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江南風俗圖錄(第1捲風味飲食卷飯稻羹魚)(精)

  • 作者:仲富蘭|責編:朱志凌
  • 出版社:上海辭書
  • ISBN:9787532662395
  • 出版日期:2025/10/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46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卷「飯稻羹魚」是《江南風俗圖錄》的第1卷。以數百幅高清圖像與翔實史料,構築江南飲食文化的視覺史詩。書中不僅收錄江南糕點、水上捕魚場景等經典畫面,更以人類學視角捕捉水鄉晨霧中茶市的竹椅沸盞、中秋家宴上桂花糖芋艿的暖香流轉等動態民俗。特別甄選歷代竹枝詞與《清嘉錄》等文人筆記中的飲食軼聞,深入解讀?鱸之思背後的鄉邦情結、腌篤鮮配伍中的節氣哲學、船點造型里的吉祥寓意等文化邏輯。從秦淮河畔到莫干山的竹樓,文人雅士曲水流觴時的燙酒聲韻,集器物、技藝、節俗、雅集等多維視角,全方位勾勒江南飲食從市井煙火到詩意棲居的雙重品格,圖文交織間,讀者可品味舌尖上的文化基因與時光醇味。

作者介紹
仲富蘭|責編:朱志凌
    仲富蘭,男,漢族,上海市人,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系。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兼職為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著有三卷本《中國民俗學通論》《中華風物探源》《中國民俗文化學導論》《民俗傳播學》《圖說中國人生禮儀》等四十多部著作。近年來承擔多項國家社科與上海市社科研究課題。

目錄
概述
第一章  穿越千年的名饌美食
  吳姬酒肆近人船——水鄉船菜
  淞江水兮鱸魚肥——?鱸之思
  銀刀脫網魚跳白——太湖三白
  水生四季有蔬菜——水中八仙
  一年四季賣時新——逢熟吃熟
  秋末晚菘霜打甜——蘇菜杭筍
  烏飯新飲芼臛香——夏日素食
  嫩剝蟶兒味更鮮——南食海味
  九十團尖膏滿筐——魚肥蟹美
第二章  傳統麵食與糕餅
  湯餅一杯銀線亂——湯麵象徵
  嫩白鮮羹玉麵條——面制食品
  三鮮大面一朝忙——面上澆頭
  一盞開陽鹹菜面——麵館招牌
  撐腰相勸啖花糕——水鄉糕團
  乾濕相兼憑點中——小食茶食
  郎若閑時來吃茶——嘉湖細點
  人間濟楚蕈饅頭——饅頭別解
  生煎饅頭蟹殼黃——生煎燒賣
第三章  西方飲食文化的傳入與接受
  萬錢一食亦何心——西餐初識
  壽頭最怕請西餐——番菜褒貶
  器皿精工皆用盤——生昌番菜
  幾家番館掩朱扉——異域情調
  大菜先來一味湯——大菜風氣
  海上風行請大餐——海派西餐
  西餐兼具東方味——牛排豬排
  屠門大嚼又紅蹄——混合中西
  不供匕箸用刀叉——進餐方式
第四章  食品加工向工業化邁進
  香粳熟后話豐年——神農祭祀
  米業公所嘉穀堂——江南米市
  為作儲存日夜忙——豐備糧倉
  舂米碓杵運成風——牽礱碾米
  香聞炒麥磨成粉——麵粉加工
  黃酒坊殊老酒坊——釀酒進步
  春風一度滿村香——榨油行業
  粉團滿擔好安排——食品生產
  東灘魚汛四時鮮——水禽肉蛋
  冬至農家屠宰忙——屠宰場坊
第五章  嬗變中的民眾日常飲食
  朝晡細嚼家常飯——家常便飯
  南烹北果聚君家——海派菜餚
  樓上房間各自由——說本幫菜
  百葉窗開面面風——菜館林立
  日日江魚入饌來——魚鮮食品
  玄色緞子咸板鴨——禽類食物
  買來配煮花豬肉——豬行肉攤

  大梆餛飩卜卜敲——柴爿食擔
  逐時施行索喚郎——經濟飯攤
第六章  中西飲食交融和發展
  鄉農入市起中宵——菜場初起
  洋場食品羅搜遍——西點創新
  氣味多膻雜奶油——麵包誘人
  裝入洋瓶售各家——牛奶飲用
  一有飴糖偏覺甜——糖果往事
  密聚如林之梅海——罐頭寓意
  考非何物共呼名——咖啡譯名
  餅師手段竟如何——茶食餅乾
  荷蘭冰水最清涼——汽水飲料
第七章  傳統飲食的流風余脈
  物美爭嘗共認牌——醬園溢香
  臘肉腌菜盡出缸——腊味醇厚
  晶鹽透漬打霜菘——冬月腌菜
  清泉玉脂豆花香——豆腐製品
  行貨半入于南貨——南貨食品
  酸甜滋味自分明——蜜餞果脯
  桂花栗子白楊梅——時令水果
  曾帶脂香唾舌尖——乾果炒貨
  街頭炒栗一燈明——糖炒栗子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