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河北作物地方品種保護與特色產業發展實踐/農業生物多樣性叢書

  • 作者:編者:吳鴻斌//劉莉//黃潔//任雅薇//任全軍|責編:冀剛//劉偉
  • 出版社:中國農業
  • ISBN:9787109337121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74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在近年來河北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基礎上,結合實施「中國起源作物基因多樣性的農場保護和可持續利用」項目工作成果,重點對保護傳統地方品種的相關政策和各地典型模式進行了分析研究所編寫而成,主要介紹了河北旱作農業發展、農業產業規劃布局、地方品種資源保護利用現狀,分析了農業文化遺產及穀物、蔬菜、果品、中藥材地方品種保護典型案例,研究了河北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趨勢。

作者介紹
編者:吳鴻斌//劉莉//黃潔//任雅薇//任全軍|責編:冀剛//劉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旱作農業
    一、區域特色與旱作農業發展
    二、旱作農業與旱生作物的特點
  第二節  地方品種與傳統文化
    一、節慶文化
    二、飲食文化
    三、民俗文化
    四、農耕文化
    五、精神文化
  第三節  地方品種的應用價值
    一、農業生產領域
    二、食品加工領域
    三、生態保護領域
    四、文化傳承領域
第二章  農業產業規劃與布局
  第一節  農業區域特點
    一、行政區劃
    二、區域農業產業優勢
  第二節  農業特色產業現狀
    一、總體情況
    二、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情況
  第三節  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障礙
    一、農業特色產業存在的共性問題
    二、農業特色產業的瓶頸問題
第三章  地方品種資源保護利用現狀
  第一節  優勢特色地方品種資源
    一、糧油作物地方品種
    二、蔬菜作物地方品種
    三、果樹作物地方品種
  第二節  地方品種資源保護
    一、非原生境保存
    二、原生境保護
    三、參與式保護
  第三節  地方品種保護存在的問題
    一、不適應氣候變化
    二、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
    三、品種資源流失
第四章  地方品種利用的典型案例及分析
  第一節  農業文化遺產
    一、宣化城市傳統葡萄園
    二、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
    三、寬城傳統板栗栽培系統
    四、遷西板栗複合栽培系統
    五、興隆傳統山楂栽培系統
    六、趙縣古梨園
    七、涿鹿龍眼葡萄栽培系統
    八、泊頭古桑林

  第二節  特色穀物產業發展典型案例
    一、武安小米
    二、?城宮米
    三、曲周小米
    四、南和金米
    五、蔚州貢米
    六、行唐小米
    七、黃旗小米
    八、張北燕麥
    九、玉田胭脂米
  第三節  蔬菜產業發展典型案例
    一、張北馬鈴薯
    二、雞澤辣椒
    三、肥鄉圓蔥
    四、冀州天鷹椒
  第四節  果品產業發展典型案例
    一、黃驊冬棗
    二、晉州鴨梨
    三、永年葡萄
    四、魏縣鴨梨
    五、青龍山地蘋果
    六、崗底蘋果
    七、饒陽葡萄
  第五節  中藥材產業發展典型案例
    一、巨鹿金銀花
    二、灤平黃芩
    三、安國中藥材
    四、內丘酸棗仁
    五、涉縣柴胡
第五章  地方品種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第一節  地方品種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政策
    一、省級政策及協調機制
    二、地方政策及協調機制
    三、保護與利用的規劃及項目
  第二節  地方品種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能力提升
    一、提升科研能力
    二、提升農藝能力
    三、開展宣傳教育培訓
  第三節  以利用促保護的最佳做法
    一、產品開發
    二、市場營銷
    三、品牌建設
  第四節  項目區典型案例
    一、宣化「大白谷」穀子等地方品種產業發展模式
    二、張北「三分三」燕麥等地方品種產業發展模式
    三、蔚縣「蔚州貢米、大白谷」等地方品種產業發展模式
第六章  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趨勢思考
  第一節  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趨勢
    一、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目標
    二、特色農業產業布局

    三、在省級層面強化政策支持力度
  第二節  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措施建議
    一、加強產業規劃引領
    二、強化科技創新驅動
    三、推進產業鏈融合發展
    四、提升農民能力與組織化程度
    五、加大宣傳力度和市場營銷
  第三節  山區農業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思考
    一、山區農業生物多樣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二、山區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展望
    三、山區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工作重點
    四、農業文化遺產保護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