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進展(2022-2023年卷)(精)

  • 作者:編者:王喜軍|責編:劉亞//于淼//鮑燕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831958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49
人民幣:RMB 34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系統介紹了2022?2023年度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相關研究成果。以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內容為主線,系統介紹了中醫證候生物標誌物發現、方劑效應評價、腸道微生態及中藥調控、中藥體內顯效成分分析、中藥毒性及減毒增效機制、中藥質量評價等領域中的研究進展。書中例證翔實,圖表充分,能夠帶領讀者快速、全面地了解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
    本書收集了作者研究團隊完成的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成果及國內外同行的相關研究工作,可為從事中藥有效性和安全性科學問題研究的學者及研究生提供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王喜軍|責編:劉亞//于淼//鮑燕
    王喜軍,留日藥學博士,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中藥學學科帶頭人,教育部經典名方有效性評價及產業化開發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證候生物標誌物及中藥生物效應檢測實驗室(示範中心)」主任;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愛思唯爾藥理學及中藥學領域高被引學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岐黃學者,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家中藥管理戰略決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第十屆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兼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藥鑒定專業委員會會長、中日醫學交流協會漢方藥物研究會會長,黑龍江省藥學會理事長等。     長期從事中藥藥效物質基礎及作用機制研究,首創中藥血清藥物化學及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的研究方法及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9項;主編中英文專著8部;獲國際發明專利4件,國家發明專利24件,軟體著作權11個;發表論文400余篇,其中SCI論文280余篇,ESI高被引論文21篇,H指數62,被Nature等總引用19760余次。獲全國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吳階平醫藥創新獎及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等國家級榮譽稱號。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
  第一節  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理論及方法的形成
  第二節  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及應用進展
  第三節  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第二章  中醫證候生物標誌物研究
  第一節  炎症性腸病濕熱證生物標誌物研究
  第二節  高血壓痰濕證體重變化的生物標誌物研究
  第三節  類風濕關節炎虛實證候生物標誌物研究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基於生物標誌物的方劑效應評價研究
  第一節  保陰煎治療異常子宮出血大鼠模型的有效性評價研究
  第二節  刺五加片治療失眠症大鼠模型的有效性評價研究
  第三節  定坤丹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大鼠模型的有效性評價研究
  第四節  活心丸治療心肌肥厚大鼠模型的有效性評價研究
  第五節  腦靈片治療失眠症大鼠模型的有效性評價研究
  第六節  參白方治療心肌損傷大鼠模型的有效性評價研究
  第七節  四妙勇安湯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大鼠模型的有效性評價研究
  第八節  溫心方治療冠脈結紮誘導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的有效性評價研究
  第九節  雲南白藥活血化瘀有效性評價研究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基於多組學的中藥對腸道微生態的調控作用研究
  第一節  脫敏定喘湯治療嗜酸性粒細胞哮喘調節的代謝和腸道菌群生物標誌物研究
  第二節  參苓白朮散多糖通過調節小鼠腸道菌群相關色氨酸代謝改善結腸炎
  第三節  二十五味驢血丸調節腸道微生物改善類風濕關節炎的作用機制
  第四節  恆山黃?調控宿主及腸道菌群代謝保護順鉑致肝損傷的機制研究
  第五節  腦心通膠囊重塑腸道菌群預防高脂血症大鼠的作用機制研究
  參考文獻
第五章  中藥體內顯效成分研究
  第一節  當歸芍藥散治療原發性痛經大鼠模型的體內顯效成分分析
  第二節  梔子柏皮湯治療濕熱黃疸證的體內顯效成分分析
  第三節  烏頭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體內顯效成分分析
  第四節  聖愈湯干預骨髓抑制大鼠的體內顯效成分分析
  第五節  雞骨草膠囊治療濕熱黃疸證大鼠模型的體內顯效成分分析
  第六節  當歸建中湯干預原發性痛經的體內顯效成分分析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基於代謝組學的中藥毒性及減毒增效科學內涵研究
  第一節  基於非靶向代謝組學的硫熏西洋參中含硫衍生物腎毒性機理研究
  第二節  靶向色氨酸代謝揭示靈仙新?減輕雷公藤甲素誘導的肝毒性機制
  第三節  雷公藤毒性及煨制減毒的代謝組學研究
  第四節  基於多組學的補骨脂致肝毒性及其機制研究
  第五節  整合代謝組學與轉錄組學的補骨脂誘導腎陰/ 陽虛模型大鼠肝臟毒/效差異應答的作用機制研究
  參考文獻
第七章  基於代謝組學的中藥質量評價研究
  第一節  不同品種及採收期紫蘇的不同藥用部位化學成分研究
  第二節  不同炮製方法對烏梅化學成分影響的研究
  第三節  野生和栽培冬蟲夏草溯源研究
  第四節  炙甘草和炒甘草在化學成分以及藥理活性方面的差異
  第五節  基於代謝組學方法的桑枝和桑白皮質量標誌物分析及生物合成推測

  第六節  基於代謝組學的不同來源仿野生鐵皮石斛質量比較分析
  第七節  木芙蓉葉整體質量評價研究
  第八節  硫熏人蔘對四君子湯質量的影響
  第九節  鳳仙透骨草商品藥材質量一致性評價
  第十節  商品藿香整體質量評價研究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