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亞里士多德本質和原因概念關係研究

  • 作者:葛天勤|責編:王晨玉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365335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43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圍繞亞里士多德的《後分析篇》《論動物的部分》和《形而上學》等作品,系統探討了亞里士多德哲學中「本質」和「原因」概念之間的關係問題。亞里士多德在《後分析篇》中提出了本質和原因關係的一般性框架,以《論動物的部分》為代表的動物學作品和《形而上學》則分別以不同的方式進一步深化和細化了這個框架,以符合亞里士多德在這兩個哲學探究領域的不同進路和目標。本書在批判性審視當前學界一種頗具影響力的解釋基礎上,具體提出了新的觀點和論證,有助於釐清亞里士多德邏輯學、自然哲學和形而上學之間的關係。本書不僅深化了對亞里士多德核心哲學概念的理解,也有助於增進對古希臘哲學核心議題和思想脈絡的認識。對於當代哲學中本質主義問題感興趣的讀者,亦可從中獲得關於亞里士多德處理此問題的新視角。

作者介紹
葛天勤|責編:王晨玉
    葛天勤,1993年生,浙江寧波人,愛爾蘭都柏林大學聖三一學院哲學博士。現任東南大學人文學院哲學與科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古希臘羅馬哲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古希臘哲學,已在CSSCI和A&HCI等刊物上發表中英文論文20余篇。

目錄
導言
上篇  亞里士多德《工具論》和動物學中「本質」和「原因」之間的關係
  第一章  亞里士多德《後分析篇》中的「同一性命題」
    第一節  「同一性命題」的提出和初步解讀
    第二節  大衛·查爾斯論《後分析篇》的「相互依賴論」以及對其的批評
      一、查爾斯的「相互依賴論」
      二、查爾斯對「相互依賴論」的論證
      三、對於查爾斯「相互依賴論」的批評
    第三節  理解「同一性命題」的另一方式:「相互蘊涵的解讀」
    第四節  《後分析篇》中的「首要原因論」與「多重原因論」
      一、查爾斯的「首要原因論」
      二、對於「首要原因論」的批評
      三、《後分析篇》存在「多重原因論」的正面文本證據
      四、「多重原因論」的一個理論優勢:動物學作品中「《後分析篇》模型」疑難的消失
    本章小結
  第二章  亞里士多德動物學中的「多重原因論」及其對《後分析篇》「同一性命題」的影響
    第一節  動物學探究採用《後分析篇》的證明法
      一、動物學著作中討論方法論的段落
      二、新的理由:來自亞里士多德《勸勉篇》的證據
    第二節  動物學的「多重原因論」和兩個重要澄清
      一、什麼是動物學的「多重原因論」
      二、「多重原因論」的兩方面澄清
    第三節  動物學「多重原因論」的兩種模型
      一、合取模型
      二、析取模型
    第四節  回應兩個可能的反駁
      一、《論動物的部分》I.1對目的因的強調
      二、Bios作為首要原因
    第五節  如何將動物的多重原因放入三段論的證明中
    第六節  動物學的「多重原因論」對《後分析篇》「同一性命題」的影響
      一、「多重原因論」反對查爾斯的解釋
      二、「多重原因論」反對布隆斯坦的解釋
      三、「多重原因論」對本質和原因之間的關係的影響
    本章小結
下篇  《形而上學》ZH中「本質」和「原因」之間的關係
  第三章  《形而上學》Z.17的「另一個開端」與ousia概念
    第一節  作為本質的ousia是首要原因
    第二節  《形而上學》中作為原因的ousia概念的「Z卷內的連續性」
    第三節  《形而上學》中作為原因的ousia概念的「卷次間的連續性」
      一、亞里士多德對於「作為原因的ousia概念」的論證
      二、第一哲學研究的對象是首要原因和本原
      三、作為複合實體本質的ousia是第一哲學的研究對象
      四、總結與思考
    第四節  回應對於「卷次間的連續性」的可能反駁
      一、「作為原因的ousia概念」的論證與endoxa難題
      二、第一哲學研究對象的範圍問題
      三、作為首要原因的ousia和動物學「多重原因論」的相容性
      四、回應對於「作為原因的ousia概念」的批評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形而上學》Z.17的「另一個開端」與《後分析篇》的三段論學說

    第一節  如何為《形而上學》Z.17的複合實體提出「為什麼」的問題?
    第二節  證明性的三段論與非證明性的一般因果框架
      一、非證明性的一般性因果框架與「有效性問題」的提出
      二、在Z.17引入證明性三段論的一些嘗試:解決「有效性問題」的必要性
      三、「有效性問題」的不成功解決方案
    第三節  《形而上學》Z.17「有效性問題」的解決方案
      一、對「有效性問題」的初步回答
      二、基於《前分析篇》I.36的解決方案
    第四節  《形而上學》Z.17出現證明性三段論的另一個證據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形而上學》ZH對於本質的探究和對於原因的探究之間的關係
    第一節  《形而上學》Z.12對於本質的探究
    第二節  《形而上學》Z.12劃分法的不充分性
      一、統一性條件和優先性條件的再提出
      二、Z.12的劃分法和統一性條件
      三、Z.12的劃分法和優先性條件
    第三節  引入《形而上學》Z.17對於原因的探究:最終的種差是首要原因
      一、Z.17中證明性三段論的作用
      二、《形而上學》H.2作為原因的種差
      三、作為原因的種差與複合實體的定義問題
    第四節  將《形而上學》Z.12的探究結果放入Z.17的證明性三段論
      一、Z.17的證明性三段論的第一個模型(模型1)
      二、Z.17的證明性三段論的第二個模型(模型2)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