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海上四書(共4冊)/潘大明文集系列叢書

  • 作者:潘大明|責編:張靜喬//徐心童
  • 出版社:上海三聯
  • ISBN:9787542689467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684
人民幣:RMB 3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海上四書》凝聚作者四十年的孜孜追求,多視角、多層面、多種文體、多種語言風格的表述,呈現出不盡相同的風貌,構建起獨特的話語體系「互動式表達」,為讀者營造一座立體的人文橋樑通往過去,讓您沉浸式觸摸曾經的律動和肌理。

作者介紹
潘大明|責編:張靜喬//徐心童
    潘大明,1961年9月出生,學者、作家、大型文化活動策劃人,著有《七君子之死》、《韜奮的人格發展軌跡》、《大寫的中國人》、《中國神話故事》等,發表大量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和文化電視專題片,部分獲全國、省市獎。曾任上海電視台新聞責任編輯、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責任編輯;現為文匯·彭心潮優秀圖書出版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中國新聞史學會會員等。

目錄
小說卷
  字碼成的空間堆陳過往(代序)
  庫里紀事
  今生難說酒
  弄堂閑事三章
  創意大師
  島上別留
  冷香齋
  芳芳跟阿強頭
  屋角細梳
  世間錯亂
  清音
  饑渴者
  文山傳人
  難覓佳境
  遙寄遠山三章
  紅淚無痕
  輓歌
  纖繩
  聖果
  心水
  破碎的瞬息
  泥俑
  我就是我
  琴聲已在:一九七八年深冬的故事
  絞圈殘房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車技
  獻血記
  老默
  瑞根的兒子是志遠
  後記
紀實文學卷
  字碼成的空間堆陳過往(代序)
  85年前,羈押「七君子」的監室今依在?
  章乃器:從銀行練習生到君子
  老頭,帶領著一路奔向北方
  「淮夷」的星穹
  湖畔對話以及帝王的誕生
  話說東西兩條龍——朱元璋與查理四世
  是誰謀死了劉伯溫
  昆明,明朝的那些故事
  章乃器與漢字簡化運動
  魯迅最後一次接受媒體採訪說了些什麼?
  壯闊人生如大潮
  晚霞里閃光的名字——關於費孝通的一些人與事
  錢偉長:凝固在這片土地上的深情
  「七君子」羈押受審紀
  史良最後的歷程
  「沙僧」之死

  1936:腥風血雨的中國
  章乃器:大寫的人生
  肩負特殊使命的文人胡愈之
  君子王造時最後的命運
  女中豪傑鬍子嬰
  李公朴最後的時刻
  衡山先生軼事
  魂系熱土身卒魔窟
  段祺瑞魂逝申江
  後記
文論卷
  字碼成的空間堆陳過往(代序)
  章乃器的思想與社會實踐的意義
  解讀陶行知的方法論
  從陳雲與章乃器的關係看統一戰線的作用
  救國會:一個消失的政黨
  江南文化與王劍英明中都城遺址研究
  現代七君子:一個專門名詞
  略論朱元璋對蘇松太地區人力資源再配置的意義
  《生活日報》與魯迅生前最後一次專訪的公開發表
  現代七君子精神初探
  抗戰勝利:是中國近現代社會民主進程的必然
  略論朱元璋與建城築牆
  民主先驅:陳天華評傳
  回眸,1995年世界經濟
  外資流入鄰近國家
  以鄒韜奮為例:論二十世紀初知識分子對中西文化的兼收並蓄和自我更新
  《抗戰三日刊》對「八一三」時期大眾抗戰的指導
  從《新評論》到《救亡情報》
  韜奮早期思想論綱
  略論文學作品的扁形人物
  後記
散文隨筆特寫卷
  字碼成的空間堆陳過往(代序)
  散文隨筆篇
    江南煙雨曾經的淚
    淮河邊的古代戰爭
    長淮當歌 盤古血脈
    風雨先賢在 精神承未來
    美,是一種力量
    看雲起·鄉村有故事
    窒息的愛戀(外一篇)
    尋訪上海成長軌跡
    醉紙——那些並沒走遠的往事
    淮河邊有酒有故事
    書緣·書爭
    《歲月印痕》後記(節選)
    如細流,滋潤了一小片土地
    寺院瑣事
    青雲譜的眼睛

    王充也知道
    惦記送禮的天才
    《長河秋歌七君子》後記(節選)
    致敬,璀璨星空中的先賢
    大師的力量
    劉鶚的星空
    豪門盡碎
    中國商人階層為何如此缺乏力量——讀謝國平新作《押寶蔣介石:江浙財團的血色投資》
    文學改變人生
    鄭板橋與金農(外一篇)
    誰沾了吳敬梓的光
    青春遠航(外二篇)
    萬宜坊,難忘的地方
    在上海的哭與不哭——評吳瑜的長篇小說《上海不哭》
    如歌的叫賣
    辜鴻銘:百年輪迴有好運?
    難說觀旭樓
    《韜奮人格發展的軌跡》後記
    為了忘卻的記憶
    傷感遠去的欣慰
    放歌的代價
    賦予鬼神新內涵
    少年得此的是雋才
    朋友,您知道六十三年前的《生活》周刊嗎
    致停格的微笑(外二篇)
    等待新生兒
  特寫篇
    從淮河邊走來的克強
    你是雲,無言勝有言——懷念父親
    悼念墨炎師
    難忘謝比亞的眼睛
    謁晤巴老
    曲先生的贈予
    一個美國人的創業歷程
    商鋪投資讓人心動 冷靜判斷才能真贏——上海人投資商鋪心態錄
    香港青年申城淘金記
    一份來自赴日淘金歸來者的報告
    詩人·記者——記電視人孫澤敏
    矮個子軍官的高追求
    喧鬧中的優雅——訪畫家張谷良
    他為日本天皇開出藥方
    滲向人才市場的濁流
    彩筆繪輝煌——記畫家陳俊毅
    求變是藝術生命的所在——記徐志康與他的書法藝術
    映入眼帘儘是美——記攝影家侯福梁
    旗袍——中國女性的霓裳
    絢麗多彩裝點居室
    星夜「打更人」——記STV《上海早晨》
    鄭敏之下海的酸甜苦辣
    諧調就是美——劉偉印象

    一個京劇票友的承諾
    拍賣槌響起來
    您好!安特衛普——歐洲文化之都系列專題片拍攝散記
    徜徉花間添繽紛
  附錄  部分評論與報道
    從明皇陵文物遺址看到「治河道遠」 仲和
    探淮河文化源流 觀淮河流域蝶變 李天揚
    由一本書引發的尋訪淮河流域 黃馨萱
    記述愛國民主人士章乃器真實人生軌跡 《章乃器年譜長編》在滬出版 許婧 王飛
    用腳步溯源歷史脈絡 以實踐解鎖文化密碼 田蕊
    《看雲起》改革時代的農民進城就業創業史 崔傳義
    「大曆史」下的「小歷史」 江正行
    湮沒的帝都與明代王權主義下的國家治理 楊宏雨 趙穎
    城牆·心牆 楊暘
    「尋訪上海成長軌跡之旅」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啟程 徐翌晟
    發現城市發展脈絡,「尋訪上海成長軌跡之旅」啟動 沈文敏
    在文與史之間,《湮沒的帝都》如何做到專業又好看? 徐蕭
    這些有關淮河文化的「密碼」,你都知道嗎? 徐翌晟
    上海學者潘大明作品《湮沒的帝都——淮河訪古行紀》出版座談會在滬舉行 許婧
    流經河南安徽江蘇的這條大河,「明朝那些事兒」由此緣起 施晨露
    湮沒的帝都與大明的興亡 楊宏雨
    明中都:淮河流域的極權迷夢 王曉冉
    不該被歷史風塵遮蔽的淮河文明 王國偉
    知識的身體感 胡一峰
    原來,魯迅在生前最後一次接受採訪時說了這些 徐翌晟
    《血色擔當——愛國七君子圖片實物展》開展,鄒韜奮李公朴史良等展品首次公布 風鈴
    歷史長河傳秋歌 畢曉燕
    他們身上,是上海的血性擔當 顧學文
    《長河秋歌七君子》將亮相上海書展 孫建東
    離形得似 遺形取神 儲有明
    學者潘大明:直面大眾文化市場 周其俊
    寫盡「人民喉舌」的心靈軌跡《韜奮人格發展的軌跡》出版 唐海力
    為思想者造像 姜龍飛
    昭示韜奮本質 川頁
    一部民族精英的交響曲——讀潘大明的《七君子之死》 毛閩宇
    追夢的人 周其俊
    以獨特視角回眸過去——青年學者潘大明與其新著《七君子之死》 川頁
    紀念鄒韜奮先生誕生95周年 上海舉行韜奮研究學術討論會(節選) 姜小玲
    評委的話(節選) 鮑昌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