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無盡的童年(當代西方兒童文學理論批評研究)

  • 作者:趙霞|責編:慈明亮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2751047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20
人民幣:RMB 11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關於當代西方兒童文學理論批評發展進程、現狀與趨向的綜合研究。全書從中國學者視角梳理、描述、概括、探究20世紀尤其是70年代前後至今西方兒童文學理論批評的發展史以及貫穿這一發展進程的核心問題,就其中一系列代表性的批評理論及研究話題追溯源流,清理經緯,剖析得失,並通過針對若干重要批評家的理論解讀,進一步深入西方兒童文學理論批評演進的路徑與細節。書中同時提出了當代西方兒童文學理論批評資源之於中國兒童文學研究發展的獨特價值與意義。

作者介紹
趙霞|責編:慈明亮
    趙霞,浙江上虞人,文學博士,浙江外國語學院教育學院副教授,劍橋大學訪問學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浙江省美學學會理事,英國利茲大學當代華語文學研究中心學術 期 刊Writing Chinese: A Jourmal of Contemporary Sinophone Literature編委。出版個人學術著作和論文集《童年精神與文化救贖——當代童年文化消費現象的審美研究》《思想的旅程——當代英語兒童文學理論觀察與研究》《幼年的詩學——幼兒文學的藝術世界》《批評的體溫——趙霞評論選》《2009-2019:兒童文學觀察》《童年的文化影像》《童年的秘密與書寫》等,另出版散文集、文學和學術譯著若干種;在國內外報刊發表中英文兒童文學論文、評論、對話等文章180余篇。

目錄
引言
上編  歷史與定義
  第一章  兒童問題與當代西方兒童文學理論批評的演進
    第一節  兒童文學批評與有關兒童的知識論
    第二節  不可知的兒童與「不可能」的兒童文學
    第三節  兒童與兒童文學的重新劃界
    第四節  作為一種方法和精神的「兒童」
  第二章  20世紀西方兒童文學研究的文學批評轉向
    第一節  教育主義傳統下的文學思考
    第二節  研究轉向與批評轉型
    第三節  重思兒童文學的文學性
  第三章  當代西方兒童文學研究的文化轉向
    第一節  文化研究語境下的兒童文學理論批評
    第二節  研究範式與批評特點
    第三節  理論的喧嘩與批評的反思
    第四節  文學與審美重歸的思索
  第四章  兒童文學的定義問題
    第一節  定義兒童文學的難度
    第二節  兒童文學的重新定義:「文本」「事件」與「文類」
    第三節  「不定義兒童文學」的反思
中編  理論與方法
  第五章  敘事研究
    第一節  兒童文學的敘事研究與敘事理論
    第二節  圖畫書的敘事研究
    第三節  兒童文學敘事研究的新趨向
  第六章  意識形態批評
    第一節  意識形態批評的三個層次
    第二節  意識形態的話語分析
    第三節  重思「兒童/成人」的意識形態關係
  第七章  性別批評
    第一節  早期批評啟蒙
    第二節  觀念、立場與方法的拓展
    第三節  文化賦權、經典重讀與符號學
    第四節  后女性主義時代的兒童文學性別批評
  第八章  精神分析批評
    第一節  兒童文學的精神分析與閱讀治療
    第二節  潛意識與兒童文學文本中「隱藏」的秘密
    第三節  經典的重讀與兒童的重觀
  第九章  后殖民主義批評
    第一節  后殖民視野下的文化、歷史與經典重讀
    第二節  后殖民主義的激進闡釋與批評反思
    第三節  后殖民隱喻中的兒童與成人
  第十章  兒童接受研究
    第一節  兒童閱讀的經驗研究
    第二節  經驗研究的反思與「內在」讀者的探索
    第三節  文本、文化與讀者:兒童接受研究的發展
  第十一章  兒童文學教學研究
    第一節  兒童文學與讀寫教學
    第二節  兒童文學與文學教學
    第三節  兒童文學與教師教育

    第四節  多元化與多學科化的研究趨向
下編  批評家研究
  第十二章  佩里·諾德曼:理解兒童文學的「樂趣」
    第一節  主要論著與學術貢獻
    第二節  「樂趣」:諾德曼兒童文學批評的關鍵詞
    第三節  結構、解構與重構
  第十三章  彼得·亨特:從文學理論到兒童文學理論
    第一節  主要論著與學術貢獻
    第二節  「兒童主義理論」與兒童文學批評的特殊性
    第三節  「為兒童的文本」與兒童文學批評的開放性
  第十四章  傑克·齊普斯:童話歷史與現實的深度
    第一節  主要論著與學術貢獻
    第二節  童話的社會根源及其意識形態功能
    第三節  當代童話與烏托邦精神:批判中的重構
  第十五章  約翰·斯蒂芬斯:作為話語的兒童文學及其意識形態功能
    第一節  主要論著與學術貢獻
    第二節  作為文學與文化「話語」的兒童文學
    第三節  主體位置與主體能動性
    第四節  關注兒童文學的述行功能
  第十六章  瑪麗亞·尼古拉耶娃:探索系統、前沿的兒童文學理論
    第一節  主要論著與研究軌跡
    第二節  兒童文學理論系統的探索與建構
    第三節  審美批評的重新理解
  第十七章  芭芭拉·沃爾:兒童文學敘事的普遍性與獨特性
    第一節  研究視角的轉換:從敘事內容到敘事策略
    第二節  敘事學視角的歷史重讀與藝術考察
    第三節  歷史局限與理論創造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