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研究(精)

  • 作者:孫才志//郝帥//安志英|責編:孟瑩瑩//程雷星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780881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精裝
  • 頁數:615
人民幣:RMB 35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水、能源與糧食作為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在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開展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研究已成為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重要課題。本書圍繞水、能源、糧食三大關鍵資源的紐帶關係展開深入研究,結合地理學與經濟學理論,以中國各省(區、市)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為研究對象,通過投入產出法、系統耦合模型、可變模糊評價模型等多種方法,系統探討了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的關聯機制及其演化規律,提出了針對全國及不同區域的協同安全對策,為資源的高效利用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本書可為地理學、區域經濟學、水資源經濟學、資源環境科學等領域的科研人員和高校相關專業師生提供參考,也可為政府及管理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借鑒。

作者介紹
孫才志//郝帥//安志英|責編:孟瑩瑩//程雷星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進展
      1.2.1  水足跡與碳足跡研究進展
      1.2.2  虛擬水研究進展
      1.2.3  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關係研究進展
      1.2.4  韌性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第一篇  理論篇
  第2章  地理學基礎理論
    2.1  自組織理論
      2.1.1  耗散結構理論
      2.1.2  協同學理論
      2.1.3  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演化的自組織特徵
    2.2  自然資源重建理論
    2.3  資源流動理論
    參考文獻
  第3章  經濟學基礎理論
    3.1  博弈論
      3.1.1  傳統博弈論
      3.1.2  演化博弈論
      3.1.3  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的演化博弈特徵
    3.2  比較優勢理論
    3.3  資源替代理論
    3.4  生命周期評價理論
      3.4.1  生命周期評價法核算能源水足跡
      3.4.2  電力虛擬水轉移
    參考文獻
第二篇  實證—國家篇
  第4章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關係辨析
    4.1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4.1.1  糧食生產水足跡測算
      4.1.2  能源、糧食生產對水資源的競爭模型
      4.1.3  投入產出模型
      4.1.4  能源相關的水資源消耗量和水資源相關的能源消耗量計算
      4.1.5  生態網路分析方法
      4.1.6  協同演化模型
      4.1.7  力學均衡模型
      4.1.8  探索時空數據分析方法
      4.1.9  數據來源
    4.2  基於水足跡視角的中國能源-糧食生產對水資源競爭關係研究
      4.2.1  中國能源-糧食水足跡時空演變特徵分析
      4.2.2  中國能源-糧食生產對水資源的競爭關係時空演變特徵分析
      4.2.3  中國能源-糧食生產對水資源競爭指數時空交互特徵分析
    4.3  基於IO模型和ENA法的能源-水資源耦合關係分析
      4.3.1  中國能源、水資源消耗分析
      4.3.2  能源-水資源耦合系統屬性

      4.3.3  能源-水資源耦合系統行業間動力學分析
      4.3.4  中國省際及行業間能源和水資源流動
    4.4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競爭關係研究
      4.4.1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有序度指標體系構建
      4.4.2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有序度時空演變特徵
      4.4.3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有序度一致性分析
      4.4.4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競爭關係分析
    4.5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調性測度及差異化調控
      4.5.1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調性時空分異特徵
      4.5.2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調性差異化調控策略
    4.6  結論
    參考文獻
  第5章  基於網路DEA模型及SNA法的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效率測度
    5.1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5.1.1  群組前沿模型
      5.1.2  考慮非期望產出的SBM模型
      5.1.3  雙變數空間自相關
      5.1.4  網路DEA模型
      5.1.5  SNA法
      5.1.6  數據來源
    5.2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效率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5.3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效率測度及時空格局演變分析
      5.3.1  共同前沿與群組前沿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效率對比分析
      5.3.2  不同前沿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效率平均值及技術落差比率
    5.4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效率空間關聯網路結構研究
      5.4.1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效率空間關聯網路特徵分析
      5.4.2  塊模型分析
      5.4.3  群組前沿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效率空間分佈特徵
      5.4.4  基於雙變數空間自相關的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效率空間特徵分析
    5.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6章  基於GTWR模型的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效率驅動機理分析
    6.1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6.1.1  地理加權回歸模型
      6.1.2  時空地理加權回歸模型
      6.1.3  數據來源
    6.2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效率影響因素變數選取
    6.3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效率空間異質性檢驗
      6.3.1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效率全局空間自相關
      6.3.2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效率局部空間自相關
    6.4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效率時空差異的影響因素分析
      6.4.1  傳統回歸模型檢驗結果
      6.4.2  時空地理加權回歸結果穩健性檢驗
      6.4.3  各影響因素時間演化分析
      6.4.4  各影響因素空間差異性分析
    6.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7章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韌性測度
    7.1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7.1.1  可變模糊評價模型

      7.1.2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7.1.3  探索時空數據分析方法
      7.1.4  數據來源
    7.2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韌性時空演變特徵分析
      7.2.1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韌性時間序列分析
      7.2.2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韌性空間格局分析
    7.3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韌性時空交互特徵分析
      7.3.1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韌性LISA時間路徑變化分析
      7.3.2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韌性LISA時空躍遷分析
    7.4  結論
    參考文獻
  第8章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韌性與效率耦合分析
    8.1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8.1.1  系統耦合模型
      8.1.2  複合系統協同演化狀態動力學模型
      8.1.3  數據來源
    8.2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韌性與效率演化分析
      8.2.1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韌性與效率演化的剪刀差分析
      8.2.2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韌性與效率演化耦合度分析
    8.3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韌性與效率協同演化分析
    8.4  結論
    參考文獻
  第9章  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農產品和能源貿易下的水資源流動研究
    9.1  研究區概況
    9.2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9.2.1  水足跡貿易量測算
      9.2.2  水足跡測算
      9.2.3  位序-規模法則及分形模型
      9.2.4  城市首位度
      9.2.5  引力模型
      9.2.6  對數平均迪氏指數分解分析方法
      9.2.7  數據來源
    9.3  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農產品和能源虛擬水貿易格局
      9.3.1  「一帶一路」倡議背景
      9.3.2  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農產品虛擬水貿易格局
      9.3.3  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能源虛擬水貿易格局
    9.4  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農產品和能源虛擬水貿易分形特徵研究
      9.4.1  農產品虛擬水貿易分形特徵
      9.4.2  能源虛擬水貿易分形特徵
    9.5  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農產品虛擬水貿易的驅動因素
      9.5.1  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農產品虛擬水貿易面板數據檢驗
      9.5.2  實證結果分析
    9.6  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農產品和能源水足跡貿易驅動因素
      9.6.1  農產品水足跡貿易驅動因素
      9.6.2  能源水足跡貿易驅動因素
    9.7  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三篇  實證—區域篇
  第10章  基於足跡視角的東北三省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評價
    10.1  研究區概況

      10.1.1  自然資源概況
      10.1.2  社會經濟概況
      10.1.3  糧食生產現狀
      10.1.4  糧食生產的能源和水資源消耗情況
    10.2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0.2.1  基於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碳足跡計算方法
      10.2.2  基於彭曼公式和綠水、藍水足跡計算框架的水足跡計算方法
      10.2.3  自然斷點法
      10.2.4  相關係數法
      10.2.5  空間自相關分析方法
      10.2.6  數據來源
    10.3  東北三省36市(州、地區)糧食生產的碳足跡分析
      10.3.1  糧食生產碳足跡的時空特徵分析
      10.3.2  糧食生產碳成本時序分析
      10.3.3  糧食生產碳效率時序分析
      10.3.4  糧食生產碳足跡空間分析
    10.4  糧食生產的碳足跡空間自相關分析
      10.4.1  全局自相關分析
      10.4.2  局部自相關分析
    10.5  東北三省省會城市糧食生產碳足跡影響因素分析
      10.5.1  瀋陽市糧食生產碳足跡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10.5.2  長春市糧食生產碳足跡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10.5.3  哈爾濱市糧食生產碳足跡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10.6  東北三省36市(州、地區)糧食生產的水足跡分析
      10.6.1  東北三省36市(州、地區)糧食生產的水足跡時序特徵分析
      10.6.2  東北三省36市(州、地區)糧食生產的水足跡空間特徵分析
    10.7  糧食生產的總水足跡空間自相關分析
      10.7.1  全局自相關分析
      10.7.2  局部自相關分析
    10.8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1章  中國西北地區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演化研究
    11.1  研究區概況
    11.2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1.2.1  哈肯模型
      11.2.2  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1.2.3  指標權重確定
      11.2.4  數據來源
    11.3  中國西北地區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演化結果分析
      11.3.1  中國西北地區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演化序參量識別(第一階段)
      11.3.2  中國西北地區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得分時空變化規律分析(第一階段)
      11.3.3  中國西北地區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演化序參量識別(第二階段)
      11.3.4  中國西北地區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得分時空變化規律分析(第二階段)
    11.4  中國西北地區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演化兩階段比較分析
    11.5  中國西北地區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資源管理的演化博弈分析
      11.5.1  模型假設
      11.5.2  實證分析
    11.6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2章  中國西南四省(市)水
    12.1  研究區概況
      12.1.1  水資源現狀
      12.1.2  能源現狀
      12.1.3  糧食現狀
      12.1.4  三要素紐帶關係現狀
    12.2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2.2.1  系統動力學模型
      12.2.2  水資源壓力指數模型
      12.2.3  數據來源
    12.3  中國西南四省(市)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關係模擬模擬
      12.3.1  中國西南四省(市)情景設置
      12.3.2  中國西南四省(市)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模擬趨勢變化
      12.3.3  中國西南四省(市)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趨勢變化
    12.4  中國西南四省(市)能源-水資源競爭關係及轉移特徵
      12.4.1  西南四省(市)電力水足跡核算
      12.4.2  西南四省(市)電力外調需求
      12.4.3  省際電力輸送中的虛擬水轉移
      12.4.4  水資源壓力指數時空演變
      12.4.5  不同情景下電力虛擬水轉移預測
    12.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3章  中國沿海地區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壓力和韌性探究
    13.1  研究區概況
    13.2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3.2.1  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壓力測算
      13.2.2  突變理論與突變級數法
      13.2.3  熵值法
      13.2.4  核密度估計
      13.2.5  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突變模型指標體系構建
      13.2.6  海洋等效糧食
      13.2.7  海洋等效能源
      13.2.8  海洋等效水資源
      13.2.9  數據來源
    13.3  中國沿海11省(區、市)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壓力時空變化分析
      13.3.1  中國沿海11省(區、市)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壓力時序演進特徵分析
      13.3.2  中國沿海11省(區、市)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壓力空間特徵分析
    13.4  中國沿海11省(區、市)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韌性時空分析
      13.4.1  中國沿海11省(區、市)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韌性時序演進特徵分析
      13.4.2  中國沿海11省(區、市)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韌性空間分異格局分析
    13.5  中國沿海11省(區、市)海洋等效資源結果分析
      13.5.1  海洋等效糧食結果分析
      13.5.2  海洋等效能源結果分析
      13.5.3  海洋等效水資源結果分析
    13.6  海洋對中國沿海11省(區、市)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壓力和韌性的影響分析
      13.6.1  海洋對中國沿海11省(區、市)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壓力的影響分析
      13.6.2  海洋對中國沿海11省(區、市)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韌性的影響分析
    13.7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4章  山西省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效率研究
    14.1
      14.1.1  自然概況
      14.1.2  社會經濟概況
    14.2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4.2.1  超效率SBM模型
      14.2.2  Tobit模型
      14.2.3  數據來源
    14.3  山西省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效率分析
      14.3.1  山西省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效率時空分析
      14.3.2  山西省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效率空間關聯網路結構特徵分析
      14.3.3  山西省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效率協調性分析
      14.3.4  山西省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效率協調度影響因素分析
    14.4  結論
    參考文獻
第四篇  政策篇
  第15章  中國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安全對策
    15.1  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產業協同安全對策
      15.1.1  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資源配置優化
      15.1.2  產業結構優化
    15.2  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規劃協同安全對策
      15.2.1  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規劃編製
      15.2.2  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安全的有效評估
      15.2.3  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轉化效率的提高
      15.2.4  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15.3  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創新協同安全對策
      15.3.1  技術創新
      15.3.2  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相關科研創新
    15.4  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改革協同安全對策
      15.4.1  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政策協調性優化
      15.4.2  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安全監管制度的完善
    15.5  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環境協同安全對策
      15.5.1  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的正確公眾認知的建立
      15.5.2  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的探索
    15.6  區域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安全對策
      15.6.1  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貿易中的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優化
      15.6.2  東北地區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優化
      15.6.3  西北地區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優化
      15.6.4  西南地區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優化
      15.6.5  沿海地區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優化
      15.6.6  中部地區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優化
      15.6.7  京津地區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協同優化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