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思維現象學--認知經驗特徵的哲學研究/認知哲學譯叢

  • 作者:編者:(德)蒂莫·布賴爾//克里斯托弗·古特蘭|責編:任俊紅//劉巧巧|總主編:魏屹東|譯者:杜雅君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821485
  • 出版日期:2025/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8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思維現象學作為認知現象學的重要分支,旨在探究思維的發生機制與本質屬性。本書聚焦思維在現象學傳統與分析哲學傳統中的共通基礎,具體涵蓋個體經驗所塑造的知覺、語言、邏輯、具身性及情境性等核心維度;通過融合分析方法與歐陸哲學視角,全面而深入地闡釋了思維的心理過程,以及對思維對象的經驗感知與處理機制。這一研究不僅有助於拓展和深化認知現象學領域的學術論爭,更為分析哲學路徑與歐陸哲學路徑就思維的現象特徵展開深度對話奠定了基礎。
    本書適合哲學、現象學、認知科學、心理學、語言學、電腦科學和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學生閱讀。

作者介紹
編者:(德)蒂莫·布賴爾//克里斯托弗·古特蘭|責編:任俊紅//劉巧巧|總主編:魏屹東|譯者:杜雅君

目錄
叢書序
導論
第一節  認知現象學之爭
第二節  意向性問題
第三節  內省
第四節 各章  節概要
  註釋
  參考文獻
第一章  認知現象學的特徵
  第一節  背景:認知現象學的存在及其特徵
  第二節  認知現象學的多樣性
  第三節  波爾查諾論判斷
  第四節  間奏:拉姆齊語句的靈活性
  第五節  作判斷的現象學
  註釋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空意向與現象學特徵——包容主義的辯護
  第一節  直觀意向與空意向
  第二節  如何發現現象學特徵由什麼構成
  第三節  基於現象對比的論證
  第四節  直觀內容的不足之處
  第五節  空意向與知覺
  註釋
  參考文獻
第三章  關於「這個」個體的現象思考
  第一節  現象特性的問題
  第二節  現象學與現象特徵
  第三節  知覺經驗中顛覆「孿生」的案例
  第四節  關於「這個」雙胞胎的顛覆性想法的案例
  第五節  顛覆的「孿生子」與孿生世界
  第六節  現象地思考「孿生」個體的形式
  註釋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態度的認知現象學與可能性視域
  第一節  態度的認知現象學
  第二節  可能性視域
  註釋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有意識推理中的自然意義感
  第一節  有意識推理
  第二節  有意識推理中的自然意義感
  第三節  自然意義與理由、支持和蘊涵
  註釋
  參考文獻
第六章  胡塞爾與海德格爾的意向經驗的「作為結構」
  第一節  實際情境中的「作為結構」
  第二節  胡塞爾在《經驗與判斷》中對前謂詞經驗的分析
  註釋
  參考文獻
第七章  德雷福斯與麥克道爾的思維實踐

  第一節  與德雷福斯的兩次交鋒
  第二節  德雷福斯 麥克道爾爭論
  第三節  第三種觀點:具身性的、生成性的理性
  註釋
  參考文獻
第八章  概念化思維的邊界
  第一節  表徵性思維和概念化思維錯在哪裡?
  第二節  概念化思維的辯護
  第三節  超越概念化思維
  註釋
  參考文獻
第九章  非語言思維與交流:其語義學及應用
  第一節  認知、思維和意義
  第二節  思維與交流中非語言系統的現象學獲取
  第三節  感受——非語言表徵系統的一部分
  第四節  非語言表徵系統的相似語義學
  第五節  非語言思維和交流觀點的應用
  註釋
  參考文獻
第十章  思維是什麼?
  第一節  事實經驗的現象學
  第二節  「科學不思考」
  註釋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道德感知是高階知覺還是低階直觀?
  第一節  現象對比論證和道德感知
  第二節  作為高階知覺的道德感知
  第三節  作為低階直觀的道德感知
  註釋
  參考文獻
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