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休息革命(戰勝過度工作的倦怠)

  • 作者:(美)阿曼達·米勒·利特爾約翰|責編:堅喜斌//劉怡丹|譯者:陶尚芸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ISBN:9787111790266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4
人民幣:RMB 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深入剖析了我們因過度工作而導致的職業倦怠問題,並提供了一套系統且實用的解決方案。作者指出,在以生產力為成功標誌的文化中,許多人在無意識或公開的壓力下,以不可持續的速度追求成就,卻犧牲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本書還探討了職業倦怠的根源,並提出了消除職業倦怠的方法,幫助我們重新掌控自己的時間、精力和生活。此外,本書還為我們介紹了如何借助自然的休息框架打破倦怠循環,實現成就與身心健康的平衡。這是一本為每一個渴望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渴望擺脫工作狂傾向,同時在工作、商業和生活中取得巨大成就的職場人士精心撰寫的必讀之作。

作者介紹
(美)阿曼達·米勒·利特爾約翰|責編:堅喜斌//劉怡丹|譯者:陶尚芸
    阿曼達·米勒·利特爾約翰,當「倦怠」成為時代流行病,阿曼達·米勒·利特爾約翰以近二十年全球高管教練與品牌戰略顧問的身份,率先提出並實踐「休息革命」(Visible Rest Method),被矽谷和華爾街的高成就者稱為「倦怠終結者」。她是2024-2025年度羅莎琳·卡特心理健康研究員,以跨界視角深入追蹤高成就中年群體的心理健康危機,文章見諸《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福布斯》等權威媒體。

目錄
前言  寫給疲憊一代的覺醒之書
序言  一個倦怠者的自白
第一章  機械思維:工業時代的認知革命
  過度勞動的價值編碼
  我與亨利的聯繫
  心理機制探微
  社會規訓的誕生
  勞工階層的崛起
  社會學理念的興起
  系統性威脅和相似性偏見
  系統性失調和職業倦怠
第二章  自動駕駛式過度工作:自動進入拚命工作狀態
  完美主義枷鎖
  被規訓的卓越:過度追求與加倍付出的困境
  恩師猝逝,強忍悲痛,如約赴診
  當工作、勞動和生產力成為衡量自我價值的標尺
  冒名頂替綜合征:我的成功是僥倖
  關於「能量轉場」的新思路
  核心洞見
第三章  要事後置:擱置該置頂的事務
  讓我重煥生機的活動、召喚心靈的摯愛,我實在無暇顧及!
  讓我煥發活力的人際往來?抱歉,我實在分身乏術!
  工作若能為生計買單,大可不必苛求成就感
  真我太昂貴,我消費不起!
  我連自己是誰、想要什麼、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都搞不清楚,而現實根本不給我停下來反思的機會!
  我哪兒顧得上自己啊?活兒干不完,還得伺候別人!
  核心洞見
第四章  那些被我們屢屢忽視的冬歇季
  反覆跳過冬歇季
  即使狀態不佳,我也必須時刻在線
  科技近在指尖,卻逼我上演「高效人生」的荒誕劇
  我承擔不起「隱形」的代價
  我不敢鬆開油門,否則就會被別人超車
  我不能消失,唯恐被人遺忘
  不休主義的思維陷阱
  與自然同頻的四季人生
  萬物皆需休憩
  為什麼停不下「反覆跳過冬歇季」的模式
  核心洞見
第五章  崩潰邊緣:當倦怠達到臨界點
  健康危機
  痛失至親之人
  職業生涯的頓悟時刻
  核心洞見
第六章  覺醒和轉變:思維重塑、身心調頻、要務置頂
  工作≠價值,請給自己鬆綁
  重審野心:雄心壯志的價值重構
  休憩調頻,重啟身心
  思維重塑、身心調頻、要務置頂
  尊重自己的需求

  探索新方法
  核心洞見
第七章  現代新瘟疫:職業倦怠的全球蔓延史
  弗雷德里克·泰勒
  亨利·福特
  喬治·華盛頓·卡弗
  「心田輪耕法」理念的誕生
第八章  心田輪耕法:取心之所向,建人生景觀
  自省的習慣
  停止無謂的揣測
  人生如四季
  「心田輪耕法」內容概覽
  「心田輪耕法」和四季韻律
  四季人生:向冬天借智慧
  冬季復盤:修剪的智慧
  播種季
  收穫季
  冬歇季的決策智慧
  春耕季的使命
  夏長季的使命
  秋收季的使命
  沒有哪個季節會被虛度
  最佳生長條件
  麥蕾克的蛻變之旅
  畢業季:告別某個階段
  你的「下一季」
  肌肉記憶的奧秘
  練習:運用「故事金字塔」模型
  核心洞見
第九章  重拾真我:消解生命不能承受之耗
  掙脫麻木,駐足沉思,致敬你的人性與傷痛
  你本值得:接納自我價值
  偽裝的代價:當代人的能量透支之謎
  為何我們總看不清自己
  尊重你的獨特性
  向內探索,尋找心靈GPS
  叩問心門,認識真我
  聆聽直覺的智慧
  卸下偽裝的面具
  阻力幻象:你以為的驚天動地,不過是別人的過眼雲煙
  核心洞見
第十章  野心的分寸感:找到最舒展的職業姿態
  志向失諧:職業倦怠的隱形推手
  撥雲見日:校準志向的第一步
  美國夢的當代轉型:從追求財務自由到探尋生命意義
  目標的力量:驅動卓越的內在引擎
  慾望解碼:如何釐清你當下的真實渴求
  如何讓目標計劃與內心渴望同頻進化
  當志向與使命同頻,每份努力都充滿能量
  當理想需要轉向時,如何優雅調整

  核心洞見
第十一章  效能升級:從時間奴隸到能量主宰
  提升個人效能
  設定邊界
  個性化定製
  優化能量分配
  鎖定你的能量補給型活動:續航個人目標的能量密鑰
  打造個人休憩文化,設計職業空窗期
  核心洞見
第十二章  場域賦能:休憩空間的重啟與調諧
  倦怠如何影響你的神經系統
  善用感官的力量:聲音的療愈作用
  制訂晨間例行程序
  冥想修行記
  重塑你的生活場域
  重拾大自然之韻
  練習呼吸法
  整理心靈,回歸寧靜
  核心洞見
第十三章  重建聯結:建一個社群,贏一生盟友
  孤獨效應:從社交缺失到職業倦怠
  我們為何變得如此孤獨
  社交鴻溝如何讓我們陷入孤獨困境
  當「做自己」被誤判為「用力過猛」
  梳理你的人際網路,定位你的能量分佈
  從執行者到領導者:關鍵在於構建支持體系
  優質能量補給型關係清單:最值得你加倍投入的能量補給站
  將人際聯結列為人生要務
  社群聯結儀式:在日程表中鎖定共處時段
  明確你的興趣所在
  挖掘你的校友資源
  尋找年輕後輩,亦師亦友共成長
  找到你的用武之地,發揮你的獨特價值
  打造你的專屬社群圈
  精心規劃人際連接
  人脈共贏:從孤獨創業者到社群締造者的蛻變
  核心洞見
第十四章  破局職業倦怠:從組織支持到自我賦能
  職場如何為倦怠員工提供支持
  當系統性歧視遇上自我調節
  企業策略:為弱勢群體構築心理安全網
  企業如何助力員工戰勝職業倦怠
  核心洞見
後記  拒絕「永續綻放」
致謝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