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以殷制戎--涇水流域商周聚落與社會研究/考古新視野

  • 作者:馬強|責編:馬晨旭
  • 出版社:文物
  • ISBN:9787501083251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58
人民幣:RMB 15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涇水流域的西周聚落與社會為研究對象。主要依據考古材料,結合銅器銘文、文獻資料以及學者的相關研究,考察了涇水流域內西周時期周人對於其西部門戶的經營和管控模式。
    涇水流域內西周文化聚落從規模而言,有四級聚落模式,且多屬於居葬合一性質的聚落。聚落內多種人群雜居,體現了邊疆區域內人群構成的複雜性。殷遺民族群在聚落內處於統治地位,主要是軍事堡壘的性質,姚河?遺址位居大原——戎人的大本營,處於第一道防線,渭水流域的秦人先祖和於家灣、白草坡遺址,以及申、呂、繒等異姓侯伯處於第二道防線,史家?、高家堡等遺址處於第三道防線。這些聚落均處於涇水流域的交通要道,是周人有意布控的結果。
    這項研究表明,西部地區在西周早期是周人穩固的大後方,這主要得益於周人所採取的「以殷制戎」的軍事策略,這些殷遺民據點深入戎人腹地,佔據著涇水兩岸及其支流的重要地理位置,是保西陲的重要軍事力量。西周中期戎人勢力突然崛起,沿涇水谷地不斷東進,這是殷遺民集團地位下降後轉變為戎人的緣故,殷遺民集團的戎化加速了西周滅亡的進程。

作者介紹
馬強|責編:馬晨旭
    馬強,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西北大學考古學博士后,研究館員。國家文化英才、寧夏回族自治區領軍人才。主要從事考古學研究工作,主持寧夏姚河?遺址考古發掘,該遺址榮獲「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田野考古獎二等獎」「中國考古新發現」等獎項。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國考古人才振興計劃項目、中國博士后基金項目、寧夏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曾赴俄羅斯、伊朗、日本等國參與國際考古合作項目。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涇水流域商代諸文化遺存
  第一節  涇水上游地區諸文化遺存
  第二節  涇水下游地區諸文化遺存
  小結
第二章  涇水上游地區的西周文化遺存
  第一節  平涼地區西周文化遺存
  第二節  慶陽地區西周文化遺存
  第三節  固原地區西周文化遺存
  小結
第三章  涇水下游地區的西周文化遺存
  第一節  長武縣西周文化遺存
  第二節  旬邑縣西周文化遺存
  第三節  淳化縣西周文化遺存
  第四節  涇陽縣西周文化遺存
  第五節  高陵區西周文化遺存
  小結
第四章  姚河?西周城址
  第一節  姚河?城址研究
  第二節  姚河?墓地研究
  第三節  姚河?遺址文化因素分析
  第四節  聚落屬性、族群構成及等級
  小結
第五章  涇水流域聚落結構與社會研究
  第一節  遺存的分期及年代
  第二節  聚落的結構與層級
  第三節  人群構成及等級
  第四節  社會生活
  第五節  聚落的性質
  小結
第六章  西周王朝對西北的經略
  第一節  相關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東土殷遺大西遷:涇水流域西周遺存新識
  第三節  以殷制戎:周人對涇水流域的管控經營模式
  第四節  成敗殷遺:西周王朝滅亡之外因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附表
索引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