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雲南民族醫藥教育與實踐研究

  • 作者:編者:邱勇//鄭進//張超|責編:賈清華
  •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
  • ISBN:9787521455755
  • 出版日期:2025/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4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第一部系統研究雲南民族醫藥教育發展的專著,從雲南民族醫藥教育概述、雲南民族醫藥高等教育的實踐探索、雲南少數民族醫藥高水平人才(研究生教育)的培養、雲南少數民族醫藥高等教育國際化交流與合作、雲南少數民族醫藥高等教育發展方案探討五個維度客觀真實地呈現了雲南省民族醫藥教育的歷史、取得的成效及未來發展前景。本書呈現的不僅是知識傳遞的脈絡,更是一場傳統與現代、本土與世界在教育場域中的深度對話——民間教育守住了民族醫藥的「活態基因」,院校教育搭建了標準化傳承的「骨架」,而國際教育交流則為其注入了開放生長的「活力」。本書適合從事民族醫藥教育工作者使用。

作者介紹
編者:邱勇//鄭進//張超|責編:賈清華

目錄
第一章  雲南民族醫藥教育概述
  第一節  民族醫藥概況
  第二節  雲南民族醫藥教育概況
第二章  雲南民族醫藥高等教育的實踐探索
  第一節  雲南民族醫藥高等教育回顧與分析
    一、高等教育開端:曾育麟提出民族葯概念
      (一)20世紀七八十年代醫藥衛生(中醫及民族醫)科研工作背景
      (二)雲南省1986年重點科學技術研究項目計劃
      (三)曾育麟:雲南省民族醫藥研究的先行者與奠基人
      (四)曾育麟教授回國后的彙報
      (五)雲南中醫藥與民族醫藥之關係
    二、開辦雲南民族醫藥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機構
      (一)雲南中醫藥大學民族醫藥學院
      (二)滇西應用技術大學傣醫藥學院
      (三)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四)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
      (五)雲南民族大學民族醫藥學院
      (六)雲南大學傣醫藥研究院
  第二節  雲南民族醫藥高等教育的實踐與現狀
    一、理論及文獻整理研究
    二、人才培養方面
      (一)傣醫學人才培養歷程
      (二)雲南民族醫藥人才培養歷程
      (三)國家級、省級民族醫藥師帶徒
    三、科研方面
    四、教育資源
      (一)學科建設
      (二)科研平台
    五、教學改革
      (一)雲南中醫藥大學傣醫學專業主修人才培養方案修訂
      (二)一體化推進專業、教材和師資隊伍建設
      (三)「一個中心、四個結合」傣醫人才培養模式
    六、隊伍建設
      (一)雲南民族醫藥高等教育隊伍建設的重要性
      (二)雲南民族醫藥高等教育隊伍體制、機制的建設
    七、交流合作
      (一)完善學科學術交流合作平台
      (二)開展合作辦學
      (三)建立資源共享
      (四)加強科研合作
      (五)爭取政策支持
      (六)注重人才培養
第三章  雲南少數民族醫藥高水平人才(研究生教育)的培養
  第一節  雲南少數民族醫藥高水平人才培養概況
    一、雲南中醫藥大學
    二、雲南民族大學
    三、雲南大學
    四、昆明醫科大學
    五、大理大學
  第二節  雲南少數民族醫藥專業與學科建設分析

    一、雲南中醫藥大學
      (一)中醫學(包括民族醫學)學位點建設情況
      (二)中藥學(包括民族藥學)學位點建設情況
    二、雲南民族大學
      (一)雲南民族大學民族醫藥學院設有兩個碩士學位點
      (二)與民族醫藥密切相關的民族學學位點開展情況
    三、雲南大學
      (一)人才培養定位
      (二)能力特色
      (三)能力支撐
    四、昆明醫科大學
    五、大理大學
  第三節  雲南少數民族醫藥高水平人才培養內涵研究
    一、課程設置及實施
      (一)雲南中醫藥大學
      (二)雲南民族大學
      (三)雲南大學
      (四)昆明醫科大學
      (五)大理大學
    二、師資隊伍建設
      (一)雲南中醫藥大學
      (二)雲南民族大學
      (三)雲南大學
      (四)昆明醫科大學
      (五)大理大學
    三、實踐教學環節
      (一)雲南中醫藥大學
      (二)雲南民族大學
      (三)雲南大學
      (四)昆明醫科大學
      (五)大理大學
    四、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思想道德)培養
      (一)雲南中醫藥大學
      (二)雲南民族大學
      (三)雲南大學
      (四)昆明醫科大學
      (五)大理大學
    五、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一)雲南中醫藥大學
      (二)雲南民族大學
      (三)雲南大學
      (四)昆明醫科大學
      (五)大理大學
第四章  雲南少數民族醫藥高等教育國際化交流與合作
  第一節  雲南少數民族醫藥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概述
    一、學生交換
      (一)學生交換項目的開展
      (二)國際合作與交流平台
      (三)國際學生的培養
      (四)特色專業與國際交流

      (五)學生國際視野的拓展
      (六)與東南亞國家的學生交換項目
      (七)與南亞國家的學生交換項目
      (八)與其他國家的學生交換項目
      (九)學生交換項目的具體實施
    二、聯合培養
      (一)國際合作聯合培養
      (二)與國內高校聯合培養
      (三)校企聯合培養
      (四)聯合培養的特色與優勢
      (五)聯合培養項目
    三、海外校區      (緬甸中心、寮國中心)
      (一)中國-緬甸中醫藥中心
      (二)中國-寮國中醫藥中心
      (三)合作成果
    四、國際合作研究
      (一)國際合作研究的背景與優勢
      (二)國際合作研究的主要成果
      (三)國際合作研究
      (四)未來路徑
    五、國際學術會議
      (一)「大湄公河次區域傳統醫藥交流會」和「瀾滄江-湄公河傳統醫藥學術交流會」
      (二)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人類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
      (三)瀾湄國家傳統醫學合作論壇
      (四)南亞、東南亞醫學教育與醫療衛生聯盟大會
  第二節  雲南少數民族醫藥高等教育的國際影響與作用分析
    一、南亞、東南亞傳統醫藥情況
      (一)傳統醫藥的現狀與需求
      (二)傳統醫藥合作的潛力與挑戰
      (三)南亞、東南亞地區傳統醫藥概況
      (四)合作與交流
    二、與泰國、寮國、緬甸的交流合作情況
      (一)與泰國的交流合作情況
      (二)與寮國的交流合作情況
      (三)與緬甸的交流合作情況
      (四)雲南少數民族醫藥高等教育在與泰國、寮國、緬甸的交流合作中發揮的作用
      (五)未來發展方向
    三、國際影響及作用
      (一)推動資源優化
      (二)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
      (三)提升國際聲譽
      (四)推動教育現代化
  第三節  雲南少數民族醫藥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路徑研究
    一、制度國際化
      (一)國家層面的政策推動
      (二)高等教育領域的實踐
      (三)標準化建設的推進
      (四)教育國際化的價值與目標
      (五)面臨的挑戰與未來方向
      (六)成功案例

    二、辦學國際化
      (一)政策支持與推進
      (二)跨國校際合作與學分互認
      (三)證書互認與國際合作
      (四)在線教育與數字化支持
      (五)實踐探索與未來方向
    三、人員國際化
      (一)「引進來」:吸引國際人才和資源
      (二)「送出去」:推動國際化人才培養
      (三)政策支持
    四、科研國際化
      (一)政策支持
      (二)國際科研項目合作
      (三)科研成果國際化合作
    五、課程國際化
      (一)優化課程設置,增加國際化課程比例
      (二)引進先進課程體系和認證標準
      (三)提高課程質量和國際認可度
      (四)加強外語學習,提高師生外語水平
第五章  雲南少數民族醫藥高等教育發展方案探討
  第一節  雲南少數民族醫藥高等教育存在問題分析
    一、政策環境
      (一)民族葯的標準化與規範化具有較高的難度
      (二)民族醫藥在科學研究和證據積累方面基礎薄弱
      (三)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尚不完善
    二、學科專業
    三、師資建設
      (一)科研成果多,人才培養少
      (二)缺乏多學科融合型學術帶頭人
    四、課程資源
    五、就業市場
    六、產業情況
      (一)產業鏈的不完善導致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二)研發力量薄弱、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也制約了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第二節  雲南少數民族醫藥高等教育持續發展的路徑思考
    一、轉變教育發展理念
    二、優化資源配置
    三、推動教育創新
    四、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五、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第三節  雲南少數民族醫藥高等教育發展未來展望
    一、民族醫藥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
    二、新技術在民族醫藥高等教育中的應用前景
    三、民族醫藥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策略
參考文獻
結語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