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能源化學(第3版化學工業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

  • 作者:編者:陳軍//陶占良|責編:汪靚
  • 出版社:化學工業
  • ISBN:9787122486646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640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能源化學》(第3版)主要介紹能源化學的反應原理、技術類型、應用特徵及功能作用,重點介紹了能源領域國內外研究工作進展及發展前景,體現理論與實驗、基礎與應用、前沿與主流的結合。全書共12章,包括能源簡介、煤炭、石油、天然氣、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儲能技術、氫能和燃料電池。
    本書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可以作為能源、化學、化工、材料、電力、石油、環境等專業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學用書,也可供廣大科技工作者和政府管理人員參考,還可作為科學愛好者的科普讀物。

作者介紹
編者:陳軍//陶占良|責編:汪靚

目錄
第1章  能源簡介
  1.1  能源的定義及分類
  1.2  能源利用史
  1.3  能源化學
    1.3.1  能量轉化
    1.3.2  能量儲存
  1.4  能源與經濟
  1.5  能源與環境
    1.5.1  大氣污染和溫室效應
    1.5.2  碳排放和減排
    1.5.3  中國的能源環境
  1.6  能源與材料
  1.7  能源儲量及消費
    1.7.1  計量單位及換算
    1.7.2  儲量
    1.7.3  消費
    1.7.4  結構變化趨勢
  1.8  中國的能源發展
    1.8.1  中國能源資源的特點
    1.8.2  中國能源資源開發麵臨的挑戰
    1.8.3  中國提高能源供應能力的措施
  1.9  能源發展趨勢
第2章  煤炭
  2.1  煤的形成
  2.2  煤的基本分析指標及分類
    2.2.1  基本分析指標
    2.2.2  煤的分類
  2.3  煤的結構模型
  2.4  煤的開採與運輸
  2.5  我國煤炭資源和消費特點
    2.5.1  煤炭資源特點
    2.5.2  煤炭消費特點
  2.6  煤的綜合利用與潔凈煤技術
    2.6.1  煤炭綜合利用
    2.6.2  潔凈煤技術
  2.7  煤的凈化技術
    2.7.1  煤炭分選
    2.7.2  型煤和水煤漿技術
    2.7.3  煤矸石的綜合利用
  2.8  煤的先進燃燒技術
    2.8.1  燃燒反應
    2.8.2  常規燃煤的低氮氧化物燃燒技術
    2.8.3  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
    2.8.4  水煤漿燃燒技術
  2.9  煤的燃后凈化技術
    2.9.1  煙氣除塵技術
    2.9.2  煙氣脫硫技術
    2.9.3  煙氣脫硝技術
  2.10  煤的現代化利用技術
    2.10.1  煤的液化

    2.10.2  煤的氣化
    2.10.3  潔凈煤發電技術
  2.11  CO2的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
  2.12  結語
第3章  石油
  3.1  石油的重要性
  3.2  石油的生成和聚集
  3.3  石油的開採
  3.4  石油的組成
  3.5  石油的煉製
    3.5.1  石油的蒸餾
    3.5.2  重油的裂化
    3.5.3  催化加氫
    3.5.4  催化重整
  3.6  石油化工——國民經濟的支柱
  3.7  工業的血液——流動的烏金
    3.7.1  汽油的使用牌號和優質汽油的製備
    3.7.2  航空煤油
    3.7.3  柴油
    3.7.4  燃料油和潤滑油
  3.8  我國的石油發展
  3.9  能源安全
  3.10  結語
第4章  天然氣
  4.1  天然氣的組成和分類
  4.2  天然氣的開採和儲運
  4.3  天然氣化工
  4.4  天然氣實用技術
  4.5  非常規天然氣
    4.5.1  煤層氣及其利用
    4.5.2  頁岩氣
    4.5.3  天然氣水合物
  4.6  中國的天然氣發展及市場
  4.7  結語
第5章  核能
  5.1  核能發現史話
  5.2  核能的利用
  5.3  核裂變和核聚變
    5.3.1  核裂變
    5.3.2  核聚變
  5.4  核反應堆
    5.4.1  裂變裝置
    5.4.2  聚變裝置
    5.4.3  核能發電原理
    5.4.4  不同形式反應堆
    5.4.5  核能技術發展趨勢
  5.5  核燃料循環
    5.5.1  核燃料循環過程
    5.5.2  核燃料循環體系
    5.5.3  核燃料循環方式

  5.6  核能利用與環境
  5.7  迅速發展的核電事業
    5.7.1  簡史
    5.7.2  我國的核電發展
第6章  太陽能
  6.1  太陽能簡介
  6.2  太陽能的光熱利用
    6.2.1  太陽能熱水系統
    6.2.2  太陽能熱發電
    6.2.3  太陽能製冷與空調技術
    6.2.4  太陽房
    6.2.5  其他太陽能熱利用技術
  6.3  太陽能的光電利用——太陽能電池
    6.3.1  太陽能電池簡介
    6.3.2  太陽能光譜
    6.3.3  太陽能電池發電原理
    6.3.4  太陽能電池效率和評價參數
    6.3.5  幾類太陽能電池
  6.4  太陽能光化學利用
    6.4.1  光合作用
    6.4.2  光化學作用——光解水制氫
    6.4.3  光電?電解/熱解制氫
  6.5  空間太陽能電站
  6.6  太陽能在我國的應用
    6.6.1  我國太陽能利用發展歷程
    6.6.2  我國的太陽能資源及市場
第7章  風能
  7.1  風的形成及特點
  7.2  我國風能資源
  7.3  風能利用
    7.3.1  風力發電概況
    7.3.2  風力發電系統的種類
  7.4  風力發電場的選擇和風力發電機
    7.4.1  風電場選擇
    7.4.2  風力機
  7.5  大規模風電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8章  地熱能
  8.1  地熱能簡介
  8.2  地熱流體的性質
  8.3  地熱開採技術
  8.4  地熱能的利用
    8.4.1  地熱的直接利用
    8.4.2  地熱發電
  8.5  我國地熱能利用技術展望
第9章  生物質能
  9.1  生物質——最古老的能源
  9.2  生物質能資源
  9.3  國內外生物質能發展現狀及趨勢
  9.4  生物質的利用
    9.4.1  生物質直接燃燒

    9.4.2  生物質固化技術
    9.4.3  生物質氣化技術
    9.4.4  生物質液化技術
  9.5  生物質發電
  9.6  我國生物質能源發展戰略
第10章  海洋能
  10.1  海洋能概況
  10.2  潮汐能
    10.2.1  概述
    10.2.2  潮汐電站的分類
    10.2.3  潮汐電站的選址
    10.2.4  我國潮汐能的開發
  10.3  海流能
    10.3.1  概述
    10.3.2  海流的渦輪發電機類型
    10.3.3  海流能發電現狀
  10.4  波浪能
    10.4.1  概述
    10.4.2  波浪能發電裝置的分類
    10.4.3  國外波浪能的研究現狀
    10.4.4  我國波浪能的研究現狀
  10.5  溫差能
    10.5.1  概述
    10.5.2  溫差能發電裝置分類
    10.5.3  溫差能發電裝置的結構
    10.5.4  溫差能發電站的選址
    10.5.5  國外溫差能發電研究現狀
    10.5.6  我國溫差能發電研究現狀
  10.6  鹽差能
    10.6.1  概述
    10.6.2  鹽差能發電方式分類
    10.6.3  鹽差能發電的研究現狀
  10.7  我國海洋發展戰略
第11章  儲能技術
  11.1  發展儲能技術的必要性
  11.2  儲能技術發展
  11.3  儲能技術分類
  11.4  物理儲能
    11.4.1  抽水蓄能
    11.4.2  壓縮空氣儲能
    11.4.3  飛輪儲能
    11.4.4  超導磁儲能
  11.5  化學儲能
    11.5.1  電化學電容器
    11.5.2  蓄電池
    11.5.3  鉛酸蓄電池
    11.5.4  超級電池(鉛碳電池)
    11.5.5  鎳氫電池
    11.5.6  鈉硫和鈉?金屬鹵化物電池
    11.5.7  液流電池

    11.5.8  鋰離子電池
    11.5.9  金屬?空氣電池
    11.5.10  鈉離子電池
  11.6  儲能逆變器
  11.7  電池管理系統
  11.8  儲能系統的消防管理
第12章  氫能和燃料電池
  12.1  氫能特點
  12.2  氫的制取
    12.2.1  實驗室中製備氫氣
    12.2.2  氫氣的工業生產
  12.3  氫的存儲與運輸
    12.3.1  壓縮氣體儲氫
    12.3.2  低溫液氫儲存
    12.3.3  金屬氫化物儲氫
    12.3.4  複合氫化物儲氫
    12.3.5  有機液體儲氫
    12.3.6  物理吸附為主的儲氫材料
    12.3.7  氫氣輸送體系
  12.4  氫的利用
    12.4.1  液氫的使用
    12.4.2  化學工業用氫
    12.4.3  鎳/氫電池的負極儲氫材料
    12.4.4  氫能汽車
    12.4.5  家庭用氫
    12.4.6  燃料電池
    12.4.7  氫儲能
  12.5  燃料電池概述
  12.6  燃料電池的特性
  12.7  燃料電池類型
  12.8  燃料電池發展簡史
  12.9  鹼性燃料電池
    12.9.1  原理
    12.9.2  AFC關鍵部件
    12.9.3  阿波羅系統
    12.9.4  其他AFC系統
  12.10  磷酸燃料電池
    12.10.1  簡介
    12.10.2  關鍵部件
    12.10.3  應用
  12.11  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
    12.11.1  簡介
    12.11.2  關鍵部件
    12.11.3  重整
    12.11.4  應用
  12.12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12.12.1  簡介
    12.12.2  關鍵部件
    12.12.3  類型
    12.12.4  應用

  12.13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
    12.13.1  簡介
    12.13.2  關鍵部件
    12.13.3  應用
  12.14  直接甲醇燃料電池
    12.14.1  簡介
    12.14.2  關鍵部件
    12.14.3  結構
    12.14.4  應用
  12.15  其他燃料電池
    12.15.1  再生型燃料電池
    12.15.2  生物燃料電池
結束語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