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藝術史學導引/21世紀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與精品課程大系

  • 作者:李岩松|責編:方舟
  • 出版社:上海三聯
  • ISBN:9787542689580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37
人民幣:RMB 7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分為十章,其結構布局嚴謹細密、錯落有致,章、節、目、次井然有序,書中內容既有宏觀維度的理論闡釋,又有微觀視角的實例分析,系統論述了藝術發展演變過程中古與今的關係、中與外的關係、內因與外因的關係、宏觀與微觀的關係、個體與整體的關係等,其中顯現出較強的學術張力和定力。

作者介紹
李岩松|責編:方舟
    李岩松,哈爾濱音樂學院藝術學系教授,碩士生導師,藝術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藝術美學碩士,文學博士,中國藝術史學方向博士后,教育部第五輪學科評估專家、全國研究生教育評估監測專家庫專家,中國藝術研究院訪問學者,黑龍江省專業技術領軍人才梯隊後備帶頭人,入選黑龍江省青年創新人才計劃、黑龍江省「六個一批」青年理論人才計劃。參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博士論文獲全國「徐小平」獎(二等),獲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佳作獎、省高校優秀人文社科成果一等獎、省藝術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第四屆「光祈」杯全國藝術學科論文比賽優秀指導教師等獎項,部分學術成果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目錄
總序  方立平
序一  彭吉象
序二  李榮有
第一章  道法自然:中國藝術史的研究理念與方法
  第一節  以中華藝術文化萬年流變的綜合性理念為基礎
    一、文獻史料綜合考據的方法
    二、實證史料綜合考據的方法
  第二節  以「樂·圖·文三位一體」格局的重構為抓手
    一、「樂」類體系的重構
    二、「圖」類體系的重構
    三、「文」類體系的重構
  第三節  以對所有藝術遺存進行全息性互證研究為準則
    一、全息性互證的整體文化空間視角
    二、全息性互證研究理念的實踐
  第四節  以綜合創新為藝術史理論體系建構的宗旨目的
    一、以全息綜合的研究理念推動中國藝術史和合共生
    二、以中國藝術的獨有特徵推動中國藝術史體系的建構
第二章  應有之位:「樂·圖·文三位一體」理論體系的內涵深化
  第一節  同根生髮 三生萬物
    一、藝術文化傳統理念
    二、應有之序
  第二節  由「樂」統領的完整藝術系統
    一、「樂」為統領
    二、「樂」與「圖」「文」的關係
  第三節  「一以貫之」的體系發展特徵
    一、「一以貫之」的思想之源及其經典釋義
    二、三足鼎立 互為表裡
  第四節  中國藝術學界之學術共鳴
    一、承接學科創建者張道一先生學術思想
    二、學術共同體意識的形成與築牢
第三章  融古通今:「學」的建立與「法」的轉化性創造
  第一節  學術積淀與「樂·圖·文」體系的理論奠基
    一、《中國音樂圖像學概論》的學理基礎建構
    二、綜合研究理念的生成與拓展
  第二節  圖譜學、金石學的理論融入與支撐
    一、圖譜學的由來與內涵
    二、金石學的內涵與特徵
  第三節  創立融古通今的中國藝術實證學方法論體系
    一、「大文科」教育理念的語境
    二、中國藝術史研究的必然結果
  第四節  夯實藝術學理論研究的宗旨與學理
    一、積極響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號召
    二、溝通古今與中西融合的創新之舉
第四章  實證考據:「中國藝術實證學」方法論體系
  第一節  實證學方法論與史學屬性
    一、藝術實證的本體
    二、藝術實證的表徵
  第二節  中國藝術史學的「實證」本源
    一、「實證」與存在
    二、「實證」的作用

  第三節  體現中國文化整體性的綜合研究
    一、學科體系的需求
    二、學術體系的需求
    三、話語體系的需求
  第四節  「認同危機」的解除
    一、反思理念
    二、學科綜合
    三、多維載體
第五章  傳道授業:「樂·圖·文三位一體」理論體系的教育教學
  第一節  「樂·圖·文三位一體」理論體系的宗旨
    一、創建的理念
    二、創建的特點
  第二節  「樂·圖·文三位一體」理論體系的課程展示
    一、《中國藝術專題史》課程
    二、《中國藝術實證學》課程
  第三節  中國藝術史學寫作方法
    一、「從傳統中尋得」的研究方法
    二、「綜合融通、一以貫之」的研究視角
    三、宏觀藝術視角 構建實證鏈條
  第四節  古代典籍解析 梳理藝術規律
    一、記載中國古代樂器及其演奏技巧的文獻
    二、記載歌詠活動的文獻
    三、記載舞蹈的文獻典籍
    四、記載音樂理論的文獻
    五、對「藝術」相關概念流變的記載
第六章  躬行足踐:「樂·圖·文三位一體」理論體系的學術實踐
  第一節  學術理念的傳播
    一、重建「樂·圖·文」體系類別的學術講座
    二、中國藝術實證學方法論系列講座
    三、「樂」文化傳統與當代意義系列講座
    四、萬年藝術史話專題講座
  第二節  學術方法的踐行
    一、學術方法踐行的主要途徑
    二、「樂·圖·文三位一體」理論體系實踐碩果累累
第七章  星象揭秘:中國藝術起源問題探釋
  第一節  八角星圖呈現的幾種學說
    一、超新星的明亮爆炸
    二、宗教的起源
    三、太陽曆與太陰曆發明的證據
    四、八月曆圖的源起
  第二節  八角星圖的古遺存實證舉要
    一、大汶口文化遺址四例
    二、湯家崗文化遺址六例
    三、高廟文化遺址二例
    四、良渚文化遺址四例
    五、凌家灘文化遺址三例
    六、崧澤文化八例
    七、馬家窯文化六例
    八、其餘古遺存
  第三節  八角星圖與河圖洛書的源流關係

    一、八角星圖蘊涵洛書
    二、後天八卦圖由此而來
    三、連山易盤與高廟洛書
    四、15點神數與高廟洛書
    五、河圖洛書與藝術實證傳統
  第四節  八角星圖及其衍生品的藝術史學特殊價值
    一、藝術文化起源的特殊價值
    二、八角星圖衍生藝術實證學方法論
第八章  以圖言道:圖像史跡揭示「樂·圖·文」藝術觀念
  第一節  「以圖言道」的傳統慣習
    一、人文始祖伏羲「一畫開天地」
    二、「以圖言道」與鄭樵
  第二節  「圖可盡意」與作為方法的「圖意之辨」
    一、「圖」與「意」的關係
    二、留余和體味
  第三節  「圖盡意」理念下的傳統藝術史觀
    一、圖為載體的實證考據風尚
    二、以「圖」寓意與思想之「意」
第九章  渾然一體: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固有品格
  第一節  中國古代藝術原本固有綜合體系
    一、遠古「先王樂教」生成的綜合體係為基礎
    二、西周「禮樂教化」是「先王樂教」綜合體系的創新發展
  第二節  「西學」驟風的吹刮
    一、西方科學主義的影響
    二、針對西式化與現代化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