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新污染物的環境界面吸附行為及其機制

  • 作者:李霄雲|責編:祝潔//湯宇晨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829610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23
人民幣:RMB 18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聚焦典型新污染物的環境吸附行為、作用機制和影響因素等方面研究工作的全面總結,重點針對新污染物吸附過程中電荷輔助氫鍵這一吸附新機制的形成過程、本質和直接光譜證據,結合理論計算進行探索性研究工作。全書共8章,系統介紹新污染物的分類、控制技術、吸附理論基礎和典型吸附材料(第1?4章),新污染物在功能化碳納米管、生物炭、納米氧化礦物等環境吸附材料上的吸附行為(第5?7章),電荷輔助氫鍵在新污染物吸附行為中的關鍵作用(第8章)。
    本書可供對新污染物吸附研究感興趣的科研人員、學生及環境管理方面的專家閱讀,也可作為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科研人員、環保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及相關專業高校師生的參考資料。

作者介紹
李霄雲|責編:祝潔//湯宇晨

目錄
序言
前言
主要化學術語名詞
第1章  新污染物概述
  1.1  新污染物的定義和特性
    1.1.1  新污染物的定義
    1.1.2  新污染物的分類
    1.1.3  新污染物的性質
    1.1.4  新污染物的特點
  1.2  新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及污染現狀
    1.2.1  新污染物的主要來源
    1.2.2  新污染物的污染現狀
  1.3  新污染物的環境行為
    1.3.1  新污染物的遷移行為
    1.3.2  新污染物的轉化行為
    1.3.3  新污染物遷移轉化的影響因素
  1.4  我國新污染物的治理背景及行動方案
    1.4.1  新污染物治理背景
    1.4.2  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
  參考文獻
第2章  新污染物的常見控制技術
  2.1  新污染物的減排技術
    2.1.1  工業新污染物減排技術
    2.1.2  農業新污染物減排技術
    2.1.3  生活新污染物減排技術
  2.2  新污染物的源頭控制技術
    2.2.1  大氣污染源頭控制技術
    2.2.2  水體污染源頭控制技術
    2.2.3  土壤污染源頭控制技術
    2.2.4  污染源頭控制技術評價與優化
  2.3  新污染物的深度處理技術
    2.3.1  混凝絮凝技術
    2.3.2  高級氧化技術
    2.3.3  膜處理技術
    2.3.4  吸附去除技術
    2.3.5  人工濕地技術
  2.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新污染物吸附的理論基礎
  3.1  吸附的基本理論
  3.2  吸附的主要機理
    3.2.1  疏水作用
    3.2.2  孔隙填充作用
    3.2.3  π-π電子供體受體作用
    3.2.4  靜電作用
    3.2.5  氫鍵
    3.2.6  電荷輔助氫鍵
    3.2.7  配體交換
    3.2.8  其他相互作用
  3.3  吸附的主要模型

    3.3.1  等溫吸附模型
    3.3.2  動力學吸附模型
  3.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新污染物吸附去除的典型材料
  4.1  碳基材料
    4.1.1  碳基材料的種類
    4.1.2  碳基材料的基本性質
    4.1.3  碳基材料的表面修飾
    4.1.4  影響碳基材料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
  4.2  納米氧化礦物
    4.2.1  沸石
    4.2.2  二氧化鈦
    4.2.3  硅氧化物
    4.2.4  鋁氧化物
    4.2.5  鐵氧化物
  4.3  金屬有機骨架
    4.3.1  MOF的製備方法
    4.3.2  MOF的結構與理化性質
    4.3.3  MOF的應用
  4.4  膜材料
    4.4.1  高分子樹脂
    4.4.2  生物膜
  4.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新污染物在功能化碳納米管上的吸附
  5.1  功能化碳納米管的理化性質表徵
    5.1.1  表徵方法
    5.1.2  表面形貌及比表面積分析
    5.1.3  元素組成及表面官能團分析
    5.1.4  表面電荷及緩衝性分析
  5.2  新污染物在功能化碳納米管上的吸附行為
    5.2.1  新污染物在功能化碳納米管上的吸附實驗方法
    5.2.2  新污染物在功能化碳納米管上的吸附動力學行為
    5.2.3  新污染物在功能化碳納米管上的等溫吸附行為
    5.2.4  新污染物在功能化碳納米管上的等溫解吸行為
    5.2.5  pH對新污染物在功能化碳納米管上吸附行為的影響
    5.2.6  新污染物在功能化碳納米管上的競爭吸附行為
  5.3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新污染物在生物炭上的吸附
  6.1  生物炭的製備
  6.2  生物炭的基本理化性質表徵
    6.2.1  表徵方法
    6.2.2  原始生物炭的基本理化性質
    6.2.3  氟化改性生物炭的基本理化性質
  6.3  新污染物在生物炭上的吸附行為
    6.3.1  吸附實驗方法
    6.3.2  新污染物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動力學行為
    6.3.3  新污染物在生物炭上的等溫吸附行為

    6.3.4  新污染物在生物炭上的等溫解吸行為
    6.3.5  環境因素對新污染物在生物炭上吸附的影響
  6.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新污染物在納米氧化礦物上的吸附
  7.1  納米氧化礦物的基本理化性質表徵
    7.1.1  表徵方法
    7.1.2  納米氧化礦物的基本理化性質分析
  7.2  新污染物在納米氧化礦物上的吸附行為
    7.2.1  吸附實驗方法
    7.2.2  新污染物在納米氧化礦物上的吸附動力學行為
    7.2.3  新污染物在納米氧化礦物上的等溫吸附行為
    7.2.4  新污染物在納米氧化礦物上的等溫解吸行為
  7.3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電荷輔助氫鍵在新污染物吸附行為中的關鍵作用
  8.1  氫鍵研究進展
    8.1.1  低勢壘短強氫鍵的研究進展
    8.1.2  電荷輔助氫鍵作用的研究進展
  8.2  電荷輔助氫鍵作用形成的熱力學計算
    8.2.1  熱力學計算方法
    8.2.2  熱力學計算結果分析
  8.3  電荷輔助氫鍵對新污染物穩定吸附的貢獻估算
    8.3.1  CAHB對碳納米管吸附新污染物過程中的貢獻估算
    8.3.2  CAHB對納米氧化礦物吸附新污染物過程中的貢獻估算
    8.3.3  CAHB對生物炭吸附新污染物過程中的貢獻估算
  8.4  電荷輔助氫鍵形成的本質及直接光譜證據
    8.4.1  光譜測定方法
    8.4.2  CAHB形成的直接光譜證據分析
  8.5  CAHB形成的DFT計算
    8.5.1  DFT計算方法
    8.5.2  DFT計算結果與分析
  8.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