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認知成長之旅--儒釋道醫交響曲中的生命覺醒

  • 作者:編者:郭蓉娟|責編:李昆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
  • ISBN:9787513296434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21
人民幣:RMB 4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立足於中國文化語境,針對現代西方心理治療與中國社會文化適配性不足的問題,提出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智慧為根基,融合現代醫學理論的本土化心理治療體系——認知成長治療技術(CGT)。全書從中華文化一源三流(易為源,儒、道、禪為流)的核心結構出發,系統闡釋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中道、佛家的中觀思想,以及三家共通的仁和柔和圓和理念,揭示其陰陽中和的哲學精髓對心理療愈的當代價值。
    通過整合中醫「天人合一」「形神合一」整體觀與現代應激理論、情緒認知理論,構建出生理-心理-社會-自然-時空五維整體醫學模式。創新性提出結緣-覺察-覺知-覺悟-覺醒-成長的認知進階路徑,對應迷失自我-認知自我-接納自我-改變自我-重塑自我-成就自我的心理轉化階段,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心理治療範式。
    本書既適用於疾病人群的心理干預,也可助力健康人群的認知提升,強調知行合一、潛能激發與心身和諧。

作者介紹
編者:郭蓉娟|責編:李昆
    郭蓉娟,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黨委副書記長。第二屆首都群眾喜愛的中青年名中醫,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醫養居分會副會長。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中醫心理學會副會長,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心身醫學分會副會長,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醫養結合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卒中學會中西醫結合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中藥協會藥物臨床評價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心身醫學組組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精神衛生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卒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全科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內科分會常務理事等。2006年取得原國家衛生部「心理治療(中)」技術資格證書,取得國際自然醫學學會(IHNMA)催眠證書。發表醫學論文百余篇,主編論著3部。連續主持國家自然基金課題3項,主研課題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多項,取得治療失眠的國家專利1項。

目錄
第一章  結緣
  第一節  傷痛是人生的磨礪
    一、現在的你,是否正面臨著情緒障礙的困擾?
    二、如何區分情緒的正常與異常?
    三、中醫如何理解和認識情緒?
  第二節  熬過就是成長
    一、你的情緒障礙,可能是一種心理的應激反應
    二、應激的根源是什麼?
    三、生活中常見的應激源有哪些?
    四、應激狀態下,身體會出現哪些反應?
    五、心理應激如何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影響?
    六、心理應激會導致怎樣的結果?
    七、如何判斷心理應激程度?慢性應激和急性應激有什麼區別?
    八、從應激源到應激反應之間,我們可以做什麼?
結語
附錄
  一、運用壓力量表(DASS-21節選)測試你的壓力程度
  二、運用應激(壓力)反應問卷(SRQ)測試你的應激狀態
第二章  覺察
  第一節  窺見自我的鑰匙——覺察
    一、怎麼理解覺察?
    二、覺察與感受有什麼不同?
    三、如何開啟覺察之旅?
  第二節  窺探神奇的大腦
    一、你知道是誰在掌控你嗎?
    二、如何理解你的大腦?
    三、「三重腦」之間是怎樣分工與合作的呢?
    四、人的精神心理世界是什麼樣的?
  第三節  覺察意志和行為
    一、我為什麼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
    二、為什麼人會有下意識的行為和反應?
    三、為什麼說意志可以支配行為,但不等於行為?
  第四節  覺察情緒
    一、我為什麼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二、情緒反應是好事還是壞事?
    三、如何用情緒ABC理論來管理情緒?
  第五節  覺察認知
    一、如何理解「認知」?
    二、為什麼說人的「認知」有差異?
    三、人的「認知」是怎樣成長的?
    四、我們常說的「潛意識」真的存在嗎?
    五、認知與意識之間有怎樣的聯繫?
結語
附錄
  一、覺察能力練習的核心
  二、覺察與正念的關係
  三、覺察與意識的關係
  四、意識到自己的心智模式
  五、全方位審視和觀察自己的心理過程
  六、合理運用工具覺察

  七、覺察情景練習
  八、如何評估自己的覺察能力?
  九、簡要知識點問答
第三章  覺知
  第一節  領悟認知局限——破繭成蝶的心靈之旅
    一、什麼是認知局限?
    二、人為什麼會產生認知局限?
    三、認知局限的特點
    四、認知局限與情緒管理的關係
    五、認知局限與負性認知的關係
    六、解析常見的負性自動思維
  第二節  禪心慧語:源自內心治愈的力量
    一、何為「禪宗」?
    二、禪宗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三、「禪宗思想」與「理性情緒療法」的共鳴
    四、禪心慧語是療愈痛苦的良藥
  第三節  佛學智慧賦能心靈的蛻變
    一、何為「因緣論」與「緣起論」?
    二、何為佛學的「空」性思想?
    三、何為佛學的諸行「無常」觀?
    四、何為「無我」觀
  第四節  佛學智慧揭秘:一切痛苦源於貪、嗔、痴
    一、何為「無明」生「我執」?
    二、何為「我執」生「貪、嗔、痴」?
    三、如何理解「貪」的含義?
    四、如何理解「嗔」的含義?
    五、如何理解「痴」的含義?
  第五節  佛學的解脫之道:以戒、定、慧得自由
    一、為什麼說戒、定、慧三學是佛家修身養性的根本功夫?
    二、如何理解「八正道」?
    三、為什麼說戒定慧統攝八正道?
    四、如何理解「戒」的含義?
    五、如何理解戒學與正語、正業、正命的關係?
    六、如何理解「定」的含義?
    七、如何理解定學與正精進、正念、正定的關係?
    八、如何理解正念與正念治療的關係?
    九、如何理解「慧」的含義?
    十、如何理解慧學與正見、正思維的關係?
    十一、如何理解正思維?
    十二、常見的正性思維有哪些?
    十三、正性思維與認知成長的關係
  第六節  禪心療愈:破認知之繭,啟智慧之光
    一、以禪宗的智慧戰勝負性思維
    二、以禪宗智慧如何解讀情緒的ABC理論
    三、以平常心為道,接納生活的本來面目
    四、以禪宗的故事提升心智
結語
附錄
……
第四章  覺悟

第五章  覺醒
第六章  成長
後記
治療案例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