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護理反思性實踐(原書第5版)/護理實踐與轉化譯叢

  • 作者:(英)菲利普·埃斯特赫伊岑|責編:張紅梅|譯者:甘秀妮//李冬雪
  • 出版社:重慶大學
  • ISBN:9787568952903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8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反思理論演進脈絡為軸線,系統梳理了反思性實踐在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中的獨特價值。翻譯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到,原著對反思理論的闡釋突破了西方理論範式,為中國護理語境預留了對話空間。例如,第1章中對反思這一概念和「6C」理論框架的闡釋,既契合我國護理教育傳統根基,又賦予時代新內涵,將「三基三嚴」的培養轉化為動態反思性實踐過程,這種本土化詮釋對新入職護士的角色轉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當前中國護理實踐中,反思能力的培養已超越方法論層面,成為應對複雜臨床情景的核心勝任力。本書提出的「實踐-反思雙向賦能模型」,深刻揭示了臨床環境與個體成長的互動關係,該模型與我國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中強調的「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高度契合。當護士將臨床困惑轉化為反思素材時,既能提升決策精準度,又能在持續改進中構建專業自信。

作者介紹
(英)菲利普·埃斯特赫伊岑|責編:張紅梅|譯者:甘秀妮//李冬雪

目錄
緒論
第1章 反思和反思性實踐的定義
  一、引言
  二、什麼是反思?
  三、什麼是反思性實踐?
  四、護理領域中反思性實踐的歷史與發展脈絡
  五、反思的優點
  六、問責和反思
  七、個人和專業形式的反思
第2章 全方位、終身、深度的學習與反思
  一、引言
  二、什麼是全方位學習?
  三、什麼是終身學習?
  四、什麼是深度學習?
  五、學習發生的情景
  六、正式和非正式學習方式的特點
  七、知識類型和認知方式
  八、審美認知
  九、學習和反思
第3章 自傳式反思和學習
  一、引言
  二、什麼是自傳式反思?
  三、整合個人經歷和職業經驗
  四、審視和反思自傳
  五、辨識對社會問題的主觀看法
第4章 反思模型和框架
  一、引言
  二、反思框架
  三、反思模型
  四、結構化反思模型
  五、反思階段模型
  六、基於學生視角的反思模型
  七、基於自傳視角的反思模型
  八、反思循環
第5章 創造反思空間
  一、引言
  二、尋找反思的時間和空間
  三、過渡空間
  四、反思的障礙和局限
  五、在多樣化的醫療環境中定位專業角色
  六、關懷與同理心
  七、促進反思與學習的賦能空間
第6章 反思與自省
  一、引言
  二、什麼是自省?
  三、掌握思維主動權
  四、自省在發展性學習中的作用
第7章 反思性的實踐者
  一、引言
  二、道德主動性的實踐

  三、實踐者的常見錯誤及反思過程
  四、管控缺陷、險失事件和操作失誤
  五、對複雜決策進行反思
第8章 引導反思和跨專業協同反思
  一、引言
  二、應對情感殘留效應
  三、小組反思:行動學習的關鍵實踐
  四、跨專業協同反思
  五、引導反思
  六、臨床督導框架
第9章 反思性寫作
  一、引言
  二、反思性寫作
  三、反思性寫作中的保密原則
  四、個人反思性寫作
  五、反思日誌
  六、個人發展規劃
  七、工作中的反思性寫作
  八、工作中反思性寫作的案例
  九、記錄引導反思
  十、記錄引導式反思的形式
第10章 利用新媒體進行反思
  一、引言
  二、不同類型的媒介
  三、新興媒介的雙面效應
  四、利用新媒體構建反思性敘事
  五、以人為本的照護實踐
  六、促進他人反思性學習
第11章 批判性反思
  一、引言
  二、批判性審視自己和他人的貢獻
  三、情景回憶筆記
  四、探究不同視角下的理解局限性
  五、評估不同情景下的證據來源
  六、識別一個新觀點的整合節點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