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工程心理學與人的作業(原書第5版美國名校學生喜愛的心理學教材)

  • 作者:(美)克里斯托弗·D.威肯斯//威廉·S.赫爾頓//(加)賈斯廷·G.霍蘭茲//西蒙·班伯里|責編:向睿洋|譯者:孫向紅//杜峰//張亮//張侃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ISBN:9787111789192
  • 出版日期:2025/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5
人民幣:RMB 11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當今西方使用廣、影響大的一本工程心理學教科書,由美國知名專家所著。主要講述工程設計、使用過程中人-機交互的心理因素,意在從心理的角度關注並改善人類作業的績效。前半部分論及知覺、注意、空間言詞認知、記憶、學習與決策,強調認知心理學這些領域的潛在應用;後半部分具體涉及行動選擇、時間分配、差錯與應激。全書所包括的有關信息加工系統的人的力量與局限性及其對系統設計的關係的知識,對全世界的人都是普遍適用的。

作者介紹
(美)克里斯托弗·D.威肯斯//威廉·S.赫爾頓//(加)賈斯廷·G.霍蘭茲//西蒙·班伯里|責編:向睿洋|譯者:孫向紅//杜峰//張亮//張侃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致謝
第1章  引言
  1.1  定義
    1.1.1  工程心理學
    1.1.2  人的作業
  1.2  研究方法
  1.3  人的信息加工模型
  1.4  本書的使用
  關鍵術語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工程心理學研究過程概述
  2.2  實驗設計
    2.2.1  兩種條件設計
    2.2.2  效應的細節和限定條件:兩種以上條件和因子設計
    2.2.3  連續自變數
  2.3  績效測量
  2.4  被試的選擇
  2.5  統計分析
    2.5.1  問題1:對p值為0.05的全或無解釋
    2.5.2  問題 2:NHST偏重於維持現狀(接受零假設)
    2.5.3  問題 3:傳統NHST在決策時對價值的考慮過於簡單和僵化
    2.5.4  問題4:NHST在決策時沒有考慮零假設和備擇假設的先驗概率
  2.6  計算建模
    2.6.1  解析方程
    2.6.2  離散事件模擬模型
  2.7  結論
  關鍵術語
第3章  信號檢測與絕對判斷
  3.1  概述
  3.2  信號檢測論
    3.2.1  信號檢測範式
    3.2.2  設置反應標準:信號檢測論中的最優化
    3.2.3  敏感性
  3.3  接受者操作特徵曲線
    3.3.1  理論表述
    3.3.2  經驗數據
  3.4  信號檢測論的應用
    3.4.1  醫療診斷
    3.4.2  再認記憶與目擊證詞
    3.4.3  告警與警報系統
  3.5  警覺
    3.5.1  警覺績效的測量
    3.5.2  警覺理論
    3.5.3  阻止警覺衰退的技術
    3.5.4  警覺:實驗室內外的差異
  3.6  絕對判斷
    3.6.1  信息的定量化
    3.6.2  單維絕對判斷

    3.6.3  多維絕對判斷
  3.7  承上啟下
  3.8  補充:資訊理論
    3.8.1  信息的定量化
    3.8.2  離散信號的信息傳遞
    3.8.3  結論
  3.9  附錄:d』和β計算
  關鍵術語
第4章  知覺和顯示空間中的注意
  4.1  概述
  4.2  選擇性視覺注意
    4.2.1  監控:SEEV模型
    4.2.2  覺察與注意捕獲
    4.2.3  視覺搜索
    4.2.4  雜亂
    4.2.5  指引與引導注意
  4.3  平行加工與分配性注意
    4.3.1  前注意加工與知覺組織
    4.3.2  空間接近性
    4.3.3  基於客體的接近性
    4.3.4  基於客體注意的應用
    4.3.5  接近相容性原則
  4.4  聽覺通道中的注意
    4.4.1  聽覺分配性注意
    4.4.2  聽覺集中性注意
    4.4.3  跨通道注意
  4.5  小結
  關鍵術語
第5章  空間顯示器
  5.1  圖示知覺
    5.1.1  圖示準則
    5.1.2  任務依賴性和接近相容性原則
    5.1.3  盡量減少心理操作的數量:搜索、編碼和比較
    5.1.4  圖示閱讀中的偏向
  5.2  動態指示器:顯示相容性
    5.2.1  靜態成分:現實性原則
    5.2.2  顏色編碼
    5.2.3  顯示運動相容性
    5.2.4  顯示整合與生態界面設計
  5.3  第三維度:自我運動、深度與距離
    5.3.1  直接知覺和間接知覺
    5.3.2  自我運動的知覺:三維知覺的外周視覺線索
    5.3.3  深度和三維結構的判斷與解釋:三維知覺的中央視覺線索
    5.3.4  三維視圖中的錯覺
    5.3.5  立體顯示器
  5.4  聽覺和觸覺空間顯示器
  5.5  小結
  關鍵術語
第6章  空間認知、導航和手動控制
  6.1  空間任務的分類法

  6.2  參照系
  6.3  空間認知表徵
  6.4  在2D心理旋轉中的參照系轉換
  6.5  三維心理旋轉:通用參照系轉換模型
  6.6  二維(2D)或三維(3D)
  6.7  參照系問題的解決辦法
    6.7.1  訓練:導航知識的階段
    6.7.2  GPS導航顯示
  6.8  個體差異
  6.9  在地圖設計中的應用
    6.9.1  二維地圖的設計
    6.9.2  三維地圖的設計
    6.9.3  地圖比例尺
    6.9.4  雜亂在地圖搜索中的角色
  6.10  環境設計
  6.11  信息可視化
    6.11.1  可視化中的任務
    6.11.2  可視化原則
  6.12  視覺動量
  6.13  追蹤、跳轉和持續手動控制
    6.13.1  追蹤固定目標
    6.13.2  追蹤移動目標
    6.13.3  導致追蹤困難的因素
    6.13.4  多軸追蹤與控制
    6.13.5  追蹤的擴展:一個例子
  6.14  虛擬環境和增強現實
    6.14.1  虛擬環境特徵
    6.14.2  虛擬環境的應用
    6.14.3  增強現實和頭戴式顯示器
    6.14.4  虛擬和增強現實環境的問題
  6.15  過渡
  關鍵術語
第7章  語言與通信
  7.1  概述
  7.2  書面語言的知覺
    7.2.1  詞知覺階段
    7.2.2  自上而下的加工:上下文背景和信息冗余
    7.2.3  閱讀:從單詞到句子
  7.3  整合和自上而下的加工的應用
    7.3.1  單元化整合
    7.3.2  上下文–數據的權衡
    7.3.3  編碼設計:經濟性與安全性
  7.4  物體的識別
    7.4.1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
    7.4.2  圖片和圖標
    7.4.3  聲音和聲標
  7.5  理解
    7.5.1  說明
    7.5.2  上下文
    7.5.3  指令與狀態

    7.5.4  語言學因素
    7.5.5  工作記憶負荷
  7.6  多媒體指令
    7.6.1  最優媒體
    7.6.2  冗余和互補
    7.6.3  圖畫材料的寫實性
  7.7  產品警告
  7.8  健康風險的傳達
  7.9  誤導信息的傳達
  7.10  言語知覺和通信
    7.10.1  言語的表徵
    7.10.2  言語知覺單元
    7.10.3  言語的自上而下的加工
    7.10.4  語音識別研究的應用
    7.10.5  通信
    7.10.6  機組資源管理和團隊情境意識
  7.11  過渡:知覺和記憶
  關鍵術語
第8章  記憶與訓練
  8.1  概述
  8.2  工作記憶
    8.2.1  工作記憶干擾
    8.2.2  中央執行系統和執行控制
    8.2.3  顯示與工作記憶代碼的匹配
    8.2.4  工作記憶的限度:持續時間和容量
  8.3  干擾和混淆
  8.4  專業知識和記憶
    8.4.1  專業知識
    8.4.2  專業知識與組塊化
    8.4.3  技能記憶和長時工作記憶
  8.5  日常記憶
    8.5.1  前瞻記憶
    8.5.2  交互記憶
  8.6  情境意識
    8.6.1  注意、工作記憶和情境意識
    8.6.2  情境意識中的專業知識
    8.6.3  情境意識的水平和預期
    8.6.4  情境意識測量和意識的作用
    8.6.5  系統層面的情境意識
    8.6.6  團隊層面的情境意識
  8.7  規劃和問題解決
    8.7.1  規劃
    8.7.2  問題解決
  8.8  訓練
    8.8.1  訓練遷移
    8.8.2  訓練技術和策略
  8.9  長時記憶:表徵、組織和提取
    8.9.1  知識表徵
    8.9.2  記憶的提取和遺忘
    8.9.3  技能保持

  8.10  承上啟下
  關鍵術語
第9章  決策
  9.1  引言
  9.2  決策的特點和類型
    9.2.1  不確定性
    9.2.2  判斷與決策
    9.2.3  決策研究的類型
  9.3  決策的信息加工模型
  9.4  自然決策和動態決策的互補方法
  9.5  什麼是「好」的決策
  9.6  決策中的診斷和情境意識
    9.6.1  對線索的估計:知覺
    9.6.2  證據積累:選擇性注意、尋找線索和形成假設
    9.6.3  診斷中的期望:長時記憶的作用
    9.6.4  觀念隨時間的變化
    9.6.5  診斷中的偏見和啟髮式的意義
  9.7  行動的選擇
    9.7.1  確定條件下的選擇
    9.7.2  不確定條件下的選擇:期望價值模型
    9.7.3  不確定選擇中的啟髮式和偏見
    9.7.4  影響決策
  9.8  決策中的努力和元認知
    9.8.1  努力
    9.8.2  元認知和(過度)信心
  9.9  決策中的經驗和專業知識
    9.9.1  前端決策專業知識
    9.9.2  後端決策專業知識
    9.9.3  專家決策的挑戰與不足
  9.10  決策的改進
    9.10.1  訓練和去偏見化
    9.10.2  程序化
    9.10.3  顯示
    9.10.4  自動化和決策輔助工具
  9.11  承上啟下
  關鍵術語
第10章  行動選擇
  10.1  影響簡單和選擇反應時的變數
    10.1.1  刺激模態
    10.1.2  刺激強度
    10.1.3  時間不確定性
    10.1.4  期望
    10.1.5  操作者變數
  10.2  影響選擇反應時的變數
    10.2.1  資訊理論模型:希克–海曼定律
    10.2.2  速度–準確性權衡
    10.2.3  刺激的可辨別性
    10.2.4  重複效應
    10.2.5  反應因素
    10.2.6  練習

    10.2.7  刺激–反應相容性
    10.2.8  世界中的知識
  10.3  反應時的階段
  10.4  系列反應
    10.4.1  心理不應期
    10.4.2  決策複雜性:決策複雜性的優勢
    10.4.3  定節奏
    10.4.4  反應因素
    10.4.5  預檢和錄入
  10.5  失誤
    10.5.1  人為失誤的分類:一種信息加工方法
    10.5.2  人的可靠性分析
    10.5.3  組織背景下發生的失誤
    10.5.4  失誤的補救方法
  10.6  結論
  關鍵術語
第11章  多任務處理
  11.1  概述
  11.2  努力和資源需求
  11.3  資源的多樣性
    11.3.1  階段
    11.3.2  加工代碼
    11.3.3  知覺通道
    11.3.4  視覺通道
    11.3.5  一個計算模型
    11.3.6  通用資源
  11.4  執行控制、任務轉換和資源管理
    11.4.1  任務轉換
    11.4.2  干擾管理
    11.4.3  從干擾管理到任務管理
  11.5  任務相似性、混淆和串擾
  11.6  多任務處理成功的個體差異
    11.6.1  個體差異的類型
    11.6.2  轉換中的個體差異相關性
    11.6.3  錯綜複雜的網路
  11.7  專家技能和注意
  11.8  分心駕駛
    11.8.1  干擾的機制
    11.8.2  手機干擾
  11.9  總結和過渡
  關鍵術語
第12章  心理負荷與應激
  12.1  導論
  12.2  心理負荷
    12.2.1  工作負荷過載
    12.2.2  能力儲備區
    12.2.3  心理負荷與能力儲備的度量
    12.2.4  工作負荷的生理測量
    12.2.5  各種工作負荷度量之間的關係
    12.2.6  工作負荷的後果

  12.3  應激、生理喚醒與人的績效
    12.3.1  喚醒理論
    12.3.2  耶克斯–多德森律
    12.3.3  應激的轉化與認知評價模型
    12.3.4  應激對績效的影響
    12.3.5  應激要素效應
    12.3.6  應激補救
  12.4  總結與過渡
  關鍵術語
第13章  人–自動化交互
  13.1  簡介
  13.2  自動化案例與目的
    13.2.1  完成人類無法執行的任務
    13.2.2  彌補人類能力的局限性
    13.2.3  增強或輔助人類操作
    13.2.4  經濟性
    13.2.5  提高生產力
  13.3  自動化相關事件和事故
  13.4  自動化的級別和階段
    13.4.1  信息獲取
    13.4.2  信息分析和推理
    13.4.3  決策和行動選擇
    13.4.4  行動實施
  13.5  自動化的複雜性
  13.6  自動化狀態和行為的反饋
  13.7  自動化信任和依賴
    13.7.1  信任與依賴
    13.7.2  影響信任和依賴的相關因素
    13.7.3  過度信任:自滿和自動化偏差
    13.7.4  信任不足和不信任
  13.8  人–自動化交互問題的緩解策略
    13.8.1  靈活自動化
    13.8.2  選擇適當的自動化程度
    13.8.3  自動化透明度
    13.8.4  培訓
    13.8.5  個體差異
    13.8.6  人-自動化交互「禮儀」設計
  13.9  結論
  關鍵術語
結語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