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淡水水生生物數據採集與分析教程

  • 作者:編者:趙昭//管越強//康現江|責編:劉亞軍
  • 出版社:知識產權
  • ISBN:9787524500940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73
人民幣:RMB 7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教材聚焦於野外淡水水生生物採集,旨在深入了解不同水生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通過對各類水生生物的系統採集,獲取第一手的生物學信息,包括物種組成、分佈模式、種群數量動態以及生物間的相互關係等。這些數據不僅有助於揭示特定水域生態系統的內在機制,如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以及生態平衡的維持,還能為評估水環境的生態健康提供科學依據,進而制定更為有效的保護與修復策略。在後續的案例分析中,我們將詳細闡述在白洋淀的浮遊植物採集過程、所遇挑戰以及基於採集數據得出的生態學見解。這不僅是一次對水生生物世界的探索之旅,更是為了守護這些珍貴的生態資源,確保水生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繁榮,使其能持續為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統貢獻力量,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充滿生機的藍色星球。
    水生生物調查數據是評估水生態健康的重要基礎數據,然而現有的調查方法在物種數、生物量等方面普遍存在顯著的誤差。誤差來源於採樣方法、樣本代表性、數據分佈偏差性、統計方法等多個方面,影響生態評價的準確性與可比性。因此,本教材基於《內陸水域浮遊植物監測技術規程(SL733—2016)》《水生生物調查技術規範(DB11/T1721—2020)》《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 水生維管植物(HJ710.12—2016)》《全國淡水生物物種資源調查技術規定(試行)》《內陸浮遊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技術規定》《內陸魚類多樣性調查與評估技術規定》《水生態監測技術要求 淡水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試行)》等為編製依據,結合本科研團隊長期在白洋淀調查的相關數據,編寫了淡水水生生物數據採集的標準化操作規程和相關統計分析方法,為提高水生生物調查數據的可信度和可比性提供指導。
    本教材系統介紹水生生物的野外採集方法及相關的分析技術,並在實踐分析中具體介紹白洋淀浮遊生物採集案例、結果分析以及白洋淀浮遊植物的彩色圖譜等內容。本教材可用作高等學校生物學、生態學、環境科學及相關專業的學生野外實踐課程專業教材,也適用於相關水生生物學研究者、水生生物監測和管理的從業人員。

作者介紹
編者:趙昭//管越強//康現江|責編:劉亞軍

目錄
第一章  浮遊藻類調查
  第一節  浮遊藻類野外採集方法
    一、採樣位點設定
    二、採樣頻次
    三、採樣深度
    四、樣品採集
  第二節  實驗分析
    一、定量分析
    二、定性分析
  第三節  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
    一、野外質量控制
    二、實驗室質量控制
第二章  著生藻類調查
  第一節  著生藻類野外採集方法
    一、採樣位點設定
    二、採樣頻次
    三、樣品採集
  第二節  實驗分析
    一、定量分析
    二、定性分析
  第三節  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
第三章  浮遊動物調查
  第一節  浮遊動物野外採集方法
    一、採樣位點設定
    二、採樣頻次
    三、採樣深度
    四、樣品採集
  第二節  實驗分析
    一、定量分析
    二、定性分析
  第三節  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
    一、野外質量控制
    二、實驗室質量控制
第四章  大型底棲動物調查
  第一節  大型底棲動物野外採集方法
    一、採樣位點設定
    二、採樣頻次
    三、採樣深度
    四、樣品採集
  第二節  實驗分析
    一、定量分析
    二、定性分析
  第三節  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
    一、野外質量控制
    二、實驗室質量控制
第五章  大型水生植物調查
  第一節  大型水生植物野外採集方法
    一、採樣位點設定
    二、採樣頻次
    三、樣品採集

  第二節  實驗室分析
    一、定量分析
    二、定性分析
  第三節  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
    一、野外質量控制
    二、實驗室質量控制
第六章  魚類調查
  第一節  魚類野外採集方法
    一、採樣位點設定
    二、採樣頻次
    三、樣品採集
  第二節  實驗室分析
    一、魚類鑒定和測量分析
    二、年齡鑒定
    三、魚類資源量評估
  第三節  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
    一、野外質量控制
    二、實驗室質量控制
第七章  基於環境DNA的水生生物監測
    一、環境DNA採集
    二、樣品保存
    三、DNA提取、擴增與測序
  第一節  基於環境DNA技術的浮遊藻類和著生藻類鑒定
    一、環境DNA採集與處理
    二、DNA提取與擴增
    三、生信分析
    四、環境DNA技術與傳統形態學監測的比較
  第二節  基於環境DNA技術的浮遊動物鑒定
    一、環境DNA的採集與處理
    二、DNA提取與擴增
    三、生信分析
    四、環境DNA技術與傳統形態學監測的比較
  第三節  基於環境DNA技術的大型底棲動物調查
    一、環境DNA採集與處理
    二、DNA提取與擴增
    三、生信分析
    四、環境DNA技術與傳統形態學監測的比較
  第四節  基於環境DNA技術的水生植物調查
    一、環境DNA採集與處理
    二、DNA提取與擴增
    三、生信分析
    四、環境DNA技術與傳統形態學監測的比較
  第五節  基於環境DNA技術的魚類調查
    一、環境DNA採集與處理
    二、DNA提取與擴增
    三、生信分析
    四、環境DNA技術與傳統形態學監測的比較
  第六節  環境DNA技術的質量控制
第八章  白洋淀浮遊植物採集實踐
  第一節  白洋淀概況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與地貌
    三、氣候
    四、土壤
    五、白洋淀生物資源
  第二節  白洋淀流域浮遊植物調查及生態位特徵分析
    一、採樣點布設
    二、採集與處理
    三、浮遊植物組成與生態位分析
  第三節  白洋淀常見浮遊植物圖譜
    一、原核藻類
    二、真核藻類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