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法醫學(第3版)

  • 作者:編者:郝樹勇//楊永濱|責編:李群//陳熙//王睿
  • 出版社:法律
  • ISBN:9787524405160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29
人民幣:RMB 5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作者秉持學術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基礎性與創新性相結合;尤其突出「醫」和「法」之間的密切結合,力盡使其內容既全面而又簡明,理論新穎而實用;既注重基本理論的闡述,又重視基本技能的培養和有關前沿知識的介紹;力求全面、系統、準確地闡述法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實現科學性和實踐性的有機統一。本書編者大多是高校從事教學和司法鑒定工作第一線的人員,具有豐富的理論教學和司法鑒定實踐經驗。由於本書具有系統性、基礎性、專業性和新穎性,適用於在校學生、公檢法、醫療衛生和法律工作者使用,以解決公檢法司以及律師和醫務人員在各自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法醫學問題。

作者介紹
編者:郝樹勇//楊永濱|責編:李群//陳熙//王睿

目錄
第一章  法醫學概述
 第一節 法醫學的概念與學科特點
  一、法醫學的概念
  二、法醫學的學科特點
 第二節 法醫學的研究領域與學科體系
  一、法醫學的研究領域
  二、法醫學的學科體系
  三、法醫學的檢驗內容
  四、法醫學的任務及學習意義
 第三節 法醫學的發展歷史與展望
  一、我國法醫學簡史
  二、外國法醫學簡史
  三、未來法醫學展望
 第四節 法醫學鑒定
  一、法醫學鑒定的概念和種類
  二、法醫鑒定人與鑒定機構
  三、法醫學鑒定程序
  四、法醫鑒定書的製作
  五、法醫學鑒定資料的評斷與使用
  六、鑒定的責任追究
第二章  法醫死亡學
 第一節 生命現象與死亡
  一、生命現象
  二、死亡的基本類型
  三、死亡過程
  四、假死與死亡的確定
  五、死亡的分類
 第二節 生活反應與屍體現象
  一、生活反應
  二、屍體現象
  三、死亡時間的推斷
 第三節 腦死亡、器官移植和安樂死
  一、腦死亡
  二、器官移植
  三、安樂死
第三章  機械性損傷
 第一節 概述
  一、機械性損傷的概念
  二、機械性損傷的發生機制
  三、機械性損傷的分類
  四、機械性損傷的基本形態
 第二節 常見的幾種機械性損傷
  一、徒手傷
  二、棍棒傷
  三、磚石傷
  四、斧背、錘擊傷
  五、墜落傷
  六、交通工具傷
  七、刀、剪傷
  八、火器傷

 第三節 機械性損傷的鑒定
  一、致傷物的推斷
  二、生前傷和死後傷的鑒別
  三、損傷經過時間的推斷
  四、死亡原因的確定
  五、致命傷後行為能力的判斷
  六、損傷性質的推斷
第四章  機械性窒息
 第一節 概述
  一、窒息的概念和種類
  二、機械性窒息的分類
  三、機械性窒息的發生機制及過程
  四、機械性窒息死屍檢的常見徵象
 第二節 常見的幾種機械性窒息
  一、縊死
  二、勒死
  三、扼死
  四、捂死
  五、溺死
第五章  高溫、低溫和電流傷亡
 第一節 高溫傷亡
  一、燒傷的局部變化(燒傷程度)
  二、臨床上的燒傷程度劃分法和面積計演算法
  三、燒死
 第二節 低溫傷亡
  一、凍傷
  二、凍死
 第三節 電流傷亡
  一、影響電流傷亡的因素
  二、電擊死的死亡機制
  三、電流傷亡的屍體徵象
  四、電流傷亡的法醫學鑒定
第六章  毒物與中毒
 第一節 概述
  一、毒物與中毒的概念
  二、毒物的分類
  三、毒物的毒作用
  四、毒物在體內的吸收、分佈、代謝和排泄
  五、中毒的類型
 第二節 中毒的法醫學鑒定
  一、中毒的案情調查與現場勘查
  二、中毒癥狀分析
  三、屍體檢驗
  四、法醫毒物分析
 第三節 常見的幾種毒物中毒
  一、砷化合物中毒
  二、乙醇中毒
  三、巴比妥類藥物中毒
  四、嗎啡類中毒
  五、甲基苯丙胺中毒

  六、氰化物中毒
  七、一氧化碳中毒
  八、亞硝酸鹽中毒
  九、有機磷農藥中毒
第七章  猝 死
 第一節 概述
  一、猝死的概念及特徵
  二、猝死的檢驗目的和意義
  三、猝死的原因
 第二節 猝死的法醫學鑒定
  一、現場勘驗
  二、案情調查
  三、屍體解剖
  四、死因分析
 第三節 常見的幾種猝死
  一、冠心病猝死
  二、腦血管病猝死
  三、肺炎性猝死
  四、原因不明的猝死
第八章  法醫屍體檢驗
 第一節 法醫屍體檢驗的對象及相關法律
  一、法醫屍體檢驗的對象和類型
  二、與法醫屍體檢驗相關的法律規定
 第二節 屍體外表檢查與屍體解剖檢查
  一、屍體外表檢查
  二、屍體解剖檢查
  三、幾種特殊類型的屍體檢驗
第九章  法醫活體檢查
 第一節 概述
  一、活體檢查鑒定的內容和方法
  二、活體檢查鑒定的程序
  三、活體損傷鑒定應注意的事項
 第二節 人體損傷程度鑒定
  一、損傷的定義
  二、損傷的分類
  三、機體對損傷的反應
  四、損傷程度鑒定及其分類
  五、損傷程度鑒定原則
  六、損傷鑒定時限原則
  七、傷病關係處理原則
 第三節 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準的適用
  一、顱腦損傷
  二、眼、耳、鼻、口部損傷
  三、容貌毀損
  四、胸部損傷
  五、腹部損傷
  六、脊柱四肢損傷
  七、損傷與疾病的關係
 第四節 勞動能力與傷殘程度評定
  一、勞動能力的概念及其分類

  二、勞動能力的喪失及其分類
  三、傷殘及其分類
  四、關於殘疾和勞動能力鑒定的法律規定
  五、勞動能力喪失的賠償
  六、司法實踐中各種殘疾標準的適用問題
 第五節 詐病、造作病(傷)和性侵害
  一、詐病
  二、造作病(傷)
  三、性侵害
第十章  法醫物證檢驗
 第一節 法醫物證概述
  一、法醫物證檢驗的概念
  二、法醫物證檢驗的任務
  三、法醫物證檢驗的方法
  四、法醫物證的提取與送檢
  五、法醫物證檢驗的程序和規則
  六、法醫物證學的發展
 第二節 傳統遺傳標記檢驗
  一、血痕檢驗
  二、精斑檢驗
  三、唾液斑檢驗
  四、毛髮與骨骼檢驗
 第三節 DNA遺傳標記檢驗
  一、遺傳基礎知識
  二、DNA多態性
  三、DNA多態性的檢測技術
第十一章  醫療糾紛、醫療事故及醫療損害賠償
 第一節 醫療糾紛、醫療事故的相關概念
  一、醫療糾紛的概念及特徵
  二、醫療事故的概念及特徵
  三、醫療糾紛的分類
  四、醫療糾紛相關概念的法律界定
 第二節 醫療行為與醫療損害的因果關係
  一、因果關係的概念
  二、醫療行為的概念和特點
  三、醫療過失行為的認定
  四、不歸屬過失醫療行為的幾種特殊情況
  五、醫療注意義務的分類
  六、醫療過失的判斷標準
  七、因果關係分類
 第三節 醫療糾紛的預防與處理
  一、《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的制定目的、意義和原則
  二、醫療糾紛的預防
  三、醫療糾紛的處理
  四、醫療糾紛鑒定
 第四節 醫療事故的預防與處理
  一、醫療事故處置原則與分級標準
  二、醫療事故預防與處置
  三、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四、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

 第五節 醫療損害的責任與賠償
  一、醫療損害的民事責任
  二、醫療損害的刑事責任
  三、醫療損害的行政責任
第十二章  司法精神疾病鑒定與精神損害賠償
 第一節 概述
  一、精神和精神疾病的概念
  二、精神疾病的病因
  三、精神疾病的分類
  四、精神疾病癥狀學
  五、精神醫學和司法精神醫學
 第二節 司法精神疾病鑒定
  一、司法精神疾病鑒定概述
  二、鑒定的組織機構及鑒定人資格
  三、鑒定的方式
  四、鑒定的程序
  五、被鑒定人法定能力的評定
  六、精神疾病患者作案的特徵與鑒定
  七、偽裝精神障礙的鑒定
 第三節 精神損害與賠償
  一、精神損害的定義及分類
  二、精神損害賠償的定義、功能及特性
  三、精神損害賠償的範圍及標準
第十三章  司法心理生理測試技術
 第一節 司法心理生理測試技術的發展及法律應用
  一、司法心理生理測試技術的概念
  二、司法心理生理測試技術的發展歷史
  三、司法心理生理測試技術的法律地位及應用
 第二節 司法心理生理測試技術原理
  一、測謊的心理學基礎
  二、測謊的生理學基礎
  三、測試的原理
  四、對測試主體的要求
 第三節 司法心理生理測試技術程序
  一、測試前期
  二、測試期
  三、測試後期
 第四節 司法心理生理測試技術方法
  一、激勵測試
  二、準繩問題測試法
  三、緊張峰測試法
  四、隱秘信息測試法
  五、懷疑/知情/參與測試法
  六、測試問題設計(編題規則)
 第五節 圖譜分析評判
  一、數據圖譜分析
  二、測試報告(結論/意見)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