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基於新媒體演藝的體驗式舞台美術創意研究

  • 作者:王千桂|責編:張曉玲//宋曄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98302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55
人民幣:RMB 10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在新媒體時代、體驗經濟時代,以及人工智慧數字時代背景下,提出「基於新媒體演藝的體驗式舞台美術創意研究」新命題;闡釋從「虛擬現實」新媒體戲劇、「增強現實」新媒體戲劇、「混合現實」新媒體戲劇,到走向「再生現實」新媒體戲劇的科研理論;揭示新媒體演藝及其舞台美術「虛實結合」的核心特徵,分析新媒體演藝體驗式舞台美術空間「虛實結合」的審美取向。
    作為課題研究的核心內容,本書開拓性地剖析在「新媒體」與「體驗經濟」雙重時代下的新媒體戲劇舞台美術革新。除了創新性歸納總結「新媒體演藝發展演變歷程的四個階段」之外,本書著重揭示了「體驗式舞台美術」本源追求是共融戲劇空間的本體回歸,且「未完成空間」將成為「體驗式舞台美術創意」本體回歸的載體,進而探究未來戲劇之舞台美術衍生——跨入元宇宙數字時代,探討數字戲劇舞美衍變。

作者介紹
王千桂|責編:張曉玲//宋曄
    王千桂,當代著名創意設計藝術家;榮獲「全國德藝雙馨優秀設計藝術家」稱號;上海戲劇學院舞台設計專家、研究生導師;國家級課題研究項目負責人;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課題研究項目負責人;國家藝術基金現實題材劇目創作專題特聘主講;國家職業資格鑒定考核評審委員。     曾負責組建 2010 年中國上海世博會國際創意設計聯合團隊,並擔任「沙烏地阿拉伯國家館」總設計師之一(兼國際聯合團隊總咨詢顧問),該館榮獲上海世博會最熱門館、上海世博會創意展示主題演繹最高金獎。主要從事影視戲劇舞台空間設計、城鎮或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策劃,以及多類創意設計活動等。主編《中國優秀設計精品集》、高校會展管理系列教材《會展展示設計與實務》、《中國當代藝術院校師生優秀設計作品精選集》等書籍。受邀主創項目及文藝活動榮獲舞台藝術領域的「文華獎」「舞台藝術精品工程」「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戲劇梅花獎」「優秀劇目金獎」「優秀新劇目獎」「中國舞台美術學會舞台設計獎」,以及義大利米蘭設計周「米蘭優秀獎」等多類國家級榮譽、省級榮譽及國際性榮譽。

目錄

緒言:緣起
第一章  新媒體演藝發展的歷程與特點
  第一節  新媒體演藝發展的演變歷程
    一、「膠片時代」多媒體藝術(或技術)與舞台藝術的「相遇萌芽期」
    二、「數字時代」新媒體藝術(或技術)與舞台藝術的「互動成長期」
    三、「智能時代」新媒體藝術(或技術)與舞台藝術的「融合發展期」
    四、「未來時代」新媒體藝術(或技術)與舞台藝術的「再生共融期」
  第二節  新媒體演藝發展的特點
    一、「虛擬現實」新媒體戲劇
    二、「增強現實」新媒體戲劇
    三、「混合現實」新媒體戲劇
    四、走向「再生現實」新媒體戲劇
  第三節  新媒體演藝的主要特徵及優點解讀
第二章  新媒體演藝在體驗經濟時代「虛實結合」的核心特徵
  第一節  新媒體演藝遇上體驗經濟時代
    一、新媒體演藝的體驗空間延伸
    二、「體驗化」的觀眾審美取向變革新媒體演藝
    三、「虛實結合」的體驗空間促進新媒體演藝砥礪前行
  第二節  新媒體演藝舞台美術的核心特徵——虛實結合
    一、此「虛實」非彼「虛實」
    二、體驗經濟時代的新媒體演藝「虛實結合」
    三、解構「虛實結合」
  第三節  在體驗經濟時代下新媒體演藝體驗式空間「虛實結合」的審美取向
    一、虛實結合無痕
    二、虛實變換自如
    三、虛實共融有機
    四、虛實相生無限
    五、在虛實空間中孕育觀眾體驗、演員體驗及演藝融合體驗
第三章  在「新媒體」與「體驗經濟」雙重時代下的新媒體演藝舞台美術革新
  第一節  新媒體演藝現狀解讀及存在問題思考
  第二節  新媒體演藝的舞台美術困境
  第三節  不斷深化的觀眾戲劇體驗現狀
    一、傳統戲劇中的觀眾體驗意識加強
    二、前沿戲劇中的觀眾體驗探索深入
    三、新媒體演藝拓展觀眾戲劇體驗
  第四節  「體驗經濟時代」初露端倪后的新媒體演藝觀眾體驗演化
    一、從觀演「強互動」向觀眾「強體認」演變
    二、從「被動參與」向「主動創造」演變
    三、演藝體驗空間的「延伸」和「再生」
    四、演藝體驗內涵的「轉換」和「升華」
  第五節  「觀眾戲劇體驗演化」促進新媒體演藝舞台美術的角色突圍
    一、舞美角色增添
    二、舞美角色豐富
    三、舞美角色轉變
  第六節  「舞美角色突圍」直接引發新媒體演藝體驗式舞美空間的革新
    一、「觀眾深度戲劇體驗」是體驗式舞美空間變革的基本推動力
    二、「舞美角色演變」是體驗式舞美空間革新的起點和終點
    三、何以革新——「虛」與「實」的融合共創
    四、「未完成空間」將革新形式化的新媒體演藝舞台美術

第四章  「未完成空間」實現體驗式舞台美術創意
  第一節  深度尋覓「體驗式舞台美術空間」及其構建之法
  第二節  解讀「未完成空間」
    一、「未完成空間」開拓
    二、「未完成空間」描述
    三、「未完成空間」遐想
  第三節  「未完成空間」的共融戲劇情結
    一、「未完成空間」的目的
    二、「未完成空間」的開放狀態
    三、「未完成空間」的共融屬性
    四、戲劇本體的共融性
  第四節  「體驗式舞台美術」本源追求是共融戲劇空間的本體回歸
    一、「體驗」與「體驗式舞台美術」
    二、「體驗式舞台美術」的共融性審美取向
    三、「體驗式舞台美術」本源追求是共融戲劇空間的本體回歸
  第五節  「未完成空間」實現體驗式舞台美術創意
    一、未完成空間的「召喚形態」概述
    二、未完成空間的「召喚形態」分論
    三、「召喚形態」的內在特性分類
    四、「召喚形態」的外在狀態分類
    五、運用未完成空間「召喚形態」,構築體驗式舞台美術
    六、把握未完成空間的「召喚形態」,優化體驗式舞台美術
    七、未完成空間的「召喚形態」不僅是一個形式命題,更是一個內容命題
第五章  新媒體演藝體驗式舞台美術創意之美學研究
  第一節  尋覓「在無限程度上自主踐行、自由創造的身臨其境之戲劇空間體驗」
    一、身臨其境于演藝空間
    二、在無限程度上自主踐行、自由創造戲劇空間
  第二節  新媒體演藝舞台美術的空間體驗審美探究
    一、觀感體驗空間
    二、交互體驗空間
    三、共融體驗空間
    四、精神體驗空間
    五、無量體驗空間
  第三節  與新媒體演藝體驗式舞台美術空間相融合的觀眾體驗美學境界
    一、超我體驗
    二、自我體驗
    三、本我體驗
    四、忘我體驗
    五、無限體驗
  第四節  客體舞美空間與主體觀眾意識的體驗關係
  第五節  把握新媒體演藝體驗式舞台美術空間構建的幾點美學思考
    一、從「不在場」到「我在場」
    二、從「有」到「無」,再從「無」到「有」,直到「無限體驗」
  第六節  走進「象外之象」:新媒體視閾下現代戲曲舞台美術審美取向探索
    一、現代戲曲舞台美術現狀分析
    二、現代戲曲舞美「象外之象」的審美價值探討
    三、新媒體視閾下現代戲曲舞台美術的承續與創新實踐
第六章  以體驗式舞台美術踐行和拓展新媒體演藝
  第一節  踐行體驗式新媒體演藝空間的陣痛
    一、觀念之困

    二、技術之困
    三、選擇技術之困
  第二節  新媒體技術是新媒體演藝體驗式空間營造的基石與堡壘
  第三節  體驗空間意識運用
    一、在傳統戲劇中運用
    二、在前沿戲劇探索中運用
    三、體驗空間意識的跨界運用
  第四節  跨界融合造就新媒體演藝拓展思考
    一、感受2010上海世博會戲劇體驗情結
    二、跨界融合運用中的啟示
    三、跨界融合造就新媒體演藝拓展思考
  第五節  體驗式舞台美術與新媒體演藝各要素相融共創
    一、之於文本
    二、之於導演
    三、之於演員
    四、之於其他(燈光、服化、造型、舞蹈、音樂等)
第七章  新媒體演藝及其體驗式舞台美術展望
  第一節  新媒體技術拓展「新媒體演藝及其體驗式舞台美術」展望
    一、新媒體技術拓展思考
    二、新媒體技術促進「新媒體演藝體驗式舞台美術創意」的提升
  第二節  觀眾是體驗式舞台美術空間的主體和戲劇鞭策者
    一、觀眾鞭策戲劇
    二、觀眾是體驗式舞台美術空間的主體
    三、今日潮流,明日主流
  第三節  未來戲劇之舞台美術衍生:跨入元宇宙數字時代探討數字戲劇舞美衍變
    一、數字戲劇在元宇宙數字時代亟待思考的舞台美術命題及特質
    二、「再媒介化」將促進並加速數字戲劇之舞台美術衍變
    三、數字戲劇在元宇宙數字時代的舞美空間建構思考
    四、數字戲劇舞台美術的未來趨勢
  第四節  新媒體演藝及其體驗式舞台美術發展趨勢
    一、新媒體演藝的體驗式舞台美術空間趨勢不可逆轉
    二、「未完成空間」將成為「體驗式舞台美術創意」本體回歸的載體
    三、走向「再生現實」新媒體戲劇
結語  建構模式是為了消除模式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