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保護與利用)(精)

  • 作者:張韜略|責編:朱勇//王映曉
  • 出版社:同濟大學
  • ISBN:9787576514698
  • 出版日期:2025/10/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85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智能網聯汽車是能夠通過感知外界環境、規劃行駛路線並控制車輛狀態,最終實現無人駕駛操作的新一代汽車。隨著汽車網路化、智能化程度的快速提升,如何防控智能網聯汽車行業中出現的數據安全事故,已經成為國家、社會和公民關切的焦點。本書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中面臨的數據保護與利用問題展開系統研究。全書分為三大模塊:第一模塊為導論,界定研究對象、數據類型及法律體系;第二模塊聚焦制度構建,涵蓋數據分級分類、全流程合規要求、安全保障制度及監管執法機制;第三模塊比較研究美國與歐盟相關立法經驗,為我國制度優化提供借鑒。本書基於多項課題研究成果,旨在平衡數據利用與安全保護,為產業健康發展提供法律支持。本書主要面向高等院校智能網聯汽車、法學、交通運輸等交叉學科領域的師生,同時也適用於產業界的研發與合規人員、數據治理與公共政策研究者,以及相關立法與監管機構專業人士閱讀使用。

作者介紹
張韜略|責編:朱勇//王映曉

目錄
縮略語
自序
前言
第1章  產業狀況、數據類型及利益各方
  1.1  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狀況
    1.1.1  國內產業規劃和目標
    1.1.2  地方產業政策和舉措
    1.1.3  市場發育和企業發展
  1.2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的類型
    1.2.1  不同來源的數據
    1.2.2  不同功能的數據
    1.2.3  不同法律主體的數據
    1.2.4  多源異構的汽車數據集合
  1.3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的數據主體及利益各方
    1.3.1  數據主體
    1.3.2  數據控制者與數據處理者
    1.3.3  其他相關主體
第2章  汽車數據保護與利用的困境及原因
  2.1  個人數據保護之不足
    2.1.1  新技術和新場景帶來新挑戰
    2.1.2  我國汽車個人數據保護不足的原因
  2.2  地理數據利用之限制
    2.2.1  智能網聯汽車對地理數據的依賴
    2.2.2  現行法對地理數據的保護
    2.2.3  地理數據利用限制的評價和安全應用的探索
  2.3  政府數據共享之瓶頸
  2.4  重要數據邊界之模糊
  2.5  企業數據產權的保護與利用路徑
    2.5.1  知識產權法及競爭法的保護
    2.5.2  數據交易與開放共享的知識產權法機制
  2.6  創設新型數據產權的理論爭議和實踐探索
    2.6.1  理論爭議
    2.6.2  實踐探索及問題
第3章  我國汽車數據保護與利用的法律架構
  3.1  上位法及立法活動概覽
    3.1.1  法律
    3.1.2  行政法規
    3.1.3  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
    3.1.4  地方法規
    3.1.5  國家標準
  3.2  汽車領域的專門法及相關規範
    3.2.1  道路測試、示範應用管理規範中的相關規定
    3.2.2  《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試行)》
    3.2.3  與測繪地理信息安全管理相關的規定
    3.2.4  配套的標準和政策
  3.3  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數據立法特點與核心架構
第4章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的分級分類
  4.1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分類制度
    4.1.1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分類的意義
    4.1.2  需要特別注意的汽車數據類型

  4.2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分級制度
    4.2.1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分級的意義
    4.2.2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分級的標準
  4.3  企業汽車數據分類分級的準則和流程
    4.3.1  數據分類分級的準則
    4.3.2  企業情況自查
    4.3.3  數據分類
    4.3.4  數據定級
第5章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處理行為的合規準則
  5.1  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5.1.1  個人數據
    5.1.2  重要數據
    5.1.3  地理數據
  5.2  數據的收集
    5.2.1  個人數據
    5.2.2  重要數據
    5.2.3  地理數據
  5.3  數據的存儲與刪除
    5.3.1  個人數據
    5.3.2  重要數據
    5.3.3  地理數據
  5.4  數據的加工和使用
    5.4.1  個人數據
    5.4.2  重要數據
    5.4.3  地理數據
  5.5  數據的委託處理
    5.5.1  個人數據
    5.5.2  重要數據
    5.5.3  地理數據
  5.6  數據的公開和共享
    5.6.1  個人數據
    5.6.2  重要數據
    5.6.3  地理數據
  5.7  數據的轉讓
    5.7.1  個人數據
    5.7.2  重要數據
    5.7.3  地理數據
第6章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出境的法律風險和應對
  6.1  我國汽車數據出境的法律制度
    6.1.1  汽車數據出境行為的界定
    6.1.2  汽車數據出境的前置基本要求
    6.1.3  汽車個人數據出境的三種安全保障模式及例外
    6.1.4  汽車重要數據出境的安全保障模式
    6.1.5  地理數據出境的要求
  6.2  我國汽車數據出境的現狀與合規困境
    6.2.1  ICMA報告反映的汽車數據出境情況
    6.2.2  合規風險和原因
  6.3  我國汽車數據出境法律風險點及企業應對
    6.3.1  主要法律風險模塊與風險點
    6.3.2  識別運營主體的法律性質

    6.3.3  識別數據出境的行為場景
    6.3.4  識別出境數據類型
    6.3.5  統計出境數據量
    6.3.6  正確選擇數據出境的安全保障模式
    6.3.7  控制境內數據處理者自身的風險
    6.3.8  控制來自境外的風險
第7章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安全保障制度
  7.1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安全的技術保障
    7.1.1  來自隱私侵入技術的威脅
    7.1.2  隱私增強技術的作用和局限
    7.1.3  隱私增強技術的類型和特點
  7.2  技術法律化——數據設計保護理論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應用
    7.2.1  數據設計保護的緣起和理論基礎
    7.2.2  數據設計保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2.3  數據設計保護的策略、技術、組織保障和應用步驟
    7.2.4  在智能網聯汽車數據收集環節的應用示例
  7.3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安全的組織管理保障
    7.3.1  汽車個人數據和重要數據安全的組織管理保障
    7.3.2  汽車地理數據安全的組織管理保障
第8章  監管與執法機制
  8.1  監管機關與執法機關
    8.1.1  個人數據保護的監管部門
    8.1.2  企業數據保護的執法部門
    8.1.3  重要數據和國家核心數據保護的監管部門
    8.1.4  地理數據保護的監管部門
  8.2  監管措施與法律責任
    8.2.1  監管措施
    8.2.2  數據處理者的法律責任
第9章  美國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法律制度
  9.1  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立法概況
    9.1.1  聯邦層面的立法和政策
    9.1.2  州層面的立法
  9.2  數據隱私領域的法律制度
    9.2.1  歷史概述
    9.2.2  聯邦層面的立法
    9.2.3  州層面的立法:以加利福尼亞為例
  9.3  汽車數據領域的專門立法和行業政策
    9.3.1  《駕駛員隱私保護法》
    9.3.2  行業指南和最佳實踐
  9.4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的出境
第10章  歐盟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法律制度
  10.1  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立法
    10.1.1  歐盟協同智能交通系統立法
    10.1.2  德國自動駕駛立法
  10.2  個人數據保護和利用的法律制度
    10.2.1  歐盟《一般數據保護條例》
    10.2.2  歐盟《電子隱私指令》及《電子隱私條例(草案)》
    10.2.3  德國《聯邦數據保護法》
    10.2.4  對智能網聯汽車個人數據保護和利用難題的回應
    10.2.5  行業指南和技術法規

  10.3  數據共享制度
    10.3.1  歐盟《數據法》
    10.3.2  歐盟《數據治理法》
    10.3.3  歐盟《互操作性歐洲法》
  10.4  歐盟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出境
    10.4.1  汽車個人數據出境的一般規則
    10.4.2  非個人數據跨境傳輸的一般規則
第11章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