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普列漢諾夫的文藝觀研究

  • 作者:張圓夢|責編:曹歌
  • 出版社:人民
  • ISBN:9787010261256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15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在紮實的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力圖對普列漢諾夫文藝觀展開系統梳理和邏輯還原,從形成論、內涵論、影響論三大部分來體現其整體理論的研究框架,並以本體論、起源論、發展論、批評論四大部分來呈現其主要內容,全面反映其理論體系的歷史出場、科學內涵、內在邏輯、歷史地位和當代啟示。

作者介紹
張圓夢|責編:曹歌

目錄
序言
導論 普列漢諾夫文藝觀的當代審視
  一、普列漢諾夫文藝觀研究的意義探尋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二、普列漢諾夫文藝觀研究的現狀概述
    (一)國內研究綜述
    (二)國外研究綜述
第一章 普列漢諾夫文藝觀形成的歷史條件
  一、普列漢諾夫文藝觀形成的國內環境
    (一)世紀之交時期俄國現實的多重矛盾
    (二)19世紀中後期俄國社會的道路之爭
    (三)19世紀至20世紀俄國的多元文化環境
  二、普列漢諾夫文藝觀形成的國際背景
    (一)資本主義世界的新變化
    (二)風起雲湧的工人運動
    (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危機
  三、普列漢諾夫文藝觀形成的思想淵源
    (一)理論基礎:馬克思、恩格斯的文藝思想
    (二)思想繼承: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優秀的文藝遺產
    (三)批判借鑒:西歐美學理論的合理因素
  四、普列漢諾夫文藝觀形成的個人原因
    (一)文化素養:堅實深厚的理論基礎
    (二)個人品格:堅持不懈的理論精神
    (三)環境熏陶:長期的海外旅居生活
第二章 普列漢諾夫文藝觀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
  一、普列漢諾夫文藝觀的初步生髮時期(1876—1897年)
    (一)從民粹主義走向馬克思主義
    (二)對民粹派文學的批判
  二、普列漢諾夫文藝觀的躍遷構建時期(1897—1905年)
  三、普列漢諾夫文藝觀的晚年探索時期(1905—1913年)
第三章 普列漢諾夫關於「什麼是文藝」的考辨
  一、關於文藝的定義:使用形象的精神交往手段
    (一)對托爾斯泰的文藝內涵論的批判
    (二)普列漢諾夫對文藝概念的界定
    (三)文藝的表現範圍:現實中一切能使人發生興趣的事物
  二、文藝本質論:特殊的意識形態形式
    (一)文藝不能等同於全部的意識形態
    (二)文藝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形式
  三、文藝特徵論:「生動的形象」
    (一)形式美是「構成一切藝術作品的必要素質」
    (二)文藝的主要特點:寓思想情感於形象中
    (三)藝術作品的主要標誌:形式與內容的一致
    (四)形象的典型性與個性
第四章 普列漢諾夫關於文藝價值的探討
  一、文藝審美價值說:「引起審美快感」
    (一)審美感的生成:源於生理與心理的雙重作用
    (二)使用價值先於審美價值:兼談審美的功利性與非功利性
    (三)審美判斷的「直覺能力」
  二、文藝社會價值說:「為社會而藝術」

    (一)兩種理論向度:純藝術論與功利主義藝術觀
    (二)文藝社會價值的實現路徑:注重「內容的比重」,表現「崇高的感情」
    (三)文藝社會價值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第五章 普列漢諾夫關於文藝起源和發展的思考
  一、文藝起源論:「勞動先於藝術」的多維透視
    (一)勞動說的展開:對「模仿說」和「遊戲說」的批判
    (二)藝術起源的多重因素和終極因素
  二、文藝發展論:文藝在階級社會中的發展
    (一)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文藝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二)革命時期的文藝:特定時期的「政治藝術」
    (三)關於建設無產階級新文藝的美好期盼
    (四)資產階級藝術的極端形式:現代派文藝
  三、文藝發展的內在機制論:社會心理的中介作用
    (一)社會心理中介說的哲學基礎和生成邏輯
    (二)文藝與社會心理的關係:社會心理制約著整個藝術生活
    (三)文藝的社會心理中介說的意義審視
  四、文藝發展的內在規律論:意識形態的相對獨立性
    (一)文藝的歷史繼承性
    (二)文藝與經濟發展不平衡性
    (三)意識形態之間的相互影響
    (四)文藝的反作用
第六章 普列漢諾夫關於文藝研究與批評的方法論闡釋
  一、一元論歷史觀:普列漢諾夫文藝觀的總體方法論基礎
    (一)「科學的美學」:關於美學是一門科學和它的任務
    (二)「歷史的美學」:藝術觀與歷史觀的關係
    (三)一元論歷史觀:科學的歷史觀基礎
  二、普列漢諾夫文藝觀其他的方法論原則
    (一)「如實的描寫生活」:普列漢諾夫的現實主義美學原則
    (二)「歷史的比較的方法」
  三、普列漢諾夫關於文藝批評的方法論建構
    (一)文藝批評標準的相對性
    (二)文藝批評的客觀性、歷史性和傾向性
第七章 普列漢諾夫文藝觀的歷史評價和當代啟示
  一、普列漢諾夫文藝觀的特點
  二、普列漢諾夫文藝觀的歷史貢獻
    (一)創造性地繼承與發展馬克思主義新美學理論
    (二)捍衛馬克思主義在文藝領域的主導地位
    (三)推動和啟發列寧文藝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三、普列漢諾夫文藝觀的缺陷和局限
  四、普列漢諾夫文藝觀的當代啟示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