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心靈的執態--形而上學的分野

  • 作者:王林偉|責編:夏子茗
  • 出版社:湖北人民
  • ISBN:9787216110983
  • 出版日期:2025/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22
人民幣:RMB 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自晚清以來,中國學人便已置身於「古今中西之會」的文化處境之中。但學者們對「古今中西」的確切意涵卻難覓共識,本書即意在從形而上學的角度對此根本處境加以考察和澄清。這項考察從我們當下所處的知識境況出發,通過認識批判的多重還原,回溯至作為源頭活動的緣起世間(生活世界),並進而將緣起世間的存有論建構——「人生在世—混然中處」——確立為基礎存有論。中西形而上學道路即在此基礎上,經由不同的存有論籌劃而成型。西方形而上學道路所包含的存有論籌劃可被展示為四重設定:自性定(實體性原則)、能所定(主體性原則)、律則定及當前定,合稱「西學四定」,即定性緣起之道。與此相對,中國形而上學道路所包含的存有論籌劃則可被展示為三重原則:心性之寂感原則、天道之生化原則及踐履之感通原則,合稱「中學三原」,即實相緣起之道。定性緣起與實相緣起所指明的形而上學分野便是中西之別,而主體性原則對實體性原則的全面繼承與超越則意味著古今之變。此即「古今中西之會」在形而上學層面的確切意涵。

作者介紹
王林偉|責編:夏子茗
    王林偉,江西安福人,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專職教師。先後獲北京大學哲學碩士學位和香港科技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赴德國慕尼黑大學、波恩大學訪學。研究方向為儒家哲學、現象學及東西方哲學比較。

目錄
引言 分道而行:形而上學的東、西分野
第一章  認識批判:認知、知識與哲學智慧
  第一節  重提認識批判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第二節  認識批判之入手處:認識活動與知識成果
  第三節  知識的諸形態:知、識與知識體系
  第四節  追根溯源:知識形態的考古學與譜系學
  第五節  起源分析:存有論層次的意向分析
  第六節  存有論的籌劃與哲學智慧
  第七節  哲學智慧之本義:領會存有與圓成至善
  第八節  哲學智慧之源:從日常經驗世界出發
第二章  知行的無盡藏:緣起世間的存有論
  第一節  對日常經驗世界的領會:切近與疏遠
  第二節  日常經驗世界作為緣起世間:因緣一意蘊結構的同步構造
  第三節  緣起世間的存有論:基礎存有論之確立
  第四節  緣起世間的存有論建構:人生在世—混然中處
  第五節  混然一世界作為終極的發生境域:境域結構的多重性
  第六節  人生在世的基本樣態:自在、共在與同在
  第七節  混然中處的基本樣態:自處、共處與同處
  第八節  在世與處世的具體承當者:作為個體的主體
  第九節  被動綜合與生生之本:寂然淵默的主體
  第十節  直接的知覺性與感受性:自感自發的主體
  第十一節  主動綜合與造作之源:自由運作的主體
  第十二節  哲學智慧的起源與歸宿:緣起世間的終極性
第三章  心靈的執態:領有世間的諸道路
  第一節  造作與興趣:興趣的諸形態及其關聯
  第二節  造作、興趣與心靈的執著形態
  第三節  知行的根源:奧秘、不定的緣起世間
  第四節  無住世間:一切從此世間流、一切還歸此世間
  第五節  提出任務:心靈的執態與領有世間的道路
  第六節  日常經驗世界中的多重執態:概要性的描述
  第七節  明確任務:心靈之執態的類型與譜系
  第八節  對緣起世間的明確領有:定性緣起與實相緣起
第四章  定性緣起:領有世間的西方道路
  第一節  定性緣起:哲學、科學之起源與定學
  第二節  自性定(同一性設定)與實體性原則
  第三節  能所定(對象化設定)與主體性原則
  第四節  律則定:法則性設定
  第五節  當前定:直觀化設定
  第六節  四重設定的整體關聯性及其完成狀態
  第七節  定性緣起之道的展開:世界的客觀化
第五章  定性自然:科學知識與自然的客觀化
  第一節  日常經驗世界與心靈的執態
  第二節  定性緣起之道:世界的客觀化及其古今之變
  第三節  定性自然:自然世界的客觀化
  第四節  對象形式的客觀化:數理世界的成立
  第五節  思維形式的客觀化:邏輯學的建立
  第六節  數學與邏輯的合流:普遍數學與科學論
  第七節  自然世界的客觀化:自然科學的成立
  第八節  自然的形而上學:現象界的存有論
  第九節  科學知識之設定性與限定性:從自然到自由

第六章  定性自由:價值系統與自由的客觀化
  第一節  定性自由之道及其古今之變
  第二節  古典自由形態(一):個人與城邦之至善
  第三節  古典自由形態(二):上帝之城與塵世之城
  第四節  現代自由形態:自然權利與自由的客觀化
  第五節  道德的形而上學:自由的存有論
第七章  實相緣起:領有世間的東方道路
  第一節  實相緣起:智慧之起源與生命的學問
  第二節  泯能所以入實相或明體之學(一):心性之寂感原則
  第三節  泯能所以入實相或明體之學(二):天道之生化原則
  第四節  依天則以隨大化或達用之學:踐履之感通原則
  第五節  實相緣起之道:還原式的存有論
第八章  對傳統中國社會及其技藝的存有論闡釋
  第一節  實踐、無執的存有論:通與化
  第二節  傳統中國社會的組織原則:倫理本位
  第三節  德化與道化的政治:教化與自然
  第四節  道統與政統之分離:傳統中國政治的癥結
  第五節  傳統中國的技藝:傳統知識門類中的技藝
  第六節  進技于道:傳統技術的存有論闡釋
  第七節  游于藝:傳統藝術的存有論闡釋
  第八節  餘論:技藝之間
結語 從無住本立一切法:緣起世間的貞定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