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國家科技獎勵制度(演進特徵與變革)

  • 作者:孟憲飛//張寒//李正風|責編:孫亞楠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701972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66
人民幣:RMB 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系統回顧了中國國家科技獎勵制度的歷史演進,基於行動者網路理論對國家科技獎勵的制度設計及其評獎過程進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中國政府主導的科技獎勵體系形成的內在機理,彌補了現有研究的空缺;系統考察了國家科技獎勵評審過程中的人與非人的行動者等不同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發現國家科技獎勵制度設計中的不足,發掘其存在的各種矛盾衝突的根源。通過對比分析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科技強國的科技獎勵的演化及特徵,為完善我國科技獎勵制度提供啟發。
    本書可供社會學、科技哲學、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等相關領域高校師生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員及相關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作者介紹
孟憲飛//張寒//李正風|責編:孫亞楠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科技獎勵相關研究進展
    1.2.1  國外科技獎勵相關研究進展
    1.2.2  中國科技獎勵相關研究
  1.3  基於行動者網路理論的研究方法
    1.3.1  研究視角
    1.3.2  研究方法
    1.3.3  概念界定
  1.4  內容安排
第2章  國家科技獎勵制度的歷史演變
  2.1  1949—1976年:國家科技獎勵的起步與探索
  2.2  1977—1998年:國家科技獎勵的恢復與重建
  2.3  1999—2012年:國家科技獎勵的拓展與完善
  2.4  2013—2022年:國家科技獎勵的改革與發展
  2.5  小結
第3章  國家科技獎評審過程的行動者網路特徵
  3.1  國家科技獎處於中國科技獎勵體系中的最高層級
    3.1.1  政府科技獎與社會科技獎的不均衡發展
    3.1.2  國家科技獎的權威性不斷強化
    3.1.3  國家科技獎評審過程的基本程序
  3.2  國家科技獎評審過程中的行動者網路特徵
    3.2.1  人類行動者
    3.2.2  非人行動者
  3.3  國家科技獎評審的行動者網路聯結
第4章  國家科技獎評審行動者網路的構建及典型案例
  4.1  限額推薦:「強制通行點」與權威性的強化
    4.1.1  「限額推薦」與「強制通行點」
    4.1.2  集中優勢資源突破「強制通行點」
    4.1.3  多路徑探索突破「強制通行點」
    4.1.4  限額推薦制中的權威性強化
  4.2  推薦與申報:招募同盟者與構建競爭優勢
    4.2.1  推薦者與申報者的「合謀」
    4.2.2  引入新資源構建競爭優勢
    4.2.3  聯合同類行動者組建同盟
    4.2.4  反思「推薦-申報制」帶來的問題
  4.3  評審與監督:動員代言人與利益最大化
    4.3.1  「招募」與「代言」的博弈
    4.3.2  通過發掘內在價值招募「代言者」
    4.3.3  促進達成共識擴展「代言者」
    4.3.4  對違背評審規則招募「代言者」的監督和查處
第5章  國家科技獎勵制度中的問題、反思與改革探索
  5.1  國家科技獎勵制度存在的問題
    5.1.1  國家科技獎勵的功利性價值導向
    5.1.2  限額推薦制留下較大政策空間
    5.1.3  評價標準難以適應複雜多樣的評審過程
  5.2  國家科技獎勵制度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5.2.1  國家科技獎權威的自我強化

    5.2.2  國家科技獎的功能及其異化
  5.3  新形勢下國家科技獎勵制度改革探索
第6章  典型國家科技獎勵制度的演化及特徵
  6.1  美國的科技獎勵系統
    6.1.1  美國科技獎勵制度的早期特點
    6.1.2  美國科技獎勵制度在20世紀的演化
    6.1.3  美國科技獎勵制度在21世紀的新特點
    6.1.4  基於美國歷史背景的反思
  6.2  英國的科技獎勵系統
    6.2.1  英國早期科技獎勵制度
    6.2.2  英國科技獎勵制度在20世紀的發展
    6.2.3  英國科技獎勵制度在21世紀的新特點
    6.2.4  基於英國歷史背景的反思
  6.3  法國的科技獎勵系統
    6.3.1  法國科技獎勵制度的早期特點
    6.3.2  法國科技獎勵制度在20世紀的發展
    6.3.3  法國科技獎勵制度在21世紀的新特點
    6.3.4  基於法國歷史背景的反思
  6.4  德國的科技獎勵系統
    6.4.1  德國科技獎勵制度的早期特點
    6.4.2  德國科技獎勵制度在20世紀的發展
    6.4.3  德國科技獎勵制度在21世紀的新特點
    6.4.4  基於德國歷史背景的反思
  6.5  典型國家科技獎勵制度的差異與演化趨勢
    6.5.1  典型國家科技獎勵制度的差異
    6.5.2  典型國家科技獎勵制度的演化趨勢
  6.6  對中國科技獎勵制度的啟發與借鑒
    6.6.1  政府與民間科技獎共同發展
    6.6.2  激勵人才為導向
    6.6.3  主要實行提名制和獨立評審制
第7章  構建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中國科技獎勵制度
  7.1  科技獎勵制度與世界科技強國的關係
    7.1.1  歷史地看待科技獎勵制度的作用及其演化
    7.1.2  準確把握科技獎勵制度的價值和特點
  7.2  正確認識中國在全球科技競爭版圖中的位置
    7.2.1  科技獎勵制度要與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相對接
    7.2.2  新時代推進我國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側重點
  7.3  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戰略的對策建議
    7.3.1  促進政府科技獎與社會科技獎的協同發展
    7.3.2  從獎勵科技項目為主轉向獎勵科技人才為主
    7.3.3  提高科技獎勵管理的專業水平
    7.3.4  科技獎項設置更注重科技戰略的需求和學科發展
    7.3.5  建立健全獎勵后績效評估制度
後記
參考文獻
附錄  觀察和訪談對象及訪談提綱範例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