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肥料創新(精)/中國肥料研究與應用全書

  • 作者:編者:張福鎖//黃成東//李春儉|責編:劉軍//陳思逸//冉海瀅//孫高潔
  • 出版社:化學工業
  • ISBN:9787122479228
  • 出版日期:2025/1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09
人民幣:RMB 1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系統梳理了植物營養學和肥料發展的歷史脈絡,探討了肥料在推動我國農業綠色發展進程中發揮的關鍵作用,著重分析了氮、磷、鉀、鈣、鎂、硫、微量元素等必需營養元素,以及硅、硒等有益元素在植物生長、抗逆性、產量提升和品質改善中的重要作用,詳細闡述了植物營養特性、營養元素在土壤中的轉化過程,以及肥料產品的創新與應用,以期為肥料創新提供新的認識與思路。此外,本書回顧了我國施肥技術的發展歷程,提出了適應未來農業綠色發展需求和肥料工業化生產的綠色智能肥料創新理念,旨在為植物營養學和肥料領域的技術創新和肥料產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指導。
    本書適合植物營養學、肥料學、土壤學、作物管理等領域的科研人員、教師和學生閱讀,同時也為肥料應用、農業科技推?部門,肥料生產技術人員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

作者介紹
編者:張福鎖//黃成東//李春儉|責編:劉軍//陳思逸//冉海瀅//孫高潔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植物必需營養元素
  1.2  植物營養學發展
  1.3  肥料對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作用
    1.3.1  提高產量,保障糧食安全
    1.3.2  培肥土壤,提升耕地質量
    1.3.3  改善品質,促進營養健康
    1.3.4  增加植被,保護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第2章  肥料發展史
  2.1  有機肥料
    2.1.1  刀耕火種的歲月
    2.1.2  以糞肥田的歷史
    2.1.3  種豆肥田的故事
    2.1.4  商品有機肥興起
  2.2  化學肥料
    2.2.1  氮肥
    2.2.2  磷肥
    2.2.3  鉀肥
    2.2.4  複合肥料
    2.2.5  中微量元素肥料
  2.3  生物肥料
  2.4  綠色高效肥料
  參考文獻
第3章  氮營養與氮肥創新
  3.1  作物氮營養與施肥
    3.1.1  氮的營養功能與施肥調控
    3.1.2  氮的產量功能與施肥調控
    3.1.3  氮素的品質功能與施肥調控
    3.1.4  植物氮營養信號功能與施肥調控
  3.2  氮肥產品創新
    3.2.1  氮肥產品的種類與特點
    3.2.2  不同形態氮肥在不同土壤中轉化特點
  3.3  氮肥創新展望
    3.3.1  氮肥產品創製
    3.3.2  氮肥施用技術展望
    3.3.3  氮肥施用設施展望
    3.3.4  氮肥管理展望
  參考文獻
第4章  磷營養與磷肥創新
  4.1  植物磷營養特性
    4.1.1  磷的主要營養功能及在植物體內的分佈
    4.1.2  植物不同生育時期對磷的需求
    4.1.3  植物對磷信號的感知及響應
  4.2  磷在土壤中的過程
    4.2.1  磷在土壤中的空間分佈特徵與有效性
    4.2.2  肥料磷在土壤中的轉化過程
    4.2.3  施用磷肥對土壤中微量元素活性的影響
  4.3  磷的根際調控管理策略
    4.3.1  磷高效品種選育

    4.3.2  土壤特性改良與優化
    4.3.3  根系互作提升磷活化利用
    4.3.4  根系-微生物互作與磷高效利用
  4.4  磷肥創製與施用
    4.4.1  磷肥產品創新主要進展
    4.4.2  磷肥產品創新與施用展望
  參考文獻
第5章  鉀營養與鉀肥創新
  5.1  植物鉀營養特性
    5.1.1  鉀的主要營養功能
    5.1.2  鉀在植物體內分佈與農作物對鉀的吸收途徑
    5.1.3  植物不同生育時期對鉀的需求策略
    5.1.4  不同類型植物及不同目標產品植物對鉀的需求特性
    5.1.5  植物對鉀信號的感知及響應
  5.2  鉀在土壤中的過程
    5.2.1  鉀在土壤中的分佈與形態
    5.2.2  土壤鉀的形態轉化與有效性
    5.2.3  還田秸稈鉀的數量與有效性
    5.2.4  影響鉀在土壤中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5.3  鉀肥創製與施用
    5.3.1  鉀肥現狀及存在主要問題
    5.3.2  基於植物鉀營養特性和土壤鉀特徵提出鉀肥的創製
    5.3.3  基於植物鉀營養特性和土壤鉀特徵提出合理施用鉀肥的建議
  參考文獻
第6章  鈣、鎂、硫營養及其肥料創新
  6.1  鈣營養與鈣肥
    6.1.1  鈣的生理功能
    6.1.2  鈣在土壤中的過程
    6.1.3  鈣肥的創製與施用
  6.2  鎂營養與鎂肥
    6.2.1  鎂的生理功能
    6.2.2  不同作物對鎂的需求
    6.2.3  鎂對作物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6.2.4  土壤中的鎂
    6.2.5  鎂在土壤中的過程
    6.2.6  鎂肥的創製與施用
  6.3  硫營養與硫肥
    6.3.1  植物硫營養特性
    6.3.2  硫在土壤中的過程
    6.3.3  硫肥創製與施用
  參考文獻
第7章  微量元素營養及其肥料創新
  7.1  植物微量元素的營養特性
    7.1.1  植物必需微量元素的營養功能及缺乏癥狀
    7.1.2  植物體內微量元素的濃度與分佈
    7.1.3  植物對微量元素的需求
    7.1.4  植物對微量元素缺乏的響應策略
  7.2  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過程
    7.2.1  土壤中硼的有效性及其影響因素
    7.2.2  土壤中鋅的有效性及其影響因素

    7.2.3  土壤中鉬的有效性及其影響因素
    7.2.4  土壤中鐵的有效性及其影響因素
    7.2.5  土壤中錳的有效性及其影響因素
    7.2.6  土壤中銅的有效性及其影響因素
    7.2.7  土壤中鎳的有效性及其影響因素
    7.2.8  土壤中氯的有效性及其影響因素
  7.3  微量元素肥料創製與施用
    7.3.1  常用微量元素肥料
    7.3.2  新型微量元素肥料創製思路
    7.3.3  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
  參考文獻
第8章  有益元素營養及其肥料創新
  8.1  硅營養及硅肥創新
    8.1.1  硅在作物中的吸收與轉運
    8.1.2  硅對作物產量與品質的影響
    8.1.3  硅對作物生物脅迫抗性的影響
    8.1.4  硅對作物非生物脅迫抗性的影響
    8.1.5  硅肥創新進展與思路
  8.2  硒營養及硒肥創新
    8.2.1  自然界硒的分佈
    8.2.2  植物對硒的吸收、轉運、轉化與積累特徵
    8.2.3  硒營養與逆境脅迫/營養健康
  8.3  硒肥創新進展與思路
    8.3.1  硒肥發展現狀
    8.3.2  硒肥創新思路
  參考文獻
第9章  我國施肥技術發展概況
  9.1  我國古代施肥技術
  9.2  我國近代施肥技術
  9.3  新中國成立初期施肥技術
    9.3.1  新中國成立初期施肥技術的發展歷程概述
    9.3.2  氮磷鉀化肥的肥效試驗研究
    9.3.3  氮肥的應用研究
    9.3.4  磷肥的應用研究
    9.3.5  鉀肥的應用研究
    9.3.6  複合肥料的應用研究
  9.4  新時期我國施肥技術的轉型與發展
    9.4.1  測土配方施肥
    9.4.2  國際「4R」施肥技術
    9.4.3  磷鉀肥恆量監控技術
    9.4.4  根層養分調控技術
  9.5  施肥技術推動肥料創新
    9.5.1  一次性施肥技術發展與肥料創新
    9.5.2  種肥同播技術
    9.5.3  葉面肥
    9.5.4  肥水協同高效
    9.5.5  精準變數施肥
  9.6  展望
  參考文獻
第10章  綠色智能肥料原理創新及產業化實現

  10.1  創新綠色智能肥料的必要性
    10.1.1  從歷史演變的角度看,創新綠色智能肥料成為必然選擇
    10.1.2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亟須工農融合創新化肥產業體系
    10.1.3  創新綠色智能肥料是破解化肥產業綠色發展瓶頸的突破口
  10.2  綠色智能肥料的概念與原理創新
    10.2.1  綠色智能肥料的概念與內涵
    10.2.2  綠色智能肥料的創新原理
  10.3  綠色智能肥料的創新與產業化思路
    10.3.1  總體思路
    10.3.2  綠色智能肥料的「三步走」創製策略
    10.3.3  綠色智能肥料工業生產與農業需求的匹配原則
    10.3.4  綠色智能肥料的工藝革新
  10.4  綠色智能肥料創新與產業化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