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賀蘭山史/新華文史叢書

  • 作者:楊學林//鄭忠安//王蕾|責編:張程|總主編:黨玉龍//蔣操
  • 出版社:新華
  • ISBN:9787516680575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30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賀蘭山史》全面闡述了賀蘭山的歷史變遷。緒論部分介紹了史料資源和研究方法。第一章論述地質、地理、氣候及演化,涵蓋山脈概況、地質特徵、地震災害和氣候變化等內容。第二章至第八章按時間順序展開,舊石器晚期、新石器時期介紹了史前人類社會遺址、周邊古人類活動及生態環境;岩畫部分分析了岩畫特質、時代特徵及反映的生態狀況;有文字記載至秦漢時期詳述各朝代情況及漢匈之戰等;三國至唐代涉及民族融合、朝代興衰及物種變化;宋(西夏)元時期探討西夏與賀蘭山關係、戰事及地區發展;明清時期講述邊防建設、地區恢復及生物多樣性;中華民國時期記錄重大事件、范長江筆下的賀蘭山及物種變化。跋文稱這是山脈史寫作的一次嘗試,為研究賀蘭山提供了豐富資料。

作者介紹
楊學林//鄭忠安//王蕾|責編:張程|總主編:黨玉龍//蔣操

目錄
緒 論
  第一節  目前的史料資源及其應用範圍
  第二節  《賀蘭山史》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地質、地理、氣候及演化
  第一節  山脈概述
  第二節  地質地貌特徵
  第三節  地質背景
  第四節  地層特徵
  第五節  地質演化
  第六節  地震災害
  第七節  氣候變化
第二章  舊石器晚期、新石器時期
  第一節  考古發現的史前人類社會遺址
  第二節  周邊古人類活動情況
  第三節  舊石器晚期、新石器時期賀蘭山古代社會
  第四節  史前時期賀蘭山生態環境狀況
第三章  岩畫反映的史前人類社會
  第一節  岩畫概述
  第二節  岩畫的分佈
  第三節  岩畫的特質
  第四節  岩畫的斷代及其觀察方法
  第五節  岩畫的時代特徵
  第六節  岩畫的藝術價值
  第七節  岩畫反映的賀蘭山生態狀況
第四章  有文字記載至秦漢時期
  第一節  三皇五帝時期
  第二節  夏商周時期
  第三節  秦代
  第四節  漢代
  第五節  漢匈之戰評述
  第六節  匈奴去向與民族共同體建構
  第七節  卑移山的來歷
  第八節  秦漢以前賀蘭山生態狀況
第五章  三國至唐代
  第一節  民族大融合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第二節  走向興盛的隋代
  第三節  繁榮昌盛的唐代
  第四節  乞伏山及其賀蘭山稱謂
  第五節  唐末党項的崛起及李德明的遷都
  第六節  三國至唐代賀蘭山物種變化
第六章  宋(西夏)元時期
  第一節  西夏與賀蘭山的緊密關係
  第二節  岳飛和《滿江紅》
  第三節  蒙古與西夏在賀蘭山的戰事
  第四節  宋元時期宋、夏、遼、金、吐蕃關係研究
  第五節  元代賀蘭山地區的恢復性發展
  第六節  宋元時期賀蘭山物種變化
第七章  明清時期
  第一節  明代賀蘭山邊防的建設
  第二節  清代賀蘭山地區的恢復性發展

  第三節  賀蘭山口、溝考析
  第四節  明清時期賀蘭山生物多樣性
第八章  中華民國時期
  第一節  民國時期賀蘭山地區發生的重大事件
  第二節  范長江筆下的賀蘭山
  第三節  民國時期賀蘭山物種變化
跋:山脈史寫作的一次嘗試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