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何以流動(媒介視域下的清代流言傳播)/新聞傳播學文庫

  • 作者:劉斌|責編:劉渝//謝旋//李顏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340968
  • 出版日期:2025/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8
人民幣:RMB 7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流言是人類歷史最悠久的傳播現象,它不僅是塑造社會環境的「最古老的大眾媒介」,還是影響歷史發展進程的「蝴蝶翅膀」。因史料的缺乏,流言一直是傳播史學界極少觸碰的領域。
    《何以流動:媒介視域下的清代流言傳播》聚焦清代的流言傳播現象,以流動性為切入點,考察其與書籍、塘遞、報刊等媒介的關係,並揭示流言傳播背後的承載媒介、傳播網路及社會關係之變,進而探索流言這種「另類」媒介與清代社會結構之間的互動機理。
    流言是一種內容與載體相統一的「現象之物」。它的傳播依附於其他物質性媒介,並呈現出「萬形而無形」的流動性特質。這種特質規避了社會權力基於有形媒介所建立的控制機制,使得清廷的應對措施出現了治理手段與治理目標之間的客體錯位。因此,充分考慮流言「流動」的媒介特性,避免僅盯有形的傳播載體,才是應對流言的正確思路。

作者介紹
劉斌|責編:劉渝//謝旋//李顏
    劉斌 山西原平人,文學博士,現任瀋陽體育學院管理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兼任中國新聞史學會地方新聞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新聞傳播史、媒介文化。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出版學術專著1部,發表核心期刊論文數篇。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重新認識流言:一項媒介學視野的考察
  第一節  研究緣起:作為媒介現象物的流言
    一、流言:塑造社會環境的最古老媒介
    二、現象之物:對流言作「媒介考古」的邏輯起點
  第二節  研究現狀:其他學科視野中的流言
    一、社會學視域中具有特殊形態的傳播現象
    二、歷史學視野中了解社會運行的鏡鑒窗口
  第三節  流言概念界定與研究思路方法
    一、何為流言:流言及其相近概念辨析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一傳通國驚:商業交往與流言的流動
  第一節  「只有嫦娥不嫁人」:哄傳鄉野的選秀女流言
    一、「造孽太甚矣」:惶惑小民的「官選訛言」
    二、「傳播說非一」:引發恐慌的紛紜眾說
  第二節  乘機騰說:選秀女流言的流動
    一、時局動蕩:引發流言的直接誘因
    二、乘機騰說:以人為媒的流動網路
    三、書信抄報:承載流言的體外化媒介
  第三節  一傳通國驚:商業交往背後的全國性市場
    一、流言擴散所依附的商業路線
    二、跨域流動背後的全國性統一市場
第三章  逆言的「集裝箱」:書籍刊行與流言的流動
  第一節  「奸回造謗」:曾靜遣徒投書案始末
    一、投書與落網
    二、追索造言首犯
    三、政敵「肆行誣捏」
  第二節  閑言與途說:權力控制之外的信息流通網路
    一、熟人閑言:基於人際的擴散網路
    二、道聽途說:宮闈流言散播的途徑
    三、口耳相傳:皇權難及的流通媒介
  第三節  遍示天下:《大義覺迷錄》的刊行與宣講
    一、「鑒鑒可據」:雍正帝辯駁上諭的傳抄
    二、「出奇料理」:《大義覺迷錄》的刊行
    三、「人人通曉」:《大義覺迷錄》的宣講
  第四節  難收的「覆水」:皇權馭媒的理想與現實
    一、事與願違:《大義覺迷錄》的宣講效果
    二、陡然反轉:《大義覺迷錄》的盡數銷毀
    三、弄巧成拙:皇權馭媒的理想與現實
第四章  官塘背後的「私」影:塘遞系統與流言的流動
  第一節  偽孫嘉淦奏稿案的來龍去脈
    一、「五不可解、十大過」
    二、追索偽稿
    三、匆匆收場
  第二節  行走的媒介:商人、文人與提塘官
    一、商人:跨省行走的流動媒介
    二、文人:抄錄謄寫的複製媒介
    三、提塘官:偽稿披上「新聞」外衣的關鍵
  第三節  塘遞與偽稿流言的流動
    一、逐級傳抄:塘遞抄報的運作方式
    二、寫字人、報房與邸報的商品化

    三、財事不匹:清代塘遞的制度性矛盾
第五章  乘風之翼:新式報刊與流言的流動
  第一節  怪誕荒唐:新式報刊所載的各色流言
    一、光緒二年間的「邪術」流言
    二、鼠疫疫情中的涉疫流言
    三、戊戌政變后的「廢立」流言
  第二節  乘風之翼:新式報刊對流言的呈現與助推
    一、「有聞必錄」:《申報》對「邪術」流言的呈現
    二、乘風之翼:助長「廢立」流言滋生的推手
  第三節  平息謬說:流言與清末報界律例的出台
    一、「禁止訕謗」:借流言鉗制批評的報章律例
    二、視若無物:報律在筆戰中的尷尬境地
第六章  結論 流言傳播和治理的媒介學闡釋
  第一節  杳如魅影:萬形而無形的另類媒介
  第二節  客體錯位:清廷流言應對的覆舟之鑒
    一、「消弭訕謗」:清廷鉗制流言的冠冕理由
    二、客體錯位:流言應對不力的根本原因
  第三節  忌堵宜疏:流言治理的合理策略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