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文化學概論

  • 作者:編者:吳春岩|責編:郎坤//張德喜
  • 出版社:東北大學
  • ISBN:9787551737777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7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在物質條件日益豐盈的當下,人們愈發聚焦于自己文化精神家園的構建,文化學成為了眾多學者關注的顯學。文化縱橫古今並囊括萬千,如何明辨文化的內涵及意義是我們建設美好精神家園的前提,也是人類精神繁衍、推動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必然反思。本書從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視野出發,梳理了中外學者關於文化和文化學的界定觀點,並從文化的生存環境和時空、生態和構型、主流和支流、衝突和變遷、主權和安全等方面對文化的構成要素和相關內容做了較為全面的分析和闡述;對文化事業和產業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和比較;對當代文化的研究前沿作以簡要的分析和介紹。這是對文化學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理論探索,也是深化文化哲學層面研究的大膽嘗試。希望這種探索和嘗試能夠得到學界的認可和指正,也希望這種探索和嘗試能夠對於新時代的文化建設和發展起到一定的理論參考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

作者介紹
編者:吳春岩|責編:郎坤//張德喜
    吳春岩,1980年生,遼寧瀋陽人。河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博士研究生。現為渤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及文化研究。在《人民論壇》等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專業書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哲學經典研讀》等3部。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文化界定
    一、文化的內涵
    二、文化的結構
    三、文化的特徵
  第二節  文化之學
    一、文化學的內涵
    二、文化學的興起
第二章  文化及文化學的發展歷程
  第一節  文化的發展歷程
    一、人類與文化的起源
    二、文化的發展
  第二節  文化學的發展歷程
    一、文化學的起源和發展
    二、文化學研究的流派
第三章  文化學研究的方法
  第一節  田野調查研究方法
    一、田野調查法的內涵
    二、田野調查法的發展
    三、田野調查法的研究視角
    四、田野調查法的步驟
    五、關鍵性的技術方法
  第二節  文獻研究方法
    一、文獻法研究的步驟
    二、文獻法研究的注意事項
  第三節  比較研究方法
    一、比較法溯源
    二、比較法的類別
  第四節  口述史研究方法
    一、口述史研究的分類
    二、口述史研究的基本要點
    三、口述史研究的程序
    四、口述史對象的選擇
    五、口述史的記錄
  第五節  影像技術研究方法
    一、影像技術資料的分類
    二、影像技術資料的獲取原則
    三、影視技術資料的製作過程
  第六節  問卷調查研究方法
    一、問卷調查的特點
    二、調查問卷的要點
    三、調查問卷設計
    四、調查問卷設計的檢驗
    五、調查問卷的抽樣
  第七節  座談會方法
    一、座談會的形式和內容
    二、座談會的流程
    三、召開座談會應注意的問題
第四章  文化的生存環境與時空
  第一節  文化的生存環境

    一、文化與環境的關係
    二、採集-狩獵社會文化的生存環境
    三、農業社會文化的生存環境
    四、工業社會文化的生存環境
    五、信息社會文化的生存環境
  第二節  文化的時間與空間
    一、文化的時間
    二、文化的空間
第五章  文化生態和構型
  第一節  文化生態
    一、文化及生態
    二、文化生態學
    三、文化唯物論
  第二節  文化類型和模式
    一、文化類型
    二、文化類型研究觀點
    三、文化模式
    四、文化模式研究觀點
第六章  文化主流與支流
  第一節  文化主流
    一、文化主流的概念
    二、文化主流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文化支流
    一、文化支流的概念和意義
    二、文化支流的特點
    三、文化的雅俗觀
  第三節  文化的中心與邊緣
    一、文化中心
    二、文化邊緣
第七章  文化衝突與變遷
  第一節  文化傳播
    一、文化傳播的內涵
    二、文化傳播的特徵
    三、文化傳播的條件
    四、文化傳播的途徑和模式
    五、文化傳播的意義
  第二節  文化衝突
    一、文化衝突的含義
    二、文化衝突的表現
    三、文化衝突的特徵
    四、文化衝突的結果
    五、文化衝突的意義
  第三節  文化變遷
    一、文化變遷的含義
    二、文化變遷的途徑
    三、文化變遷的原因
    四、文化變遷的規律
第八章  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
  第一節  文化產業
    一、文化產業概述

    二、文化產業經營
    三、文化產業及其經營的特點
    四、世界文化產業格局
    五、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啟示
  第二節  文化事業
    一、文化事業概述
    二、文化事業的運行和管理
    三、我國文化事業的改革與發展
第九章  文化主權與安全
  第一節  文化主權
    一、文化主權概述
    二、文化霸權對文化主權的挑戰
    三、發展中國家的文化主權選擇
  第二節  文化安全
    一、文化安全概述
    二、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文化安全挑戰
    三、維護文化安全的戰略
第十章  文化的硬實力與軟實力
  第一節  文化的硬實力
    一、軟硬實力研究分析
    二、文化硬實力概述
    三、文化硬實力的意義
    四、發展文化硬實力面臨的挑戰
    五、發展文化生產力,增強硬實力
  第二節  文化的軟實力
    一、文化軟實力概述
    二、文化軟實力的現狀分析
    三、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第十一章  當代文化研究
  第一節  文化與階級
    一、階級的闡釋軌跡
    二、威廉斯的階級考證
    三、湯普森對英國工人階級的分析
    四、后工業社會和階級變遷
    五、流動空間和地方空間
  第二節  后殖民主義文化理論
    一、后殖民主義興起
    二、賽義德的東方主義
    三、印度后殖民主義文化理論
    四、后殖民主義中國學批判
  第三節  性別研究
    一、性別的界定
    二、女性氣質
    三、女權主義和后女權主義
    四、男性氣質
  第四節  視覺文化
    一、何謂視覺文化
    二、視覺消費
    三、虛擬現實
    四、奇觀電影

  第五節  青年亞文化研究
    一、青年亞文化概述
    二、青年亞文化的社會與文化背景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青年亞文化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