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文以載道(唐宋四大家的道論與文學)(精)

  • 作者:朱剛|責編:周莉娟
  • 出版社:廣西師大
  • ISBN:9787559885708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27
人民幣:RMB 7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韓柳歐蘇一脈相承的「道」是什麼?他們又如何影響了理性精神與抒情傳統的分野?
    本書以道學為核心,梳理了從柳宗元、韓愈、歐陽修至蘇軾的道學傳承和文學創作,刻畫了他們作為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的立體面相,由此解讀唐宋兩代的文學復古運動。作者圍繞「文以載道」這一命題,辨析時代變革中的古文、駢文、詩、詞各文體的發展,由此折射唐宋道學的發展線索。全書以史實為依托,借助哲學、政治史、思想史的視角,見證儒家道學如何復興,又如何重塑士大夫精神。

作者介紹
朱剛|責編:周莉娟
    朱剛,1969年生於浙江紹興,1987年考入復旦大學中文系,1997年獲博士學位,現任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蘇軾學會副會長。著有《唐宋四大家的道論與文學》(東方出版社,1997年)、《蘇軾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宋代禪僧詩輯考》(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唐宋「古文運動」與士大夫文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中國文學傳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蘇軾蘇轍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19年)等。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道學的興起
  第一節 「中興」思潮:道學興起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 超越「禮」的「道」:「道」概念的來源
第二章 從啖助到柳宗元的「堯舜之道」
  第一節 啖助的《春秋》學
    1. 資料和研究狀況
    2. 《春秋》作意與「三代損益」
    3. 原「情」斥「禮」的思想傾向
  第二節 「堯舜之道」的社會歷史意義
    1. 士族與三禮之學
    2. 庶族知識分子對「堯舜」的標榜
    3. 啖助學說的真實意蘊
  第三節 柳宗元的道論
第三章 韓愈《原道》的研究
  第一節 道統論
    1. 道統論的社會思想背景
    2. 教道合一的道統論
  第二節 「定名一虛位」論
    1. 宋儒的批評和清儒的研究
    2. 從名實論出發看「定名」「虛位」的哲學含義
    3. 韓愈論「仁」的獨創性
第四章 歐陽修的文化功績及其「至理」學說
  第一節 「斯文有承,學者有師」
    1. 北宋時代的文化復興和「復古」精神的凸現
    2. 文化復古與慶曆新政
    3. 歐陽修的復古思想
  第二節 「引物連類,折之於至理」
    1. 歐陽修之前「道」論的進展
    2. 歐陽修的治經方法及其意義
    3. 「引物連類」的科學認識論
    4. 「至理」學說
    5. 對「至理」學說的剖析
第五章 蘇學:自由與審美的道
  第一節 「蘇學」的歷史地位
  第二節 「蘇氏之道」的三個層面
    1. 議論文章
    2. 器識
    3. 性命
  第三節 「蘇氏之道」的審美內涵
    1. 「道」是永恆的、完整的和無限的
    2. 對「道」的體悟是自由的、非功利的和快樂的
    3. 人生是一個「存性」的過程
第六章 「道」與各體文學
  第一節 「文以載道」
    1. 唐宋古文的體制
    2. 「載道」與「言志」
    3. 道學的演進與古文的發展
  第二節 「以文為詩」
    1. 詩文體制之同異與言意之辨

    2. 宋詩與宋代詩論的發展
  第三節 「以詩為詞」
    1. 詞無「本色」而有「宗」
    2. 蘇、秦詞風與其人生思考
    附錄 傅璇琮先生「日晷文庫」原序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