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作物健康栽培研究與實踐

  • 作者:趙慶雷//尹金桂//陳愛華|責編:姚歡
  • 出版社:中國農業科技
  • ISBN:9787511675194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82
人民幣:RMB 3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將作物健康栽培的研究背景、意義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並結合著者多年的研究工作,將其在作物健康栽培方面的探索、實踐與思考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梳理與闡釋。本書主要包括3個方面的實踐:一是「水稻-花生-小麥兩年三熟健康栽培模式研究」;二是「水稻黑條矮縮病綜合防控技術研究」;三是「長期秸稈還田與不同施肥水平下水稻青枯病的抗性研究」。通過對作物健康栽培實踐的闡釋與分析,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讀者在一個個生動的實踐中理解作物健康栽培的真正內涵。每一個實踐都有對應的研究結論或啟示,供讀者鑒閱。

作者介紹
趙慶雷//尹金桂//陳愛華|責編:姚歡

目錄
第一章  作物健康栽培的研究背景與意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一、化肥、農藥的重要性
    二、我國化肥、農藥的使用現狀
    三、化肥、農藥過量施用的危害
  第二節  健康栽培的概念
  第三節  作物健康栽培的意義
    一、健康栽培實現了作物產量和品質的同步提升
    二、健康栽培實現了化肥、農藥的合理減施和節本增效
    三、健康栽培減輕了農業污染,美化了環境
    四、健康栽培實現了農業可持續發展
第二章  作物健康栽培的探索與實踐一——水稻-花生-小麥兩年三熟健康栽培模式研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意義
  第二節  材料與方法
    一、材料
    二、方法
    三、數據分析
  第三節  不同耕作模式對土壤理化特性的影響
  第四節  不同輪作模式對花生產量的影響
    一、不同輪作模式下花生產量及其構成特徵
    二、不同輪作模式下花生部分生理指標表現
  第五節  不同輪作模式對花生病蟲害的影響
    一、不同輪作模式下花生果腐病的發病特徵
    二、不同輪作模式下花生白絹病的發病特徵
    三、不同輪作模式下花生蠐螬危害的特徵
  第六節  主要結論
第三章  作物健康栽培的探索與實踐二——水稻黑條矮縮病綜合防控技術研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意義
  第二節  灰飛虱防控預警技術
    一、灰飛虱年生活史調查
    二、不同溫度下灰飛虱各蟲態歷期
    三、灰飛虱消長規律調查
    四、發生程度分級標準
    五、防控預警
  第三節  抗(耐)病、抗蟲品種篩選
  第四節  麥田帶毒蟲源控制技術
    一、稻茬麥改撒播為旋耕后播種
    二、麥田灰飛虱高效防控技術
  第五節  防蟲網隔離育秧技術
  第六節  綜合栽培管理措施
    一、秧田期減密減氮試驗
    二、大田分櫱期氮肥施用試驗
    三、不同灌水方式試驗
  第七節  防治灰飛虱藥劑篩選試驗
  第八節  水稻黑條矮縮病綜合防控技術規程
    一、農業防治
    二、使用防蟲網覆蓋育秧
    三、化學防治
  第九節  水稻黑條矮縮病綜合防控技術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分析

    二、社會與生態效益分析
  第十節  主要結論
第四章  作物健康栽培的探索與實踐三——長期秸稈還田與不同施肥水平下水稻青枯病的抗性研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意義
  第二節  材料與方法
    一、材料
    二、方法
    三、數據分析
  第三節  災害性氣象條件下秸稈處理方式與不同施肥水平對水稻青枯病的影響
    一、溫光條件及降水量
    二、不同秸稈處理方式與不同施肥水平對水稻青枯病發病率的影響
    三、不同秸稈處理方式與不同施肥水平對土壤肥力水平的影響
    四、不同秸稈處理方式與不同施肥水平對稻穀產量構成及其加工品質的影響
    五、水稻青枯病發病率、產量與化肥投入及土壤肥力水平的關係
    六、水稻青枯病發病率與稻穀產量、稻穀加工品質等指標的關係
  第四節  主要結論
第五章  作物健康栽培展望
    一、健康栽培應追求作物、環境與人的和諧共生
    二、健康栽培應綠色優先,化肥、農藥按需分配
    三、健康栽培應具備輕簡、節本、高效的特徵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