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麥積山石窟寺造像思想研究(精)/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書系

  • 作者:項一峰|責編:張莎莎|總主編:楊富學
  • 出版社:甘肅文化
  • ISBN:9787549023967
  • 出版日期:2022/12/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27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麥積山石窟寺造像思想研究》對麥積山造像所涉及題材內容思想較全面廣泛地進行了探討,及相關的比較研究,其中對主要造像題材、第127窟、133窟10號造像碑等的專題或綜合研究,對第4窟七佛龕內壁畫等的首次探討。全書力求經像互證,文獻與實物相應,既具宏觀,不失細節,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個人的思考和探索,產生了一些新的看法和結論。通過對麥積山石窟寺造像佛教思想的研究,將使我們進一步了解石窟寺佛教像教,乃至中國佛教信仰的實際情況,補充、印證秦地乃至中國佛教發展的軌跡,彌補一些純藝術或義理研究的不足,從而進一步全面了解佛教發展的各個方面與發展進程,將加深我們對秦地佛教性質乃至中國佛教性質的認識。

作者介紹
項一峰|責編:張莎莎|總主編:楊富學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印度佛教經像之中國傳入
  第一節  印度佛教經像之源流
    一、印度佛教的創立傳弘
    二、印度佛教造像藝術
  第二節  絲綢之路佛教漢傳
    一、絲綢之路的開通
    二、印度佛教之中國傳入
    三、印度佛教藝術之中國傳入
第二章  麥積山石窟佛教、藝術
  第一節  麥積山石窟佛教傳入與歷代營建
    一、漢魏時期
    二、兩晉十六國時期
    三、南北朝時期
    四、隋唐五代時期
    五、宋元明清時期
    六、絲綢之路與麥積山石窟營造相關的幾個重要人物
  第二節  麥積山石窟造像藝術的傳入與特點
第三章  麥積山石窟佛造像思想
  第一節  佛籍「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思想
    一、「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義
    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殊勝因緣
  第二節  石窟中佛造像思想
    一、一佛造像
    二、石窟一佛造像
    三、釋迦牟尼佛造像
    四、彌勒佛(或菩薩)造像
    五、阿彌陀(無量壽)佛造像
第四章  麥積山石窟「經變」相及像教思想
  第一節  麥積山及絲路七佛圖像
    一、七佛經籍譯傳
    二、七佛圖像產生與發展
    三、七佛圖像探析
  第二節  《法華經》變圖像
    一、《法華經》在中國的弘傳及其變像
    二、麥積山《法華經》變相
    三、麥積山《法華經》變像所弘思想
  第三節  第127窟造像壁畫題材內容思想
    一、第127窟造像壁畫題材布局
    二、第127窟造像壁畫題材的內容思想
  第四節  第四窟七佛龕壁畫
    一、功德主及開窟年代
    二、「薄肉塑」「瀝粉塑」壁畫
    三、「薄肉塑」「瀝粉塑」壁畫釋讀
  第五節  石窟僧裝(弟子)像教思想
    一、僧裝像名義及造像儀軌
    二、僧裝造像的稱謂及其內含示教
  第六節  第133窟10號造像碑
    一、第133窟10號等造像碑的來源與入藏時間
    二、10號造像碑圖像源流和布局

    三、10號造像碑宗教內涵
第五章  麥積山與其他石窟等像教
  第一節  六世紀前《維摩詰經》變圖像
    一、《維摩詰經》翻譯和傳弘
    二、《維摩詰經》變圖像在中國的產生、演變和發展
    三、《維摩詰經》變圖像解讀
  第二節  絲綢之路石窟彌勒圖像與禪觀
    一、石窟開鑿與居禪
    二、彌勒與禪觀
    三、絲路石窟彌勒圖像與禪觀
  第三節  佛教石窟造像功用思想研究
    一、佛教造像功用思想探源
    二、石窟寺造像之功用思想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