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社會福利思想(第4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 作者:丁建定|責編:余曉亮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 ISBN:9787577219356
  • 出版日期:2025/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8
人民幣:RMB 5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一本系統闡述西方社會福利思想及其主要流派發展與演進以及中國社會福利思想主要內容的教材。在簡要闡述社會福利思想基本內涵的基礎上,首先闡述從古希臘時期到啟蒙運動時期西方社會福利思想的歷史淵源。不僅系統闡述了古典自由主義、空想社會主義、新歷史學派、凱恩斯主義、瑞典學派、社會民主主義、新自由主義、社會市場經濟與「第三條道路」、福利經濟學等西方社會福利思想主要流派的重要主張,而且闡述了從馬克思、恩格斯到列寧時期,無產階級社會福利思想的基本主張及其重大發展。對中國民生思想發展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制度理論的闡述,構成了本書的重要內容和突出特徵。
    本書具有較強的教學適用性,可作為高等學校本科生與研究生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人員從事研究的基礎參考資料。

作者介紹
丁建定|責編:余曉亮
    丁建定,1964年生,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保障制度與理論。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華中科技大學養老服務研究中心」主任,《養老研究》學術集刊主編,兼任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全國社會工作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會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首席專家。獨著或合著(第一作者)學術著作16部,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研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湖北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獨著或主編專業教材4種,其中《社會福利思想》入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主講的「社會福利思想」課程,于2021年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目錄
導論
  第一節  社會福利思想的基本特點
    一、社會福利的概念
    二、社會福利思想的基本特點
    三、社會福利思想的研究方法
    四、社會福利思想研究的目的
  第二節  西方社會福利思想的發展階段
    一、近代以來西方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
    二、西方社會福利思想發展的歷史階段
    三、不同階段西方社會福利思想的主流派別
  第三節  社會福利基本理念與實踐模式
    一、不同歷史時期的西方社會福利理念
    二、不同時期的西方社會福利制度模式
第一章  社會福利思想的歷史淵源
  第一節  古代社會福利思想的萌芽
    一、古希臘時期的社會福利思想
    二、古羅馬時期的社會福利思想
    三、西方中世紀的社會福利思想
  第二節  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的興起
    一、人文主義的興起與特點
    二、西方社會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的變化
  第三節  宗教改革及其對社會福利思想的影響
    一、德國宗教改革的基本內容
    二、瑞士和英國的宗教改革
  第四節  啟蒙運動與西方社會福利思想的出現
    一、啟蒙運動時期的社會思想
    二、啟蒙運動時期的政治思想
    三、西方社會福利思想的出現
第二章  空想社會主義社會福利思想
  第一節  16—17世紀空想社會主義社會福利思想
    一、莫爾的社會福利思想
    二、康帕內拉的社會福利思想
    三、安德里亞的社會福利思想
    四、溫斯坦萊的社會福利思想
  第二節  18—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社會福利思想
    一、馬布利的社會福利思想
    二、聖西門的社會福利思想
    三、傅立葉的社會福利思想
    四、歐文的社會福利思想
  第三節  空想共產主義社會福利思想
    一、布朗基的社會福利思想
    二、魏特林的社會福利思想
    三、德薩米的社會福利思想
第三章  自由主義社會福利思想
  第一節  古典政治經濟學社會福利思想
    一、亞當·斯密的社會福利思想
    二、大衛·李嘉圖的社會福利思想
    三、馬爾薩斯的社會福利思想
    四、斯邁爾斯的社會福利思想
  第二節  功利主義社會福利思想

    一、邊沁的社會福利思想
    二、穆勒的社會福利思想
    三、斯賓塞的社會福利思想
  第三節  其他自由主義思想家的社會福利思想
    一、洪堡的社會福利思想
    二、西斯蒙第的社會福利思想
    三、巴斯夏的社會福利思想
    四、托克維爾的社會福利思想
第四章  新歷史學派與激進自由主義社會福利思想
  第一節  德國新歷史學派社會福利思想
    一、新歷史學派的出現
    二、新歷史學派的經濟與社會政策主張
    三、新歷史學派的影響
  第二節  英國激進自由主義社會福利思想
    一、格林與英國激進自由主義的出現
    二、霍布豪斯的社會福利思想
    三、霍布森的社會福利思想
  第三節  英國集體主義社會福利思想
    一、集體主義的基礎
    二、集體主義社會福利思想
    三、集體主義社會福利思想的影響
第五章  凱恩斯主義與瑞典學派社會福利思想
  第一節  凱恩斯主義的社會政策主張
    一、凱恩斯主義的出現
    二、凱恩斯的經濟社會主張
    三、凱恩斯主義的影響
  第二節  瑞典學派的社會福利思想
    一、早期瑞典學派的社會福利思想
    二、瑞典學派形成時期的社會福利思想
  第三節  《貝弗里奇報告》及其影響
    一、貝弗里奇早期的社會保障思想
    二、《貝弗里奇報告》的出現
    三、《貝弗里奇報告》的主要內容
    四、《貝弗里奇報告》的影響
第六章  社會民主主義社會福利思想
  第一節  英國社會民主主義社會福利思想
    一、費邊社的社會福利思想
    二、柯爾的社會保障思想
    三、克羅斯蘭的社會福利思想
    四、蒂特馬斯的社會福利思想
  第二節  瑞典社會民主主義社會福利思想
    一、瑞典早期社會民主主義社會福利思想
    二、瑞典社會民主主義社會福利思想的形成
    三、瑞典社會民主主義社會福利思想的發展
  第三節  德國和法國社會民主主義社會福利思想
    一、德國社會民主主義社會福利思想
    二、法國社會民主主義社會福利思想
第七章  新古典學派與新自由主義社會福利思想
  第一節  新古典學派社會福利思想
    一、新古典學派的出現

    二、新古典學派社會福利思想
  第二節  新自由主義社會福利思想
    一、哈耶克的政治經濟主張
    二、哈耶克對西方社會福利的批判
    三、哈耶克對西方社會福利的建設性主張
    四、弗里德曼的經濟與政治主張
    五、弗里德曼的社會福利思想
  第三節  現代自由主義社會福利思想
    一、羅爾斯的社會福利思想
    二、諾齊克的社會福利思想
第八章  社會市場經濟與「第三條道路」社會福利思想
  第一節  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社會福利思想
    一、社會市場經濟思想的出現
    二、艾哈德的社會經濟主張
    三、艾哈德的社會福利思想
  第二節  「第三條道路」思潮的出現
    一、英國早期「第三條道路」思想的出現
    二、「第三條道路」出現的背景與特徵
    三、「第三條道路」的不同模式
  第三節  吉登斯的社會福利思想
    一、超越左派和右派
    二、積極社會福利主張
  第四節  布萊爾的社會福利思想
    一、「第二代福利」思想
    二、社會福利基本主張
第九章  西方福利經濟學的發展
  第一節  舊福利經濟學的出現
    一、福利經濟學及其出現
    二、福利經濟學的先驅
    三、庇古的福利經濟學思想
  第二節  新福利經濟學的思想主張
    一、帕累托的新福利經濟學思想
    二、卡爾多等的新福利經濟學思想
    三、柏格森和阿羅的新福利經濟學思想
  第三節  現代福利經濟學的主要思想
    一、杜生貝等人的相對福利學說
    二、利普斯與蘭卡斯特的次優理論
    三、奧肯的「平等」和「效率」協調思想
第十章  馬克思列寧主義社會福利思想
  第一節  無產階級貧困化理論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二、無產階級貧困化的理論
    三、對濟貧法制度的批判
  第二節  馬克思恩格斯社會福利思想
    一、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福利思想
    二、馬克思恩格斯社會福利思想的特點
  第三節  列寧社會福利思想
    一、社會福利的基本主張
    二、列寧社會福利思想的主要特點
第十一章  中國民生思想的發展

  第一節  中國古代民生思想
    一、理想社會思想
    二、救災與防災思想
    三、民本與恤民思想
    四、社會福利思想
  第二節  中國近代民生思想
    一、晚清時期的保險思想
    二、孫中山的民生主義
    三、廖仲愷的合作保險思想
  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的民生思想
    一、毛澤東的民生保障思想
    二、鄧小平關於民生的論述
    三、江澤民關於民生的論述
    四、胡錦濤關於民生的論述
    五、習近平關於民生的論述
第十二章  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制度思想的發展
  第一節  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制度的功能
    一、建立合理的個人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
    二、加快建設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
    三、保障人民生活與調節社會分配的基本制度
    四、社會保障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
  第二節  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制度的目標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三、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三節  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制度的理念
    一、就業是民生之本的理念
    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
    三、共享發展的理念
  第四節  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道路
    一、社會保障制度的中國特色
    二、社會保障制度的統籌發展
    三、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第五節  中國特色反貧困思想
    一、從「救濟式扶貧」到「開髮式扶貧」
    二、從「扶貧攻堅」到「大扶貧格局」
    三、從「精準扶貧」到「精準脫貧」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