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走進美生本體論--人本生態美學的範式旋升/思想文叢

  • 作者:曾永成|責編:余芳
  • 出版社:四川大學
  • ISBN:9787569080087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82
人民幣:RMB 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反映了曾永成教授從系統論出發,到系統論與還原論兩極結合的「感應論美學」,再到提出人本生態美學,最後走進美生本體論的元美學範式的學術探索。其過程貫穿著人本生態美學理論範式的根本轉換主題,作者將其稱為「範式突圍」,即突破流行的審美學範式,而轉向美生本體論的新範式。該文集展示了作者根據馬克思美學思想,主張和闡發的人本生態美學的理論範式突圍之路。經歷四十年的彷徨和探究,作者最終達成了向美生本體論這個美學元理論範式的返本和旋升。其中的返本,包括向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回歸、吸收和整合。

作者介紹
曾永成|責編:余芳
    曾永成,男,1941年生,重慶市潼南區人,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文藝學與美學教學與研究。1982年發表《運用系統原理進行審美研究試探》,開始研究闡釋馬克思《1844年濟學哲學手稿》的美學思想,出版有馬克思主義美學專著《感應與生成》《文藝的綠色之思》《回歸實踐論人類學》等。其美學研究項目《向美而生的世界》獲國家社科基金(2017年度)資助,曾獲四川省和成都市優秀社科成果獎多次。

目錄
上編
在系統論與感應論的結合中起步
  狄德羅「美在關係」說辨析
  一、關於美的三對基本概念
  二、關於美的客觀性
  三、關於美的具體性
  四、究竟什麼樣的關係是美
  運用系統原理進行審美研究試探
  一、在「自然向人生成」的系統運動中考察美的本質
  二、在具體的關係系統中考察具體事物的審美性質
  三、在審美的主體和對象所處的系統中考察審美感受
  四、在社會多系統的關係中考察審美關係的實現條件
  馬克思怎樣論審美關係
  ——兼論馬克思主義美學的邏輯起點
  美學應把審美活動作為一種關係來研究
  ——就美學對象問題同王一川同志商榷
  審美特性「初感」再思
  「后實踐美學」:前進還是倒退
  ——對世紀之交中國美學理論走向的思考
  一、「實踐美學」與「實踐本體論美學」之辨
  二、正確把握實踐和美學之間的中介與切入點
  三、不能離開實踐唯物主義去認識「生命」和「生存」
  四、使美學陷於自我幽閉的非實踐功能論
中編
人本生態美學的創立和闡述
  從生成本體論到人本生態觀
  ——對馬克思「自然向人生成」說的生態哲學闡釋
  一、馬克思的「自然向人生成」說
  二、生成本體論:對既有本體觀的序化整合
  三、人本生態觀:基於生成本體論的生態學綜合
  人本生態觀與美學問題
  一、審美活動的生態本源
  二、審美價值的生態尺度
  三、精神之美的生態定位
  四、自然之美的生態意蘊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生態觀
  人本生態美學的幾個回歸和深化
  一、回歸生態本性,向審美天性深化
  二、回歸物性本真,向生態功能深化
  三、回歸實踐本義,向生態人格深化
  人本生態美學的思維路向和學理框架
  人的本質:從費爾巴哈到馬克思
  ——對《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一個重要觀點的理解
  一、費爾巴哈究竟怎樣論述人的本質
  二、馬克思是怎樣批評費爾巴哈的
  三、馬克思究竟怎樣論述人的本質
  四、從實踐關係認識人的社會性的實質
  「自然界的人的本質」:人本生態美學的重要理論基石
  一、兩處文本和必要的理解前提
  二、「自然界的人的本質」的三層含義

  三、對幾個相關問題的初步回答
  四、人本生態美學的重要理論基石
  達爾文:愛與美的理論
  ——人本生態美學的科學基點
  一、美在生物進化和人類生成中的重要作用
  二、動物美感是人類審美活動的生物性前提
  三、對人類的愛美天性的深層解答
  四、人本生態美學的審美生成論的直接起點
  返本歸真:杜威的審美經驗論中的生態思維
  一、恢複審美經驗與生活的正常過程之間的連續性
  二、回歸審美經驗本來的動態的和生命整體的生態真實
  三、從想象性闡釋審美經驗的整體性和理想趨向的生成機能
  四、藝術作品的創作是對審美經驗的具有表現意義的再現
  節奏揭秘:杜威藝術審美本體特性論的生態內涵
  一、生成性作為「一個經驗」具有審美性質的生態基礎
  二、藝術審美形式及其表現性在經驗中形成的生態內涵
  三、表現與能量融于一體的節奏是藝術的共同模式
  作為自然界的自我意識的人本生態觀及其美學
  一、思維視域的整體性
  在「自然向人生成」的生態大系統中審視審美問題
  二、本體存在的對象性
  在事物生態的對象性關係中考察審美的本體存在
  三、主體精神的全面性
  從實踐的生態內涵揭示審美關係主體的全面性質
  四、自我超越的生成性
  從生態系統自我生成的規律認識審美價值和功能
  五、藝術追求的自然性
  把世界的生態自然性確立為審美追求的最高原則
下編
向美生本體論的美學範式推進
  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思維進路
  ——理解《巴黎手稿》美學思想應重視的幾個問題
  一、關於自然主義和人道主義相統一的總體精神
  二、關於對「自然向人生成」過程的整體性的理解
  三、關於生態世界觀對於深化美學思維的重要意義
  四、關於應當重視探究審美活動本體特性的問題
  五、關於與中國古代美學思維精華相互融通的問題
  馬克思「對象性關係」說的生態意蘊和美學意義
  一、《手稿》中關於對象性關係的論述
  二、對象性觀點的生態哲學意蘊闡釋
  三、審美活動中的對象性關係及其特殊對應性
  四、審美活動中對象性關係的生產功能
  從懷特海生命形態觀看生命之美的生態性質
  一、生命有兩種不同的存在形態
  二、對宇宙和自然界生命的三重論證
  三、兩種生命形態之間密不可分的生態關係
  四、生命之美是其生態關係性質的終端顯現
  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
  ——論懷特海有機宇宙論的生態美學意義
  一、天地之美與萬物之理

  二、哲學與詩歌同屬一類
  三、審美經驗與宇宙體系
  四、美學價值與哲學起點
  五、自然之道與生態美學
  從懷特海看宗白華美學的世界性品格
  一、第一次握手中的邂逅
  二、宇宙目的與審美本源
  三、創進生成與創造活力
  四、生命形式與宇宙精神
  五、節奏和力與生命之舞
  六、世界美學與深生態學
  《向美而生的人:懷特海有機哲學的人學內涵》前言
  人本生態美學的學理性及對現實問題的回應
  ——曾永成教授訪談
  追溯人本生態美學的近代源頭
  ——康德「自然辯證法」的生態思維內涵闡釋
  一、在自然目的論的共同基礎上生髮的生態思維
  二、自然辯證法是「自然目的論」的先驗根基
  三、自然辯證法決定了美和審美的生態本性
  四、回歸康德美學的美生本體論的整體論格局
  五、人本生態美學的本體特性探究與康德美學的聯繫
  六、追溯人本生態美學近代源頭的意義
  康德「批判哲學」走向美生本體論的思維進路
  一、方法論:宇宙生成視域中的有機系統思維
  二、認識論:知性的界限與對「物自身」的信仰
  三、實踐論:意志自由對知性界限的超越
  四、本體論:從鑒賞判斷走向對本體目的性的確認
  五、康德批判美學的思維進路和總體結構
  從康德「自然辯證法」看《周易》的有機系統思維
  一、「周易」的字義所蘊含的自然本體論系統思維
  二、從周易卦象的整體圖形看其系統整體性
  三、從自然生成論看「易道」生生不易的整體生命精神
  四、從「道氣」關係看「氣」對於「道」本體的意義
  五、《周易》中的「結構」形式在「道氣」關係中的作用
  康德美學是當代生態美學的思想淵藪和理論根基
  ——曾永成教授訪談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