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東亞學(第6輯)

  • 作者:編者:江靜|責編:馮媛
  •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 ISBN:9787547328309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42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東亞學》第六輯設置思想·理論、歷史·文獻、民俗·文化、綜述·書評、講座通訊五個欄目,收錄論文14篇、通訊文稿4篇。有從理論層面深刻揭示日本東洋史學的形成及特點(詳見宋成有《與生俱來的雙重性格——近代日本東洋史學創始與奠基》);有從東西比較視角考察東方儒學思想對西方啟蒙運動的影響(詳見全洪奭《歐洲知識分子的東亞形象與比較文化研究的對策意義》);還有從關注不多的冷門個案啟發我們重新思考東亞區域交流的多重面相(詳見劉洋《流動、交流與自主——16—17世紀東亞海域的被擄人》、余靜穎《身體化與主體性消逝——11—16世紀日本游女的工作、集團與地位》)。第六輯新設欄目「講座通訊」,嘗試以簡明扼要的通訊文稿的方式,向讀者朋友介紹東亞區域國別研究及東西文明互鑒研究的最新動態,以期為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作者介紹
編者:江靜|責編:馮媛
    江靜,1970年11月生,浙江桐廬人,浙江大學古典文獻學博士,教授,浙江工商大學東方語言與哲學學院院長,兼任中國日本史學會副會長、中華日本哲學會理事、浙江省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早稻田大學日本宗教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日本千葉大學客座教授、韓國東國大學東亞海洋文明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日文化交流史、日本文化、五山文學等。

目錄
思想·理論
宋成有 與生俱來的雙重性格——近代日本東洋史學創始與奠基
梁盼盼 越南伊斯蘭教的本土化發展與實踐
全洪奭 歐洲知識分子的東亞形象與比較文化研究的對策意義
歷史·文獻
楊敬娜 古代日本「歌垣」「歌場」「嬥歌」與中國漢籍的關係
劉 洋 流動、交流與自主——16—17世紀東亞海域的被擄人
高九東 李廣志 玄奘本《般若心經》在日本的延傳與經典化
秦 菲 余尤栩 朝鮮王朝時期紫岩書院的教學活動——以《紫岩日錄》為中心
民俗·文化
裘學洋 日本古代祈雨祭祀中的《仁王經》修法
余靜穎 身體化與主體性消逝——11—16世紀日本游女的工作、集團與地位
李鳳娟 琉球的媽祖信仰與閩人後裔的文化認同
綜述·書評
劉 岩 陳 芳 劉 毅 近代日本涉四川調查及其文獻述論
陳 繆 江 靜 新世紀以來浙江的日本研究——基於浙江省本科高校的數據分析
劉心怡 張清文 2021—2023年日本魏晉南北朝史研究述評
呂 晶 「世說學」的新創獲——評張伯偉《日本世說新語註釋集成》《日本世說學文獻序錄》
講座通訊
陳寒憶 略談近代日本陽明學——吳震教授講座通訊
沈駿楠 反思數字人文的理論與實踐——吳疆教授講座通訊
孫義又 翻譯與文學之間——王宏志教授講座通訊
沈駿楠 東亞海域何以成立?——董少新教授講座通訊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