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佛教與敦煌文學新探(精)/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書系

  • 作者:編者:許爾忠//楊富學|責編:魯小娜//張婧|總主編:楊富學
  • 出版社:甘肅文化
  • ISBN:9787549023943
  • 出版日期:2022/12/01
  • 裝幀:精裝
  • 頁數:710
人民幣:RMB 20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收錄眾多論文,涵蓋敦煌本《搜神記》考論、佛經文本敘事程式探討、敦煌文書書法研究等多個領域,從不同角度詮釋了佛教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敦煌文學的影響,有力推動了敦煌學的深入發展。

作者介紹
編者:許爾忠//楊富學|責編:魯小娜//張婧|總主編:楊富學

目錄
敦煌本《搜神記》「王景伯事」考論
敦煌文書書法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西域文獻》中唐詩寫本文獻考察
佛經文本的敘事程式探討
敦煌寫本P.3650號《?金·佛法篇》校理
儒道禪「人性桃花源」辯證——論中國文化的「自然之殤」系列論文之三
Ф365號《妙法蓮華經講經文(二)》的創作時代——以音樂文獻相關的三個關鍵詞為中心
漢學家韋利與梅維恆敦煌變文英譯對比研究——以《伍子胥變文》英譯為中心的考察
俄藏黑水城文獻《佛說壽生經》錄文校訂
敦煌變文中的佛傳文學
《理惑論》作者新探
譯經、譯場與信仰:《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的翻譯
日本上樑文與敦煌「兒郎偉」關係研究
句本《搜神記》孝子故事中的食療現象探究
淺析竺法護的譯經志業——以《出三藏記集》為中心
試論絲綢之路重鎮——涇州之佛教文化傳播
從吐魯番出土唐代文書及清代奏牘看新疆軍馬制度之變遷
「草聖」張芝及其歷史影響考索
吐魯番墓誌與《詩經》在絲路上的傳播
《唐聲詩》:聲詩理論的創建與曲學畛域的開拓
佛教中觀思維與「唯務折衷」思想
唐代佛教論議考論
《大唐西域記》俄譯本理念初探
試論敦煌詞的女性詞史地位
絲綢之路與茹河道沿線佛教遺存
漢唐「樓蘭」義嬗變及其在李白杜甫詩中的含義特點
敦煌泛氏家傳校箋
敦煌故事類變文之人物形象分析
穿越:敦煌佛教說唱作品的空間敘事
論十六國和北朝時期的佛教交流
敦煌說唱文學的戲劇形成意義
關於《佛國記》絲路紀行的文學地理學思考
敦煌寫卷P.2555卷沒蕃詩「俘虜」意象類型淺析
著錄六朝畫家《維摩詰圖》辨——從敦煌壁畫和南朝墓壁畫說起
吐蕃佔領河隴西域時期農業發展述論——以敦煌吐魯番古藏文文獻為中心
隴東絲路石窟詩歌意象空間研究
信仰與文學——以敦煌願文為中心的考察
絲綢之路沿線的宗教文化交流——以佛牙舍利流傳為例
空間詩學視域下的唐代邊塞詩意象生成——以「涼州」為例
敦煌寫經題記中的八旬老人身份考索
裕固族民歌之敦煌溯源
敦煌壁畫中高僧坐具從榻形「高座」到椅形「高座」
從飛天到霓裳:關於一種跨文化藝術姻緣的由來與展演——《全唐詩》閱讀札記
莫高窟遊人題壁詩探考
近十年來慶陽北石窟寺研究綜述
敦煌本《韓擒虎話本》韓擒虎形象析義
主客一體:唐代制誥文的文學性研究
馬蹄寺石窟群探疑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