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走近世界頂尖科學家

  • 作者:編者:李泓冰|責編:梁雪雲
  • 出版社:人民日報
  • ISBN:9787511587664
  • 出版日期:2025/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58
人民幣:RMB 7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這是一本講述科學家故事的科普讀物。全書以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在2024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期間推出的系列融媒體作品「走近科學大咖」為基礎框架,增加了采寫手記、大咖說等板塊,旨在向讀者介紹科學家們與科學共同成長的故事,以及科學家在專業研究領域的精深洞見。書中涉及多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圖靈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獲得者。「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發起,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辦,迄今已舉辦七屆,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學交流平台。

作者介紹
編者:李泓冰|責編:梁雪雲
    李泓冰,198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198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法學碩士學位。同年進入人民日報社教科文部。1994年,往上海參與創辦人民日報社華東分社。2003年,被聘為高級編輯。現任人民日報社上海分社副社長。

目錄
邁克爾·萊維特
  探索邊界,「像個7歲孩子一樣提問」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
    斯坦福大學癌症研究、結構生物學和電腦科學冠名教授
    復旦大學複雜體系多尺度研究院榮譽院長
  「很多有趣的事都是偶然發生的」
  「不妨問問AI」
  「創新需要逆流而上」
  採訪手記 充分準備才能鬆弛提問
  大咖說 重大基礎性發現需要開放的基礎科學
蘭迪·謝克曼
  促進知識自由流通和共享,「我將不斷發聲」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生命科學或醫學獎」遴選委員會主席
    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細胞與發育生物學教授
  科學與生活的無限共融,「在挑戰中尋找和諧」
  功與名之外的選擇,「科學只有一條邊界」
  頂科論壇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來到這裡」
  採訪手記 蘭迪·謝克曼:白髮未終聲
  大咖說 揭示帕金森病病因的挑戰
塞爾日·阿羅什
  追光遊戲,捉住那隻「薛定諤的貓」
    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指導委員會成員
    法蘭西公學院名譽教授
  「奇妙而豐富的遊樂場」
  捉住「薛定諤的貓」
  「光的傳遞,無遠弗屆」
  「讓基礎研究科學家安心工作」
  「我的人生,不只有量子物理」
  採訪手記 他眼中有波動的量子、開放的世界、具體的人
  大咖說 論科學在當今複雜世界中面臨的挑戰
卡羅爾·格雷德
  好奇心和懷疑態度,「這是創造新事物的關鍵」
    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分子、細胞與發育生物學傑出教授
  「人工智慧將帶來更多革命性發現」
  「發現端粒?那天,我回到家開心地跳起舞來」
  「多樣化的團隊能夠帶來更好的決策」
  「不要害怕去挑戰已經建立起來的東西」
  採訪手記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且勇敢的人
  大咖說 端粒:新興技術為疾病防治開闢新途徑
喬恩·克萊因伯格
  擊穿演算法偏見,頂科大獎慧眼識珠
    2024年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智能科學或數學獎」得主
    康奈爾大學電腦科學和信息科學講席教授
  時隔31年,科學魔杖在復旦校園接力點燃
  天馬行空,家庭「朋友圈」堪稱牛人扎堆
  對演算法公平的關注,比業界提前了一大步
  學生喜歡叫他「叛逆之王」「康奈爾爸爸」
  採訪手記 全力搜、勇敢問、千遍改:學生記者的「實戰」經驗

  大咖說 演算法如何看待世界——計算與高風險決策
傑瑞米·內森斯
  「把自己想象成牛頓,沒什麼不可能」
    2024年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生命科學或醫學獎」得主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神經科學和眼科學講席教授
  「一個沉迷於科學的高中生」
  「一個純粹的學者」
  「一個充滿人格魅力的導師」
  採訪手記 理性背後有溫度:走近內森斯教授
  大咖說 色覺、X染色體失活與女性優勢
丹妮拉·羅茲
  「女性無須模仿他人,只應成為自己」
    2023年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生命科學或醫學獎」得主
    劍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名譽課題組負責人
  「讓年輕科學家有更多的時間做科研」
  「我們的大腦比任何電腦都重要」
  「女性無須模仿和偽裝,只應成為自己」
  「學會等待,有些難題只是時間問題」
  採訪手記 「她」力量,綻放在台前幕後
  大咖說 我的科學之旅
邁克爾·I.喬丹
  我一直在追隨「下一步是什麼」
    2022年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智能科學或數學獎」得主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智能科學或數學獎」遴選委員會主席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工程與電腦科學系、統計學系傑出冠名教授
  「跨學科探索能提供未曾考慮過的視角,讓我感到興奮」
  「相比于用模型來定義,我更想用協作與洞見眺望AI的未來」
  「探索並不總是順利的,不要畏懼困難,不要急功近利」
  採訪手記 新聞實踐:最有意義的是過程
  大咖說 機器學習:計算、推理和經濟等多方面的展望
安德烈·蓋姆
  科研不是「哈利·波特」,但更能創造奇跡
    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皇家教授
  「創造奇跡需要時間,我們要做的,是讓奇跡一點點顯現」
  「我不是用歲月來衡量生活,而是用經歷來衡量生活」
  「科學不存在國界之分,科技進步依賴合作與知識共享」
  採訪手記 在「實戰」中感受新聞學的意義
  大咖說 好奇心的重要性
埃菲·傑曼諾夫
  「我的心留在了中國,我們處在開端」
    1994年菲爾茲獎得主
    南方科技大學傑曼諾夫數學中心主任
  「南科大數學中心是我留在中國的原因」
  「她」論壇上唯一的男性嘉賓
  希望學生「不要太聽老師的話」
  採訪手記 一場跨越學科與國界的破壁之旅
  大咖說 何為數學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