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行為概念的再定位--犯罪論中的行為認定理論/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學術文庫

  • 作者:(日)仲道祐樹|責編:王雅楠|總主編:石經海|譯者:謝佳君//袁媛
  • 出版社:法律
  • ISBN:9787519797881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28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對同一行為人實施多個行為造成法益侵害結果時各個行為類型的標準展開研究。作者深入分析了日本判例中爭議焦點集中於「行為」的典型案例,提出基於多個行為引起結果的問責對象的認定標準只能從行為概念出發,得出對於故意犯採用「意圖侵害法益的行為意思」標準的結論,而對於過失犯應採用「意圖違反注意義務的行為意思」標準的結論。作者以德國的否定行為論為基礎,提出行為概念之所以與迴避可能性有關聯,是因為禁止·命令行為的規範是以結果迴避為內容的。迴避可能性分為行為迴避可能性與結果迴避可能性,通過導入行為迴避可能性這一新概念,使得行為性的判斷變得更加明確。在構成要件階段中的行為認定框架下,提出應當從防衛意思來把握防衛行為。

作者介紹
(日)仲道祐樹|責編:王雅楠|總主編:石經海|譯者:謝佳君//袁媛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問題整理
  第二節  相應學說
    一、實行行為概念研究
    二、「一系列行為」的分析研究
  第三節  課題設定和本書的研究意義
  第四節  本書結構
第一章  實行行為概念的思考方法及其界限
  課題設定
  第一節  判例概況
    一、墜落陽台致死案
    二、三氯甲烷案
    三、超能力治療案
    四、相關學說
  第二節  實行行為概念的產生
    一、實行行為概念的引入
    二、定型說
  第三節  實行行為概念的實質化
    一、刑法機能的考察
    二、相關學說的展開
      (一)超出社會相當性
      (二)法益侵害的危險性
      (三)法益侵害的因果性
  第四節  不依據于實行行為概念的理論構成
  本章總結
第二章  故意行為的結構和多個行為引起結果的發生
  課題設定
  第一節  行為概念的再探討——從行為的含義出發
    一、行為論和行為的含義
      (一)行為論概述
      (二)行為含義的兩種研究路徑
    二、行為人主觀上賦予含義的必要性
  第二節  行為概念的規範論基礎
    一、刑法的機能和行為規範論
    二、行為規範的作用對象和行為的個數
      (一)行為規範的作用對象
      (二)行為的個數
      (三)小結
  第三節  對判例的評價以及待研究的問題
    一、對判例的評價
      (一)墜落陽台致死案
      (二)三氯甲烷案
      (三)超能力治療案
    二、待研究的問題
      (一)對行為意義的客觀把握
      (二)與主觀違法論的區別
  本章總結
第三章  行為概念和迴避可能性的關係
  課題設定
  第一節  否定性行為論概述

    一、處於保證人地位的行為人具有迴避可能而不迴避:羅爾夫·迪特里希·赫茨伯格的觀點
      (一)純粹惹起犯的行為概念
      (二)向其他犯罪的擴張
      (三)迴避可能性和有意性的關係
      (四)對預期批判的回應
      (五)違反注意義務在刑法上未被承認的不作為:1996年論文的修正
      (六)小結
    二、符合構成要件時具有迴避可能而不迴避:漢斯-喬其姆·貝倫特的觀點
      (一)刑法中的自我協調機制
      (二)反對協調機制行為概念的引入
      (三)作為和不作為的關係
      (四)行為性的界限案例和貝倫特的解決路徑
      (五)迴避可能性概念的意義
      (六)小結
  第二節  引起迴避可能的結果:雅各布斯的觀點
    一、行為控制和衝動控制
    二、基於動機的迴避
    三、個人的迴避可能性
    四、行為性的界限案例和雅各布斯的解決路徑
    五、小結
  第三節  德國學說對否定性行為論的評價
    一、從理論觀點出發
    二、從歸屬觀點出發
    三、從行為主義觀點出發
    四、從作為犯的特徵出發
    五、從行為概念的各功能出發
    六、其他方面的批判
    七、赫茨伯格的反駁
    八、小結
  第四節  給日本的啟示
    一、否定性行為論在日本判例中的應用
    二、否定性行為論是否違反行為主義
    三、行為概念是否是不作為概念
    四、迴避可能性的判斷對象
    五、迴避可能性與行為意思
    六、迴避可能性和行為含義
  本章總結
第四章  過失行為的構造和階段性過失
  課題設定
  第一節  圍繞階段性過失的判例
    一、階段性過失論的萌芽
    二、階段性過失論的登場
    三、採取階段性過失論的判例
    四、承認過失並存的判例
    五、判例的特徵
  第二節  過失並存說和直近過失單一說
    一、階段性過失論之前的觀點
    二、階段性過失論和直近過失單一說
    三、過失並存說
    四、主要過失說

  第三節  從行為認定論來理解階段性過失
    一、階段性過失——多個過失行為導致結果發生
    二、多個故意行為引起結果發生的情形中認定行為的框架
    三、故意行為和過失行為的差異
    四、從過失行為來理解行為意思和行為的含義
    五、多個過失行為引起結果的情形中認定行為的框架
  第四節  過失並存說和直近過失單一說的對立意義
    一、作為過失行為認定論的過失並存說
    二、直近過失單一說的論據和意義
      (一)處罰過失犯的必要性
      (二)對以實質危險性為內容的實行行為的限制
    三、過失並存說「vs」直近過失單一說?
    四、多個過失行為的複合,或者「一系列過失行為」的標準和界限
    五、對判例的評價
      (一)對採用階段性過失說判例的評價
      (二)對肯定過失並存說判例的評價
  本章總結
  補論故意行為與過失行為的複合類型
第五章  防衛行為的構造與防衛過當
  課題設定
  第一節  違法評價中行為的把握
    一、判例中的「一系列行為」的根據
      (一)平成二十年決定與平成二十一年決定
      (二)平成二十年決定以前的判例
    二、學說基礎
      (一)防衛過當的減免根據
      (二)多個行為的一體性
  第二節  整體評價與分析評價——橫向問題與縱向問題
    一、事實認定與法律適用
    二、構成要件符合性與違法性
      (一)通說的框架
      (二)違法性解消說消極的構成要件要素理論
    三、縱向問題的解決
  第三節  什麼是防衛行為
    一、違法論與防衛行為
    二、行為論與防衛行為
    三、防衛行為的整體性標準
  第四節  防衛過當中兩階段的行為把握
    一、構成要件階段中「一系列行為」的機能與根據
    二、構成要件階段的整體性
    三、構成要件階段的統合與違法性阻卻階段的分離
    四、構成要件階段的分離與違法性阻卻階段的統合
  本章總結
結語
  第一節  行為認定的構造
  第二節  待研究的課題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