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維生素的生物合成(精)

  • 作者:編者:張大偉//馬延和|責編:王琰//仇志剛
  • 出版社:化學工業
  • ISBN:9787122466761
  • 出版日期:2025/10/01
  • 裝幀:精裝
  • 頁數:510
人民幣:RMB 3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由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組織編寫,詳細總結了維生素的生物代謝途徑、生物合成方法,同時介紹了維生素的理化性質、生理功能、應用領域、化學合成路線、工業生產、知識產權、市場銷售及前景展望等。本書共計19章,包括維生素概論,脂肪族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的生物合成,水溶性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3、維生素B5、維生素B6、維生素B7、維生素B8、維生素B9和維生素B12的生物合成及類維生素輔?Q10、硫辛酸、生物類黃酮和維生素BT的生物合成。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生物工程、生物技術、生物化工、代謝工程、發酵工程等專業師生的參考用書,還可作為科研院所、企業研發部門、生產部門、工程技術人員及市場銷售人員的工具書,也可以作為關心及愛好維生素營養及應用的廣大讀者的科普讀物。

作者介紹
編者:張大偉//馬延和|責編:王琰//仇志剛

目錄
第1章  維生素概論
  1.1  維生素的定義
  1.2  維生素的分類與特性
    1.2.1  脂溶性維生素
    1.2.2  水溶性維生素
  1.3  維生素的發現史
  1.4  維生素的應用
  1.5  維生素合成的現狀
    1.5.1  脂溶性維生素
    1.5.2  水溶性維生素
  1.6  維生素行業發展概況
  1.7  類維生素簡介
  參考文獻
第2章  維生素C
  2.1  概述
    2.1.1  維生素C的發現與歷史
    2.1.2  維生素C的來源
  2.2  維生素C的性質、作用、檢測技術和應用
    2.2.1  維生素C的物理化學性質
    2.2.2  維生素C的生理學作用
    2.2.3  維生素C的分析檢測技術
    2.2.4  維生素C的應用和市場
  2.3  維生素C的合成方法
    2.3.1  濃縮提取法
    2.3.2  化學-生物合成法
    2.3.3  生物發酵法
    2.3.4  自然界中維生素C的生物合成與代謝途徑
  2.4  維生素C混菌發酵技術
    2.4.1  維生素C混菌發酵體系中的伴生關係
    2.4.2  維生素C的菌種選育和基因工程菌
  2.5  維生素C的工業生產概覽
    2.5.1  混菌發酵新技術和工藝
    2.5.2  單菌發酵新技術和工藝
    2.5.3  古龍酸到維生素C的化學合成工藝
    2.5.4  維生素C發酵工業「三廢」及其綜合利用
  2.6  維生素C的專利分析與前景展望
    2.6.1  專利分析
    2.6.2  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3章  維生素D
  3.1  概述
    3.1.1  維生素D的發現史
    3.1.2  維生素D缺乏病癥的研究
    3.1.3  維生素D的功能和發現
    3.1.4  維生素D代謝及活性維生素D
    3.1.5  維生素D的細胞機制、功能及與維生素D相關的疾病
  3.2  維生素D的來源
  3.3  維生素D的命名、結構及分類
    3.3.1  半系統命名
    3.3.2  母體化合物的立體結構

    3.3.3  原子編號規則
    3.3.4  三烯類化合物的立體化學異構
    3.3.5  側鏈命名方法
    3.3.6  其他命名規則
  3.4  維生素D的性質和應用
    3.4.1  性質
    3.4.2  維生素D的治療和保健作用
    3.4.3  維生素D在飼料添加劑領域的應用
  3.5  維生素D的生物合成途徑
    3.5.1  甾醇——合成維生素D的前體
    3.5.2  維生素D生物合成
    3.5.3  產生維生素D3的甾醇生物合成——動物
    3.5.4  產生維生素D2的甾醇生物合成——真菌
    3.5.5  產生維生素D3的甾醇生物合成——植物
  3.6  維生素D的生物代謝途徑
    3.6.1  植物中維生素D3及代謝
    3.6.2  動物體中維生素D3及代謝
    3.6.3  分解代謝途徑
  3.7  維生素D的代謝工程及?催化合成研究進展
    3.7.1  維生素D的代謝工程研究進展
    3.7.2  活性維生素D的?催化研究進展
  3.8  維生素D的工業生產概覽
    3.8.1  維生素D2的工業合成
    3.8.2  維生素D3的工業合成
    3.8.3  活性維生素D的合成
  3.9  維生素D的專利分析與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4章  維生素E
  4.1  概述
    4.1.1  維生素E的發現和發展史
    4.1.2  維生素E的來源
    4.1.3  維生素E的功能
  4.2  維生素E的結構、性質和應用
    4.2.1  維生素E的結構
    4.2.2  維生素E的理化性質
    4.2.3  維生素E的應用
  4.3  維生素E的合成方法
    4.3.1  天然提取法
    4.3.2  化學全合成法
    4.3.3  生物-化學合成法
  4.4  維生素E的生物合成代謝途徑
    4.4.1  維生素E的生物合成途徑
    4.4.2  維生素E的生物代謝途徑
  4.5  不同底盤中維生素E的代謝工程研究進展
    4.5.1  植物
    4.5.2  藻類
    4.5.3  微生物
  4.6  維生素E的工業生產概覽
  4.7  維生素E的專利分析與前景展望
    4.7.1  專利分析

    4.7.2  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5章  維生素A
  5.1  概述
  5.2  維生素A的性質和應用
    5.2.1  維生素A及維生素A原的結構與理化性質
    5.2.2  體內維生素A的循環和代謝
    5.2.3  維生素A的生理功能
    5.2.4  維生素A缺乏與過量的危害
    5.2.5  維生素A的應用
  5.3  維生素A的合成方法
    5.3.1  C14+C6合成路線
    5.3.2  C15+C5合成路線
    5.3.3  羅納·普朗克公司的技術路線
  5.4  維生素A的生物合成代謝途徑
    5.4.1  維生素A原的生物合成途徑
    5.4.2  視黃醛合成途徑
  5.5  維生素A和維生素A原的代謝工程研究進展
    5.5.1  維生素A的代謝工程研究進展
    5.5.2  天然產β-胡蘿蔔素有機體合成β-胡蘿蔔素的研究進展
    5.5.3  代謝工程菌株合成β-胡蘿蔔素
  5.6  維生素A的工業生產概覽
    5.6.1  維生素A的工業合成
    5.6.2  維生素A行業市場競爭格局
    5.6.3  維生素A行業進出口現狀
  5.7  維生素A的專利分析與前景展望
    5.7.1  專利分析
    5.7.2  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6章  維生素K
  6.1  概述
    6.1.1  維生素K的種類
    6.1.2  維生素K的來源
    6.1.3  維生素K的功能
  6.2  維生素K的應用
    6.2.1  維生素K在骨骼健康中的應用
    6.2.2  維生素K在血管健康中的應用
    6.2.3  維生素K在免疫中的應用
    6.2.4  維生素K在癌症治療中的應用
    6.2.5  維生素K在飼料領域內的應用
  6.3  維生素K的合成方法
    6.3.1  維生素K2的提取製備法
    6.3.2  維生素K2的化學合成法
    6.3.3  維生素K2微生物合成法
  6.4  維生素K的生物合成代謝途徑
    6.4.1  維生素K的經典合成途徑
    6.4.2  維生素K的氟他洛辛途徑
  6.5  維生素K的代謝工程研究進展
    6.5.1  傳統策略促進MK-7合成
    6.5.2  菌株代謝工程改造高效合成MK-

  6.6  維生素K的工業化生產概覽
    6.6.1  維生素K工業化生產規模
    6.6.2  維生素K工業化生產與提取
  6.7  維生素K的專利分析與前景展望
    6.7.1  專利分析
    6.7.2  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7章  維生素B
  7.1  概述
    7.1.1  維生素B1的發現史
    7.1.2  維生素B1的來源
    7.1.3  維生素B1缺乏症
  7.2  維生素B1的結構、性質和應用
    7.2.1  維生素B1的結構
    7.2.2  維生素B1的物化性質
    7.2.3  維生素B1的應用
  7.3  維生素B1的合成方法
    7.3.1  維生素B1的產品標準
    7.3.2  化學合成法
    7.3.3  微生物合成法
  7.4  維生素B1的生物合成代謝途徑
    7.4.1  維生素B1在細菌中的合成途徑
    7.4.2  維生素B1在真核生物中的合成途徑
    7.4.3  維生素B1在古細菌中的合成途徑
  7.5  維生素B1的代謝工程研究進展
    7.5.1  維生素B1的體內代謝
    7.5.2  維生素B1的生理功能
  7.6  維生素B1的工業生產概覽
  7.7  維生素B1的專利分析與前景展望
    7.7.1  專利分析
    7.7.2  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8章  維生素B
  8.1  概述
    8.1.1  維生素B2的發現史
    8.1.2  維生素B2的來源與吸收代謝
  8.2  維生素B2的結構、性質、功能和應用
    8.2.1  維生素B2的結構與性質
    8.2.2  維生素B2的生理功能
    8.2.3  維生素B2的應用
  8.3  維生素B2的合成方法
    8.3.1  維生素B2的化學合成法
    8.3.2  維生素B2的生物合成法
  8.4  維生素B2的生物合成途徑及代謝調控機制
    8.4.1  維生素B2在植物中的合成途徑
    8.4.2  維生素B2在細菌中的合成途徑及代謝調控機制
    8.4.3  維生素B2在真菌中的合成途徑
  8.5  不同菌種中維生素B2的代謝工程研究進展
    8.5.1  枯草芽孢桿菌
    8.5.2  大腸桿菌

    8.5.3  棉阿舒囊霉
  8.6  工業生產概覽
    8.6.1  發酵工藝過程
    8.6.2  分離純化工藝過程
  8.7  維生素B2的專利分析與前景展望
    8.7.1  專利分析
    8.7.2  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9章  維生素B
  9.1  概述
    9.1.1  維生素B3的發現史
    9.1.2  維生素B3的來源
    9.1.3  維生素B3的缺乏症
  9.2  維生素B3的結構、性質和應用
    9.2.1  維生素B3的結構
    9.2.2  維生素B3的物化性質
    9.2.3  維生素B3的應用
  9.3  合成方法
    9.3.1  化學合成法
    9.3.2  生物合成法
    9.3.3  分離提取法
  9.4  生物合成代謝途徑
    9.4.1  動物合成途徑
    9.4.2  植物合成途徑
    9.4.3  微生物合成途徑
  9.5  維生素B3的工業生產概覽
    9.5.1  國內外生產狀況
    9.5.2  維生素B3的典型生產工藝
    9.5.3  新產品研究與開發
  9.6  維生素B3專利分析與前景展望
    9.6.1  相關專利
    9.6.2  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10章  維生素B
  10.1  概述
    10.1.1  維生素B5的歷史
    10.1.2  維生素B5的來源
    10.1.3  維生素B5的生理功能
    10.1.4  維生素B5的理化性質
  10.2  維生素B5的化學合成
    10.2.1  國內外生產維生素B5的化學合成方法
    10.2.2  化學合成維生素B5的產業概述
    10.2.3  維生素B5的產品標準
  10.3  維生素B5的生物合成
    10.3.1  維生素B5生物合成途徑的關鍵?及代謝調控機制
    10.3.2  發酵法生產維生素B5的代謝工程研究進展
  10.4  維生素B5的專利分析與前景展望
    10.4.1  專利分析
    10.4.2  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11章  維生素B
  11.1  概述
    11.1.1  維生素B6的發現
    11.1.2  維生素B6的食物來源
    11.1.3  維生素B6的功能
    11.1.4  維生素B6的催化機制
  11.2  維生素B6的性質和應用
    11.2.1  維生素B6的理化性質
    11.2.2  維生素B6的臨床應用
    11.2.3  維生素B6在其他領域的應用
  11.3  維生素B6的合成方法
    11.3.1  維生素B6的化學合成法
    11.3.2  維生素B6的生物合成法
    11.3.3  維生素B6不同合成方法的優劣勢
  11.4  維生素B6的生物合成代謝途徑
    11.4.1  維生素B6的兩條從頭生物合成途徑
    11.4.2  維生素B6生物合成途徑的系統進化分析
    11.4.3  維生素B6潛在的合成新途徑研究
  11.5  維生素B6的代謝工程研究進展
    11.5.1  維生素B6合成代謝相關?的介紹
    11.5.2  維生素B6的合成代謝調控
    11.5.3  維生素B6生物合成的國內外研究進展
    11.5.4  維生素B6生物合成的瓶頸及研究新思路
    11.5.5  維生素B6的補救途徑
  11.6  維生素B6的工業生產概覽
    11.6.1  維生素B6的主要生產廠家概述
    11.6.2  維生素B6的工業生產路線
  11.7  維生素B6的專利分析與前景展望
    11.7.1  專利分析
    11.7.2  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12章  維生素B
  12.1  概述
    12.1.1  維生素B7的命名與結構
    12.1.2  維生素B7的來源與分類
  12.2  維生素B7的性質和應用
    12.2.1  維生素B7的性質
    12.2.2  維生素B7的應用
  12.3  維生素B7的化學合成方法
    12.3.1  以富馬酸為起始原料合成維生素B
    12.3.2  以L-氨基酸為起始原料合成維生素B
    12.3.3  以單糖為起始原料合成維生素B
    12.3.4  其他原料合成維生素B
  12.4  維生素B7的生物合成
    12.4.1  維生素B7的生物合成代謝途徑
    12.4.2  維生素B7的生物合成調控
  12.5  維生素B7的代謝工程研究進展
    12.5.1  大腸桿菌產維生素B7的代謝工程研究進展
    12.5.2  枯草芽孢桿菌產維生素B7的代謝工程研究進展
    12.5.3  其它細菌產維生素B7的代謝工程研究進展

  12.6  維生素B7的工業生產概覽
    12.6.1  維生素B7的主要生產廠家概述
    12.6.2  維生素B7的工業生產路線
  12.7  維生素B7的專利分析與前景展望
    12.7.1  專利分析
    12.7.2  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13章  維生素B
  13.1  概述
    13.1.1  維生素B8的發現
    13.1.2  維生素B8的類型及日常來源
    13.1.3  維生素B8的生理功能
  13.2  維生素B8的性質和應用
    13.2.1  維生素B8的性質
    13.2.2  維生素B8的應用
  13.3  維生素B8的合成方法
    13.3.1  化學合成法
    13.3.2  植酸鈣酸水解法
    13.3.3  植酸?水解法
    13.3.4  體外多?分子機器轉化法
    13.3.5  發酵法
  13.4  維生素B8的生物合成代謝途徑
    13.4.1  維生素B8的合成及分解途徑
    13.4.2  維生素B8異構體的轉化
    13.4.3  維生素B8衍生物的合成
  13.5  維生素B8的代謝工程研究進展
    13.5.1  大腸桿菌代謝工程產維生素B8的研究進展
    13.5.2  酵母代謝工程產維生素B8的研究進展
  13.6  維生素B8的工業生產概覽
    13.6.1  植酸鹽酸水解法
    13.6.2  體外多?分子機器轉化法
  13.7  維生素B8的專利分析與前景展望
    13.7.1  專利分析
    13.7.2  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14章  維生素B
  14.1  概述
    14.1.1  維生素B9的發現
    14.1.2  維生素B9的結構與理化性質
    14.1.3  維生素B9的來源、吸收與需要量
  14.2  維生素B9的生物學功能和應用
    14.2.1  維生素B9的體內代謝
    14.2.2  維生素B9的生物學功能
    14.2.3  維生素B9對健康的重要作用
    14.2.4  維生素B9在養殖業的開發應用
    14.2.5  維生素B9在生物醫藥中的開發應用
    14.2.6  產維生素B9益生菌在食品中的應用
  14.3  維生素B9的合成與檢測方法
    14.3.1  提取法製備維生素B
    14.3.2  化學法合成維生素B

    14.3.3  ?法合成維生素B
    14.3.4  微生物發酵法合成維生素B
    14.3.5  維生素B9的檢測
  14.4  維生素B9的生物合成代謝途徑
    14.4.1  維生素B9在植物中的合成途徑
    14.4.2  維生素B9在單一菌株中的合成途徑
  14.5  維生素B9的代謝工程研究進展
    14.5.1  生物合成5-甲基四氫葉酸的代謝工程策略
    14.5.2  乳酸菌合成葉酸的代謝工程調控
    14.5.3  雙歧桿菌合成葉酸的代謝工程調控
    14.5.4  枯草芽孢桿菌合成葉酸的代謝工程調控
  14.6  維生素B9的工業生產概覽
    14.6.1  維生素B9工業化生產的現狀
    14.6.2  維生素B9的生產與精製工藝
    14.6.3  維生素B9的製劑與添加應用
  14.7  維生素B9的專利分析與前景展望
    14.7.1  專利分析
    14.7.2  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15章  維生素B
  15.1  概述
    15.1.1  維生素B12的結構
    15.1.2  維生素B12的來源
  15.2  維生素B12的性質和應用
    15.2.1  維生素B12的性質
    15.2.2  維生素B12的應用
  15.3  維生素B12的合成方法
    15.3.1  化學合成法
    15.3.2  微生物發酵法
  15.4  維生素B12的生物合成代謝途徑
    15.4.1  合成代謝途徑
    15.4.2  補救途徑
    15.4.3  維生素B12生物合成的調節機制
  15.5  維生素B12的生物合成技術研究進展
    15.5.1  天然維生素B12合成菌的代謝工程研究
    15.5.2  大腸桿菌異源合成維生素B12的代謝工程研究
    15.5.3  無細胞多?催化合成維生素B12的研究
  15.6  維生素B12的工業生產概覽
    15.6.1  發酵工序的簡述
    15.6.2  分離提取工序的簡述
  15.7  維生素B12的專利分析與前景展望
    15.7.1  專利分析
    15.7.2  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16章  輔?Q
  16.1  概述
    16.1.1  輔?Q10的命名與結構
    16.1.2  輔?Q10的來源
  16.2  輔?Q10的功能和應用
    16.2.1  輔?Q10的功能

    16.2.2  輔?Q10的應用
  16.3  輔?Q10生產方法的演變
    16.3.1  直接提取法
    16.3.2  化學合成法
    16.3.3  微生物發酵法
  16.4  輔?Q10的生物合成代謝途徑
    16.4.1  ?環合成途徑
    16.4.2  聚異戊二烯側鏈合成途徑
    16.4.3  ?環修飾途徑
  16.5  輔?Q10的代謝工程研究進展
    16.5.1  天然合成菌的代謝工程研究
    16.5.2  非天然合成菌的代謝工程研究
  16.6  輔?Q10的工業化生產概述與專利分析
    16.6.1  發酵工序的簡述
    16.6.2  分離提取工序的簡述
    16.6.3  三廢處理及資源化利用
  16.7  輔?Q10的專利分析與前景展望
    16.7.1  專利分析
    16.7.2  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17章  硫辛酸
  17.1  概述
  17.2  硫辛酸的性質、功能和應用
    17.2.1  硫辛酸的性質與生理功能
    17.2.2  硫辛酸的應用
  17.3  硫辛酸的合成方法概述
    17.3.1  硫辛酸的化學合成
    17.3.2  硫辛酸的生物合成現狀
  17.4  硫辛酸的生物合成代謝途徑
    17.4.1  大腸桿菌和其他細菌硫辛酸生物合成代謝途徑
    17.4.2  酵母及其他真核生物硫辛酸合成代謝途徑
  17.5  硫辛酸的工業生產概覽
  17.6  硫辛酸的專利分析與前景展望
    17.6.1  專利分析
    17.6.2  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18章  生物類黃酮
  18.1  概述
    18.1.1  命名與結構
    18.1.2  來源與分類
  18.2  性質和應用
    18.2.1  性質
    18.2.2  應用
  18.3  合成方法
    18.3.1  植物提取法
    18.3.2  化學合成法
    18.3.3  生物發酵法
  18.4  生物合成代謝途徑
    18.4.1  合成途徑解析
    18.4.2  代謝工程優化

  18.5  生物類黃酮的工業生產概覽
    18.5.1  生產工藝路線
    18.5.2  生產、貯藏條件
  18.6  生物類黃酮的專利分析與前景展望
    18.6.1  專利分析
    18.6.2  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19章  維生素BT
  19.1  概述
    19.1.1  維生素BT的命名與結構
    19.1.2  維生素BT的研究簡史
  19.2  維生素BT的功能和應用
    19.2.1  維生素BT的性質與功能
    19.2.2  維生素BT的應用
  19.3  維生素BT的化學合成及生物-化學組合合成方法研究進展
    19.3.1  維生素BT的化學合成法
    19.3.2  維生素BT的化學-生物組合合成法
  19.4  維生素BT的生物合成進展
    19.4.1  維生素BT在哺乳動物體內的合成途徑
    19.4.2  維生素BT在微生物中的合成代謝途徑及代謝改造
    19.4.3  維生素BT的生物合成法研究進展
  19.5  維生素BT專利分析與前景展望
    19.5.1  專利分析
    19.5.2  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