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電磁頻譜中的戰鬥--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電子戰飛機作戰與裝備(精)

  • 作者:(美)托馬斯·威爾登伯格|責編:崔雲|譯者:丁宸聰//葛學仕//葉紫晴//鍾雷聲//周智勇
  • 出版社:國防工業
  • ISBN:9787118138900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73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作者托馬斯·威爾登伯格以翔實的資料和深入的研究,梳理了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電子戰從萌芽到發展壯大的過程。從早期利用無線電截獲情報,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應對各方雷達威脅,再到冷戰時期在複雜國際形勢下的電子對抗博弈,以及後續在多場局部戰爭中的實戰應用,書中對各個階段都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描述。

作者介紹
(美)托馬斯·威爾登伯格|責編:崔雲|譯者:丁宸聰//葛學仕//葉紫晴//鍾雷聲//周智勇

目錄
第一章  最早的電子戰形式:無線電情報
第二章  巡邏中隊的新任務: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電子情報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非被動式電子對抗措施:干擾機和箔條
第四章  冷戰中的電子情報
第五章  朝鮮戰爭中的電子對抗
第六章  專業電子對抗中隊
第七章  「乞丐陰影」任務與「深海129號」的失聯
第八章  自衛
第九章  F3D-2Q型飛機及海軍陸戰隊在戰術干擾方面的領導作用
第十章  新的電子戰平台:EA-6A「入侵者」與RA-5C「守衛者」
第十一章  越南:對抗SA-2導彈
第十二章  對抗手段的交鋒
第十三章  一個全新打造的電子戰平台: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
第十四章  戰爭中的「徘徊者」
第十五章  「白羊座」飛機
第十六章  ES-3A「影子」
第十七章  EA-18G「咆哮者」與下一代干擾機的誕生
第十八章  從歷史的視角回顧
附錄一  電子戰飛機的特點
附錄二  1951-1954年艦載電子對抗飛機部署情況
附錄三  雷達原理
附錄四  改進能力三號升級項目——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裝備能力三號系統改進情況
附錄五  國防採辦管理框架
附錄六  縮寫詞
附錄七  關於AN編號的說明
附錄八  關於飛機類型編號系統的說明
附錄九  作者關於第一章的說明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