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化學基礎論(精)/化學系列/科學元典

  • 作者:(法)拉瓦錫|責編:陳靜|總主編:任定成|譯者:任定成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352632
  • 出版日期:2025/10/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28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化學基礎論》囊括了拉瓦錫在化學方面的重要成就和他建立的新的理論體系,是第一部真正意義的化學教科書。
    拉瓦錫在這部書中成功地將很多實驗結果通過自己的「氧化理論」進行了圓滿的解釋,並推翻了統治化學百余年之久的「燃素理論」,指明了化學研究的方向和任務,很快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被列為化學史上劃時代的作品。科學史家認為:「這是一切科學革命中最急劇最自覺的革命」。
    本中譯本根據羅伯特·克爾的英譯本譯出,為國內首個中文譯本。經過多年不斷修訂,譯文質量得到更好地保證。編校時又參照了1965年紐約Dover Publications的版本Elements of Chemistry核對全書的圖和表,使得內容準確性進一步提高。學科版增加了拉瓦錫的經典論文《反燃素論》,生動展示了拉瓦錫如何通過精密的實驗設計和嚴密的邏輯推理,系統批駁了當時占統治地位的燃素學說,為其氧化學說的建立掃清了道路。說明科學進步不僅是新理論的建立,更是對舊範式的系統性質疑與證偽,極大地培養了讀者的批判性思維。

作者介紹
(法)拉瓦錫|責編:陳靜|總主編:任定成|譯者:任定成
    拉瓦錫(Antoine-Laurent Lavoisier,1743-1794),法國著名化學家,氧化理論的提出者,化學革命的旗手,被後世尊稱為「現代化學之父」。

目錄
弁言
導讀
漢譯者前言
英譯者告白

第一部分  論氣態流體的形成與分解,論簡單物體的燃燒以及酸的形成
  第一章  論熱素的化合以及彈性氣態流體或氣體的形成
  第二章  與我們大氣的形成和組成有關的一般看法
  第三章  大氣的分析,將其分為兩種彈性流體:一種適宜於呼吸,而另一種則不能被呼吸
  第四章  大氣的幾個組成部分的命名
  第五章  論用硫、磷與炭分解氧氣,酸形成通論
  第六章  論酸的普通命名,尤其是從硝石和海鹽中提取的酸的命名
  第七章  論用金屬分解氧氣以及金屬氧化物的形成
  第八章  論水的基本要素,論用炭和鐵對其進行分解
  第九章  論從不同種類的燃燒離析出的熱素的量
  第十章  論可燃物質的相互化合
  第十一章  關於具有幾種基的氧化物和酸的觀察,關於動物物質和植物物質組成的觀察
  第十二章  論依靠火的作用對植物物質和動物物質的分解
  第十三章  論酒發酵對植物氧化物的分解
  第十四章  論致腐發酵
  第十五章  論亞醋發酵
  第十六章  論中性鹽及其不同基的形成
  第十七章  對於成鹽基及中性鹽形成的繼續觀察
第二部分  論酸與成鹽基的化合,論中性鹽的形成
  導言
  第一章  對於簡單物質表的觀察
  第二章  對於複合根的觀察
  第三章  對於光和熱素與不同物質的化合物的觀察
  第四章  關於氧與簡單物質的化合物的觀察
  第五章  對於氧與複合根的化合物的觀察
  第六章  對於氮與簡單物質的化合物的觀察
  第七章  對於氫及其與簡單物質的化合物的觀察
  第八章  對於硫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九章  對於磷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十章  對於炭及其與簡單物質的化合物的觀察
  第十一章  對於鹽酸根、螢石酸根、月石酸根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十二章  對於金屬相互化合物的觀察
  第十三章  對於亞硝酸和硝酸及其與成鹽基的化合物的觀察
  第十四章  對於硫酸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十五章  對於亞硫酸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十六章  對於亞磷酸和磷酸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十七章  對於碳酸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十八章  對於鹽酸和氧化鹽酸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十九章  對於硝化鹽酸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二十章  對於螢石酸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二十一章  對於月石酸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二十二章  對於砷酸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二十三章  對於鉬酸及其與成鹽基的化合物的觀察
  第二十四章  對於鎢酸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二十五章  對於亞酒石酸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二十六章  對於蘋果酸及其與成鹽基的化合物的觀察
  第二十七章  對於檸檬酸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二十八章  對於焦亞木酸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二十九章  對於焦亞酒石酸及其與成鹽基的化合物的觀察
  第三十章  對於焦亞黏酸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三十一章  對於草酸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三十二章  對於亞醋酸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三十三章  對於醋酸及其與成鹽基的化合物的觀察
  第三十四章  對於琥珀酸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三十五章  對於安息香酸及其與成鹽基的化合物的觀察
  第三十六章  對於樟腦酸及其與成鹽基的化合物的觀察
  第三十七章  對於棓酸及其與成鹽基的化合物的觀察
  第三十八章  對於乳酸及其與成鹽基的化合物的觀察
  第三十九章  對於糖乳酸及其與成鹽基的化合物的觀察
  第四十章  對於蟻酸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四十一章  對於蠶酸及其與成鹽基的化合物的觀察
  第四十二章  對於皮脂酸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四十三章  對於石酸及其與成鹽基的化合物的觀察
  第四十四章  對於氰酸及其化合物的觀察
第三部分  化學儀器與操作說明
  導言
  第一章  論確定固體和液體的絕對重量與比重所必需的儀器
  第二章  論氣量法,即氣態物質的重量與體積之測量
  第三章  量熱計即測量熱素裝置的說明
  第四章  論分離物體的機械操作
  第五章  論不經分解使物體粒子彼此分離以及使其再次結合的化學手段
  第六章  論氣體化學蒸餾,金屬溶解以及需要極複雜儀器的其他某些操作
  第七章  論封泥的組成與用法
  第八章  論燃燒與爆燃操作
  第九章  論爆燃
  第十章  論在極高溫度中處理物體所必需的儀器
附錄
  附錄一  吩即十二分之一吋及吩的小數向吋的十進小數的變換表
  附錄二  用吋和十進小數表示的在氣體化學裝置的廣口瓶中觀察到的水的高度向相應的汞的高度的變換表
  附錄三  普里斯特利博士採用的盎司制向法制和英制立方吋的變換表
  附錄四  列氏溫度計度數(R.)向與其相應的華氏溫標度數(F.)的摺合表
  附錄五  法制衡量和度量向相應的英制單位的變換規則
  附錄六  用英制度量和英制金衡表示的不同氣體在28法吋(即29.84英吋)氣壓計壓力和10°(54.5°)溫度的重量
  附錄七  不同物質的比重表
  附錄八  計算英制度量1立方呎和1立方吋的任何已知比重的物質的英制金衡絕對重量的規則
  附錄九  金衡盎司、打蘭和格令向12盎司的金衡磅的十進小數以及金衡磅向盎司等的變換表
  附錄十  根據埃弗拉德的實驗計算的與一定金衡重量的55°溫度的蒸餾水相應的英制立方吋和十進小數表
圖版
人名譯名對照表
附  《反燃素論》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