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晚清民國的國學研究(精)

  • 作者:桑兵|責編:封龍//李如一
  • 出版社:四川人民
  • ISBN:9787220142437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42
人民幣:RMB 9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近代學術轉型為背景,系統梳理了清末至民國時期國學研究的興起、發展與流變。書中聚焦章太炎、梁啟超、王國維、胡適、陳寅恪等代表性學者,深入探討了他們在中西學術碰撞背景下對國學的探索與重構,揭示出國學作為一種現代學術範疇的確立過程。桑兵教授突破傳統學術史框架,將國學置於近代政治、教育、文化變革的脈絡中,分析其如何回應西學衝擊並重塑民族認同。
    本書資料翔實、視角宏闊,是理解近代中國學術思想變遷的重要參考著作。

作者介紹
桑兵|責編:封龍//李如一
    桑兵,河北威縣人,生於廣西桂林,歷史學博士。歷任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學逸仙學者講座教授,現任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歷史學院)。出版《晚清學堂學生與社會變遷》《清末新知識界的社團與活動》《國學與漢學——近代中外學界交往錄》《孫中山的活動與思想》《晚清民國的國學研究》《庚子勤王與晚清政局》《晚清民國的學人與學術》等專著。主編《近代中國的知識與制度轉型》及同名叢書、《清代稿鈔本》。合編《戴季陶集(1909-1920)》《近代中國學術批評》《近代中國學術思想》《國學的歷史》《讀書法》。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晚清民國的國學研究與西學
  一 西人東來
  二 科學與學科
  三 國際漢學的影子
第二章  近代中國學術的地緣與流派
  一 粵人與南學
  二 太炎門生
  三 新文化派
  四 學分南北
第三章  大學史學課程設置與學風轉變
  一 史家之總法
  二 議論與講學
  三 南北異同
  四 綜合與考據
第四章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國際反響——以整理國故為中心
  一 日本:有信有疑
  二 韓國:聲應氣求
  三 歐美:漢學專利
  四 內外有別
第五章  東方考古學協會
  一 新興學科
  二 意在結盟
  三 分歧與影響
第六章  陳寅恪與清華研究院
  一 入院因緣
  二 師生名分
  三 講學與研究
第七章  陳寅恪與中國近代史研究
  一 不古不今
  二 咸同之世
  三 具有統系與不涉附會
第八章  陳垣與國際漢學界——以與伯希和的交往為中心
  一 獨吾陳君
  二 海內公意
  三 漢學正統
  四 天下英雄誰敵手
第九章  廈門大學國學院風波
  一 舊嫌新隙
  二 文理爭風
  三 學派與政爭
第十章  胡適與《水經注》案探源
  一 作案動機
  二 案中有案
  三 意在爭勝
  四 治學方法
第十一章  近代學術轉承:從國學到東方學——以傅斯年《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為中心
  一 新史學與史學革命
  二 新舊難辨
  三 科學的東方學之正統

  四 專精與博通
新版後記
人名索引
徵引資料
  一 著述文獻
  二 報刊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