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動態雕塑

  • 作者:張升化|責編:農雪玲
  • 出版社:上海大學
  • ISBN:9787567153523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73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動態雕塑作為具有先鋒性的、深刻反映時代科技進步和思想變化的藝術形式,雖然近年來國內美術院校已經開設相關課程,但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依然需要大力推進。本書由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一線教師編寫,針對影響動態雕塑創作實踐的因素設計內容,脈絡清晰,圖文並茂。書中以動態雕塑的經典案例為切入點,梳理了歷史,建構了自身的理論體系,併為創作者提供了實操層面的認知方法論,具有較好的實際使用價值。

作者介紹
張升化|責編:農雪玲

目錄
導言
  一、概念辨析
  二、動態雕塑的發展概況
第一章 動態雕塑歷史
  一、西方動態雕塑的產生與變遷
    (一)萌芽——日常的再現與超常的啟發
    (二)成長——新宇宙論引導的超驗表現
    (三)繁榮——情感的回歸與廣泛的共情
  二、中國動態雕塑發展概論
    (一)在公共空間的實踐嘗試
    (二)在藝術院校的學科建設
    (三)在社會行業中的自發發展
第二章 動態雕塑美學形式辨析
  一、獨具魅力的實現方式
    (一)材料媒介
    (二)動力來源
    (三)運動形式
    (四)運動狀態
  二、主題表達的關懷立場
    (一)人文關懷
    (二)環境自然
    (三)機器人格與材料生命
  三、多角度的側重與針對
    (一)自我表達
    (二)表演娛樂
    (三)互動體驗
    (四)實用功能
第三章 創作實踐與其關聯因素的互生關係
  一、原理與內容
    (一)整體關係
    (二)個體影響
    (三)身份轉換
  二、創作者的前提
    (一)認知定位
    (二)創作思路
    (三)技術鋪墊
  三、展示空間
    (一)環境條件
    (二)管理配合
    (三)經濟效益
  四、「觀看」的立場
    (一)個性作品的評價依據
    (二)特定對象的核心關注
    (三)與公眾的潛在聯繫
第四章 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一、動態表達的負面導向
    (一)由心理影響引發的形式審美缺憾
    (二)基於純粹視覺的「美感表現」偏執
    (三)舞台表演特徵導致的「劇場化」危機
  二、創作者困境

    (一)藝術語言建構難度
    (二)原創性與版權爭議
    (三)多樣生態「雙刃劍」
  三、缺位的系統策略
    (一)跨界要求與合作悖論
    (二)滯后的宏觀層面制度建設
    (三)一個追問與回答的思路
附錄
  一、對動態雕塑相關領域建設的幾點建議
  二、展望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