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20世紀30年代大公報等輿論界的蘇聯觀研究(精)

  • 作者:閻書欽|責編:陳佳
  • 出版社:學苑
  • ISBN:9787507771817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精裝
  • 頁數:561
人民幣:RMB 1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考察中東路事件后的1930年1月至全面抗戰爆發的1937年7月間《大公報》等輿論界對於蘇聯的報道、介紹、觀察和評論,分析輿論界對蘇聯的思想觀念,透視輿論界對蘇聯情況的輿論傳播過程及其產生的社會思想效應,展示蘇聯情況在中國形成的社會映像。本書將《大公報》等輿論界蘇聯觀置於20世紀30年代中國民族危機和思想輿論變遷的整體語境中,結合當時中國各類輿論主體不同的思想觀念和政治立場,力圖直觀、立體、生動地反映當時輿論界蘇聯觀的多元面相。

作者介紹
閻書欽|責編:陳佳
    閻書欽,1967年5月生,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民國思想史與學術史。1988年和1991年,先後獲蘭州大學歷史學學士、碩士學位;2006年,獲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出版學術專著1部;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轉載12篇次。獲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清華大學2006年度校級優秀博士論文一等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天津市社科規劃後期資助項目等4項。

目錄
緒言
  一、選題意義與研究現狀
  二、本書的研究對象、研究目標與研究方法
  三、研究史料與論者群體
  四、研究思路與主要研究問題
第一章  20世紀30年代輿論界的中蘇關係觀
  第一節  對蘇聯處理中東路問題的反應
    一、中東路事件后對蘇聯的消極態度和對《伯力協定》的不同看法
    二、中蘇會議召開前關於會議議題討論中對蘇聯的戒備心理
    三、中蘇會議正式舉行期間對蘇聯態度出現緩和
    四、對蘇日出售中東路第一階段談判期間對蘇聯的不滿與包容
    五、對蘇日談判相持階段的觀望心理
    六、對蘇聯正式出售中東路的複雜與剋制心情
  第二節  對中蘇外交、經濟關係的觀察
    一、九一八事變后恢復與蘇聯外交關係成為中國輿論界的共識
    二、對1932年12月中蘇復交的慶賀與期望
    三、對中蘇外交關係停滯的不滿和矛盾心情
    四、對中蘇經濟關係的認識和期待
  第三節  對蘇聯東北亞國際角色的認知與評論
    一、對蘇聯作為和平大國的定位
    二、九一八事變至一·二八上海抗戰期間對蘇聯置身事外態度的反應
    三、一·二八事變后對日蘇冷對峙的觀察
    四、長城抗戰期間對中蘇邦交的重視
    五、從抗日角度對蘇聯國防建設的認識
第二章  20世紀30年代輿論界的蘇聯經濟發展觀
  第一節  不同輿論主體對蘇聯經濟建設進程的認知
    一、訪蘇人士的觀感及其在中國社會的傳播效應
    二、中國媒體對蘇聯經濟建設進程的大量報道與認知
    三、國民黨當局人士關於蘇聯經濟建設進程的言論和表態
    四、民間個體對蘇聯經濟建設進程的認知
  第二節  對蘇聯工業建設的認識
    一、對蘇聯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的認知過程
    二、對蘇聯高速工業化印象及其思想影響
    三、對蘇聯工業建設資金籌集方法的分析與認知
    四、對蘇聯工業建設和工業生產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的認識
  第三節  對蘇聯經濟發展的認知視角與傾向
    一、中國輿論界的1929年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視角
    二、中國輿論界的中國經濟建設視角
    三、中國輿論界的民族危機視角
    四、宣傳蘇聯建設精神的傾向
    五、對蘇聯報道的情感傾向
第三章  20世紀30年代輿論界的蘇聯經濟制度觀
  第一節  對蘇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認知
    一、30年代初對蘇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蘇聯新經濟政策時期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批評與思考
    二、對蘇聯一五、二五計劃時期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觀察與讚賞
    三、對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反思與認知傾向
  第二節  對蘇聯社會主義具體經濟制度的認知
    一、對蘇聯農業集體化的認知與分析
    二、在蘇聯工商業國營經濟問題上的意見分歧
    三、對蘇聯按勞分配製度、進出口貿易國營制度、銀行金融體制、稅收制度、預算制度和會計制度的認識

  第三節  對蘇聯計劃經濟制度的認知
    一、統制經濟與計劃經濟概念的歧義
    二、經濟干預論的盛行與對蘇聯計劃經濟的認知
    三、關於統制經濟與蘇聯計劃經濟在中國可行性的討論
第四章  20世紀30年代輿論界的蘇聯文化觀
  第一節  1930年至1937年中蘇兩國的文化交流
    一、1935年莫斯科電影節期間中蘇電影界人士的交往
    二、1935年梅蘭芳劇團赴蘇演出
    三、中蘇文化協會的成立及其組織的中蘇文化交流活動
    四、中蘇兩國其他文化交流活動
  第二節  對蘇聯文學、電影、戲劇的評介
    一、對蘇聯文學現實主義風格的認識
    二、對蘇聯電影的認識
    三、對蘇聯戲劇的介紹與評論
  第三節  對蘇聯美術、博物館、新聞事業、科學技術的認知
    一、對蘇聯美術現實主義風格、博物館建設的認知與推崇
    二、對蘇聯新聞事業發展道路的不同認識
    三、對蘇聯科學技術事業的推崇
第五章  20世紀30年代輿論界的蘇聯社會生活觀
  第一節  對蘇聯民眾日常生活的認知
    一、對蘇聯民眾生活水平的評估與認識
    二、對蘇聯民眾精神面貌的描述和感受
    三、對蘇聯婚姻自由的認識轉變
    四、在民族危機中對蘇聯與生產勞動和國防相結合的民眾普及性體育方針的認同
    五、對蘇聯普及化的社會主義醫療事業的認同
  第二節  對蘇聯婦女解放事業的關注與認知
    一、對蘇聯婦女解放進程的分析與認識
    二、對蘇聯婦女職業化的讚賞與認知
    三、以婦女解放為視角對蘇聯婦女保健、母性教育、幼兒公育制度的介紹與認知
  第三節  對蘇聯民眾受教育水平、教育模式和各類教育事業的認知
    一、對蘇聯民眾受教育水平的評估
    二、從中國教育視角對蘇聯社會主義教育模式的認知
    三、對蘇聯各類教育事業的關注與認知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