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何以為家--家的文化符號學研究/中國符號學叢書

  • 作者:李興|責編:吳近宇|總主編:胡易容//饒廣祥
  • 出版社:四川大學
  • ISBN:9787569075687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42
人民幣:RMB 6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對「家」文化的符號學研究專著。將「家」與文本相關聯,從符號體系的再造生成出發,探尋「家」的文化符號學的意義秩序運作機制,將建築學、美學、文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等諸多面向所討論的「家」彙集、串聯,以尋求「家」這一變動性的概念中相對固定的成分,以一種「學科間性」的思維方式,對人類日常生活的必要空間——家,加以意義分析。從符號學的角度出發,家可以視作特定的意義系統。不同的表意過程有不同的側重:建築層面的藝術表意,無家可歸的道德評價與身份政治,居家實踐中人際關係的持續互動;整合了關於「家」的外延的三個不同面向,即符形的家宅、符義的家庭、符用的居家,它們共同構成了本研究之於「家」的概念譜系。

作者介紹
李興|責編:吳近宇|總主編:胡易容//饒廣祥
    李興,四川成都人,1999年出生。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在讀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媒介符號學、新媒體與社會、文化符號學。在《新聞與傳播研究》《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等期刊發表相關論文多篇。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意義
  第二節 研究現狀
    一、國內關於家的研究
    二、國外關於家的研究
    三、研究現狀評述
    四、研究思路
第一章 何以為家:家與人類存在
  第一節 作為人的存在前提
    一、家與存在:從存在到生存的轉向
    二、從在世之中到在家之中
    三、棲居的實踐:家的空間性與人存在的展開方式
  第二節 元符號與儒家「家」觀念
    一、元符號與環境界
    二、儒家「家哲學」的元符號解釋
第二章 符用:居家演替與符號三聯體
  第一節 符號三聯體:作為物、符號、藝術的符用
    一、生物性、符號性與藝術性
    二、符號化使用及其依據
    三、如何成為藝術符用
  第二節 居家的符用演替及其標出
    一、功能標出及歷時性演替
    二、居家風格:標出與附加符碼
    三、居家的顛覆與標出反轉:在家與離家
第三章 符形:家宅文本形態與伴隨文本
  第一節 「宜室宜家」:作為符形的裝飾
    一、展示的裝飾:裝飾「表皮」的符形學意涵
    二、符號雙軸操作與裝飾風格
    三、裝飾的三聯體與符形冗余
  第二節 伴隨文本與符形偏執的歷時性
    一、古代風水:家的符形構成
    二、周邊配套:家的符形擴張
第四章 符義:家庭的文化表意機制
  第一節 家的符義六因素偏向
    一、情緒性與意動性:戀家情愫與對遊子喚詢
    二、詩性與接觸性:建築藝術與居住的日常性
    三、元語言性與指稱性:「成人」與「成善」
  第二節 符義分節與符號身份
    一、自我、身份與符號分節
    二、分區與等級:家庭內部的符號分節
    三、作為身份標識的兩種樣態:有家與無家
第五章 家的現代特徵:智能媒介化與廣告藝術化
  第一節 智能媒介化:家的文本特徵及其表意
    一、媒介展面:「智家」的符形特徵
    二、邁向後馴化:個體的居家符用實踐
    三、嵌入雲端:平台型家庭的生成
  第二節 作為裝置的家:廣告與藝術的合流
    一、家的泛廣告藝術化合流趨勢
    二、裝置之家:藝術與商品二重性的符形起源
    三、符用到符義:文本介入與裝置廣告的演示性

結論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