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公私合作背景下的網路平台規制研究/科技法學系列/西南政法大學建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創新工程文庫

  • 作者:楊文明|責編:王沛|總主編:樊偉//林維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343563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7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互聯網的發展經歷了技術化和社會化階段,而今步入平台化階段。網路平台具備技術、信息和結構優勢,成為控制網路生態系統的樞紐,也成為治理網路空間的抓手和突破口。這促使政府從「行為規制」轉向「平台規制」,並吸收平台企業等參與規制。由此,公共部門和私人主體就網路平台規制問題協商制定規則、標準,共同參與執行和監督,形成合作規制模式。當然,公私合作背景下,網路平台規制還面臨規制框架如何搭建、規制主體如何定位以及公私合作如何實現等難題。對此,本書按照從抽象到具體、從一般到特殊的思路進行研究,分別就網路平台規制的實踐情況、合作規制的邏輯和基礎、合作規制的多元主體、個人信息保護的合作規制、數據交易的合作規制、信息內容的合作規制以及壟斷行為的合作規制展開論述。

作者介紹
楊文明|責編:王沛|總主編:樊偉//林維
    楊文明,1988年8月生,山東武城人,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師、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主要從事競爭法學、數字法學研究。兼任教育部省部共建地方立法協同創新中心、西南政法大學數字法治政府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商業法研究會理事。在《比較法研究》《現代法學》《法學論壇》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多篇論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轉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公私合作背景下的網路平台規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互聯網違法信息的私人規制研究」等國家級、省部級課題8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互聯網經濟的法治保障研究」等各類課題十余項。部分研究成果獲得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中國行為法學會優秀論文獎。

目錄
引言
    一、國內外研究綜述
    二、本書的研究框架和主要內容
    三、本書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四、本書的基本思路和具體研究方法
    五、本書的創新之處
第一章  網路平台規制的實踐考察
  第一節  網路平台的定義與實踐類型
    一、網路平台的定義
    二、網路平台的實踐類型
  第二節  網路平台的政府規制
    一、網路平台政府規制的現狀
    二、網路平台政府規制的問題檢視
  第三節  網路平台的私人規制
    一、網路平台私人規制的現狀
    二、網路平台私人規制的問題檢視
  第四節  網路平台的自我規制
    一、網路平台自我規制的現狀
    二、網路平台自我規制的問題檢視
第二章  網路平台合作規制的邏輯和基礎
  第一節  網路平台合作規制的歷史之維
    一、「去規制」階段
    二、重建規制階段
    三、規制轉型
  第二節  網路平台合作規制的比較之維
    一、歐盟網路平台合作規制立法概況
    二、美國網路平台合作規制立法概況
    三、德國網路平台合作規制立法概況
    四、日本網路平台合作規制立法概況
  第三節  網路平台合作規制的理論之維
    一、自上而下:從「規制國」到「后規制國」
    二、自下而上:從私權利到私權力
第三章  網路平台合作規制中的多元主體
  第一節  網路平台合作規制中的政府
    一、網路平台合作規制中政府的角色及目標定位
    二、網路平台合作規制中的政府機構及其職責
    三、網路平台合作規制中政府的規制工具
  第二節  網路平台合作規制中的平台經營者
    一、平台角色的發展變遷
    二、平台參與合作規制的理論原則
    三、平台參與合作規制的實踐機制
  第三節  網路平台合作規制中的私人主體
    一、私人主體的界定
    二、消費者評價機制
    三、消費者投訴舉報機制
    四、消費者訴訟機制
第四章  網路平台個人信息保護的合作規制
  第一節  網路平台個人信息保護合作規制的必要性
  第二節  網路平台信息披露制度
    一、面向用戶的信息披露機制

    二、面向專業機構的信息披露機制
    三、面向政府與行業協會的信息披露機制
  第三節  網路平台聲譽評價制度
    一、用戶評價聲譽機制
    二、專業機構評價聲譽機制
    三、政府評價聲譽機制
  第四節  個人信息保護「守門人」制度
    一、個人信息保護「守門人」制度溯源
    二、「守門人」制度作為合作規制工具的優勢
    三、個人信息「守門人」制度的具體建構
  第五節  個人信息保護負責人制度
    一、個人信息保護負責人制度在合作規制中的優勢
    二、我國個人信息保護負責人制度的構建
  第六節  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制度
    一、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制度概述
    二、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制度的具體建構
第五章  網路平台數據交易的合作規制
  第一節  網路平台數據交易合作規制的背景
  第二節  網路平台數據交易合作規制的必然性
    一、平台與用戶的產權之爭
    二、平台與平台的惡性競爭
    三、平台與政府治理權的衝突
    四、歷史與現實的因素
  第三節  網路平台數據交易合作規制的理論前提
    一、「阿羅悖論」的破解之道
    二、數據如何確權
  第四節  網路平台數據交易合作規制的展開
    一、建立數據交易分流規制機制
    二、編織軟硬交錯的規則之網
    三、堅持以技術治理為導向
    四、強化個人在數據交易中的地位
第六章  網路平台信息內容的合作規制
  第一節  網路平台信息內容合作規制的背景
  第二節  網路平台信息內容合作規制的現實問題
    一、信息內容規制主體層面的問題
    二、信息內容規制客體層面的問題
    三、信息內容規制工具層面的問題
  第三節  網路平台信息內容合作規制的實現路徑
    一、網路平台信息內容合作規制的法治化
    二、政府與平台的信息內容合作規制
    三、違規懲罰與合規激勵相結合
    四、建立信息內容規制的用戶參與機制
  第四節  網路平台信息內容合作規制的前景
第七章  網路平台壟斷行為的合作規制
  第一節  網路平台的典型壟斷行為
    一、平台「二選一」
    二、演算法共謀
    三、「大數據殺熟」
    四、平台自我優待
    五、扼殺型併購

  第二節  傳統反壟斷規制方式的困境
    一、行政主導模式存在弊病
    二、規制技術有待改進
    三、私人訴訟機制有待完善
  第三節  網路平台壟斷行為的合作規制進路
    一、完善反壟斷合規制度
    二、落實平台中立政策
    三、優化反壟斷私人訴訟制度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