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技術之耳(鋼琴聲音的還原與再造)

  • 作者:徐秋石|責編:吳雙
  • 出版社:中信
  • ISBN:9787521778489
  • 出版日期:2025/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61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鋼琴,這一曾被視為高雅藝術象徵的樂器,早已悄然走出音樂廳,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通過手機、電視、唱機等技術設備,我們隨時隨地可以感受到鋼琴聲音的魅力。
    從STS視角來看,鋼琴是一種嵌入社會、技術、文化和歷史的複雜的物質人工物,而技術設備中傳出的鋼琴聲音則是一種技術物,一種在錄音室中經由聲音技術生產和建構而成的人工製品。
    從古鋼琴到現代鋼琴,再到電鋼琴,鋼琴的演變呈現了技術變革與藝術變革的社會過程。同樣,錄音室、錄音技術以及聲音製作技術也經歷了重大變革,從機械到電子,從模擬到數字,聲音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聆聽世界的方式。錄音,已不僅是聲音的記錄,更是一種聲音藝術的再創作。
    當鋼琴與聲音技術碰撞在一起,生產和構建出來的鋼琴聲音蘊含著怎樣的特徵?從鋼琴聲音的視角來看,技術、社會、文化與藝術之間的交互作用和相互聯結是如何發生、展現的?鋼琴聲音這一普遍為大眾熟悉的人工物背後,又隱藏著多少鮮為人知的秘密?聲音技術如何影響鋼琴藝術的流變,重塑我們的聽覺文化?
    本研究將撥開迷霧,層層深入,揭示被忽視的隱性技術及其使用者的強大力量,為聲音帶來全新的理解和闡釋方案。

作者介紹
徐秋石|責編:吳雙
    徐秋石,科技哲學博士,聲音研究學者,技術哲學、科學技術元勘(STS)學者,聲音策展人。現任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意設計學院助理教授。當下主要研究議題包括:聲音技術與聲音藝術,樂器聲音,聲音、身體與醫學,雜訊與環境,AI聲音,技術哲學與設計哲學,以及鳥的研究與設計。     徐博士致力於探索和推動聲音研究這一新興的跨學科領域,現擔任布魯姆斯伯里出版公司(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聲音研究百科全書》全球主編之一。她主張做有趣、有品味、有人文情懷、有現實關照的研究,同時注重非學術文本的書寫,關注大眾文化和社會生活。

目錄
第一章  導言:一種新的認識方式
  一、何為聲音研究
  二、何為鋼琴聲音
  三、你聽到的鋼琴是鋼琴嗎?
  四、有生命的技術物:理論支點
  五、戰鬥在伊薩卡:田野調查與定性採訪
  六、骨架
第二章  打開鋼琴技術物的黑箱
  一、前史:有鍵盤的弦樂器
  二、作為黑箱的鋼琴
  三、「我們稱之為鋼琴的這個家族究竟是什麼?」
  四、古鋼琴的轉譯與複原
  五、結語:回到鋼琴本身
第三章  鋼琴聲音的拾音過程
  一、導言:打開黑箱之後——鋼琴與錄音
  二、錄音室:一個流動的聲音創作空間
  三、一體三面:工程師、藝術家與外交家
  四、拾音方式與裝置擺位:聲音工程師的創意樂園
  五、錄音室的故事(一):較量與協商
  六、結語
第四章  鋼琴聲音的後期製作
  一、剪輯:一種聲音表演的形式
  二、混音:煉金術士的法術
  三、錄音室的故事(二):衝突與妥協
  四、結語
第五章  聲音技術的哲學與美學
  一、兩種聲音:鋼琴聲音與錄音聲音
  二、一場愚弄聽者的盛宴
  三、什麼樣的聲音是好的聲音
  四、當聲音技術成為一種藝術
  五、結語:複製時代的聲音技術與聽覺審美
第六章  尾聲:作為人工物的鋼琴聲音
  一、「聽」聲
  二、「聞」義
參考文獻
附錄  STS的聲音研究綜述
  一、聲音研究的歷史背景——聲音作為一種文化的存在
  二、聲音研究的發展歷程
  三、聲音研究學科概況
  四、經典案例及其理論和研究方法
  五、結語:STS的新維度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