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基層治理的數智轉型

  • 作者:邱澤奇|責編:楊桂鳳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55172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75
人民幣:RMB 1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聚焦數智技術在基層治理中的創新性應用,運用案例研究方法,分四編探討了基層治理從傳統的屬地治理到前沿的數智治理的轉變。具體而言,本書以分析典型的「楓橋經驗」開篇,探討數智治理工具在各地實踐中的適配性創新應用,並進一步探索數智治理綜合服務平台在基層治理中的本地化實踐,最後聚焦省級層面數智治理綜合系統部署和治理的數智轉型實踐,探尋基層治理數智轉型的理論路徑與實踐策略。之所以稱「數智轉型」而不是「數智化轉型」,是因為這一過程還有很多變數。儘管如此,對基層治理數智轉型的討論,不只是對實踐的記錄,更有助於把握基層治理的發展方向,併為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實踐應用提供參考。

作者介紹
邱澤奇|責編:楊桂鳳
    邱澤奇,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至今),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創辦主任(2006-2011),「中國家庭動態跟蹤調查」(CFPS)的設計、試調查(2008)以及第一次調查(2010)的組織者,第一任PI組組長;兼任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首任院長(2012-2016)、名譽院長(2016-2020);致力於信息技術應用與社會變遷的研究、調查方法的研究、社會項目的評估研究。

目錄
第一編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與數智轉型嘗試
  第一章  「楓橋經驗」的傳承與創新
    一  從「楓橋經驗」到「新楓橋經驗」的發展背景
    二  「楓橋經驗」的歷史沿革
    三  呼之欲出的「新楓橋經驗」:在傳統與創新的轉折點上
    四  「新楓橋經驗」的特徵:多主體參與+多渠道交互
    五  對「新楓橋經驗」的總結與思考
  第二章  「村民說事」制度的機制與局限
    一  緣起:回應危機管理的需求
    二  組織化進程:面向日常的制度建設
    三  方家嶴村的旅遊致富路:誰在說事?
    四  旭拱嶴村的風氣整頓經:為誰說事?
    五  從危機管理到日常事務治理:「村民說事」制度有效性的限度
  第三章  村民參與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
    一  研究背景
    二  上海市嘉定區北管村的鄉村治理創新實踐
    三  重慶市合川區香龍鎮「智慧鄉村、自治小院」建設
    四  總結與思考
第二編  數智治理工具應用的地方性探索
  第四章  數智治理融合的泰達街道
    一  泰達街道網格化管理實踐
    二  街道網格化管理社區典範:華納社區的治理實踐
    三  網格化模式下智慧治理服務
    四  總結與思考
  第五章  「瀋陽新社區」與寶山「社區通」
    一  線上治理工具應用於基層治理的時代背景
    二  「互聯網+社區」的「瀋陽新社區」政務微信服務平台
    三  上海市寶山區羅店鎮「社區通」智能化鄉村治理實踐
    四  總結與思考
  第六章  傳統城郊社區治理的數智轉型
    一  城市社區基層治理智能化發展的宏觀背景
    二  周家渡街道社會治理基礎
    三  周家渡街道基層治理的信息化體系建設
    四  周家渡街道基層治理智能化特色項目建設方案
第三編  數智治理綜合服務平台的基層治理實踐
  第七章  為鄉村振興搭建數字平台
    一  人口流動與鄉村治理:願景與「痛點」
    二  數字化時代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嘗試與局限
    三  「為村」作為打通基層治理痛點的工具:超越與想象
    四  「為村」典型實踐案例:共性與差異
    五  短評:數字鄉村,未來已來
  第八章  茶市村從貧困村到「為村明星」的數智化轉型
    一  「為村」的湘西實踐:扶貧難題下的「扶智」探索
    二  茶市「為村」的發展:貧困農業村的「為村」「逆襲」
    三  茶市的「為村」經驗:多主體參與+多領域應用
    四  變革及其原動力:技術驅動下的「人氣」匯聚
    五  總結:自上而下的技術滲透與自下而上的潛能釋放
  第九章  邛崍市的基層共治
    一  邛崍「為村」的應用場景:增強「連通性」
    二  「全域為村」的組織機制

    三  「為村」平台與鄉村治理實踐
    四  「為村」平台與鄉村產業發展
    五  總結:「全域為村」的平台優勢
  第十章  陽江市基層治理的數智轉型嘗試
    一  「黨建為村」的宏觀背景
    二  村莊治理的「痛點」和「為村」的介入——以豐垌村為例
    三  基層政府工作的「痛點」與「為村」的可能
    四  技術提供方的「痛點」和「為村」的錯位
    五  總結與政策建議
  第十一章  上海青村鎮的「為村」實踐
    一  大都市郊區的「為村」應用場景
    二  青村鎮的「為村」項目定位
    三  不同村莊差異化的「為村」實踐
    四  用戶特徵與產品邏輯的張力
    五  總結:發達地區鄉村治理中的「為村」應用特徵
  第十二章  電商扶貧的孟河村探索
    一  孟河村的脫貧之路
    二  數字經濟:城鄉聯動、電商扶貧
    三  數字治理:幹部引路、群眾跟進
    四  總結:以數字技術凝聚全村
第四編  鄉村數智治理的地區案例
  第十三章  「川善治」:基層治理的省域實踐
    一  引言
    二  「川善治」平台在四川省的推廣運用情況
    三  典型市(州)運用「川善治」平台的治理實踐
    四  「川善治」平台在四川的應用成效
    五  問題與建議
  第十四章  「川善治」平台的達州市實踐
    一  區域概況
    二  「川善治」平台的應用背景與定位
    三  達州市推廣運用「川善治」平台的目標、政策與成效
    四  「川善治」平台落地鄉村的具體應用實踐
    五  總結與討論
  第十五章  「好德行」平台的德陽市實踐
    一  「好德行」平台應用背景
    二  城鄉治理中的問題與數字賦能入口
    三  推廣「好德行」平台的做法與成效
    四  社區治理中的數字化實踐
    五  數字賦能德陽市城鄉治理的綜合路徑
  第十六章  「川善治」平台的自貢市實踐
    一  自貢市「川善治」平台應用的目標與地區效果
    二  自貢市地區概況
    三  自貢市「川善治」平台的基層治理實踐
    四  對自貢市應用「川善治」平台的思考與反思
  第十七章  「川善治」平台的瀘州市實踐
    一  瀘州市鄉村基層治理中的痛點、難點、堵點
    二  數字技術引入瀘州市鄉村治理的過程
    三  數字技術賦能瀘州市鄉村基層治理的效果
    四  數字技術工具作用於基層治理的機制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