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媒體融合背景下的視聽新業態轉型

  • 作者:編者:王彬//洪傑文//趙歡|責編:韓蕊
  •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
  • ISBN:9787507858167
  • 出版日期:2025/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23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梳理了媒體融合學界理論和廣播電視業界實踐,持續深挖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的潛力與價值,通過理論結合實際,探究媒體融合背景下視聽業態轉型的核心要點和可行路徑,嘗試為廣播電視行業媒體融合發展提供一些借鑒和指導。

作者介紹
編者:王彬//洪傑文//趙歡|責編:韓蕊

目錄
第一章  立足當下:媒體融合背景下視聽行業的發展境遇
  一、時代發展向視聽行業提出新的發展要求
    (一)融媒體時代的到來
    (二)市場環境變革與視聽格局重塑
    (三)新舊媒體相遇要求實現優勢互補
    (四)用戶需求提高要求促進產業融合升級
  二、視聽行業在媒體融合實踐中面臨新的挑戰
    (一)重形式輕內容,融合效果「1+1<2」
    (二)轉型桎梏過多,媒體資源分配不均
    (三)生產思維固化,難以滿足用戶需求
第二章  主流新表達:加速激活視聽內容生產力與社交傳播力
  一、內容為王,提升內容品質打造主題宣傳「爆款」
    (一)深入淺出,思想性與人民性並重
    (二)穩中求新,嚴謹性與創意性並舉
    (三)百花齊放,時代性與藝術性並存
  二、創新方式,短視頻和直播大小屏聯動融合,實現「出圈」
    (一)以機製為核心,助推短視頻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打造全天候、全方位、立體化的直播生態
    (三)探索短視頻+ 直播+ 社交的融合「出圈」模式
第三章  垂直新生態:充分實現多級媒體共振與地方服務連接
  一、聚力「大視聽」業態,立體布局實現「破圈」傳播
    (一)打造全媒體矩陣,全面激活用戶關注
    (二)萬物互聯,數據化採集強化媒體觸角
    (三)優化組織架構,塑造省市縣立體格局
  二、強化「服務側」供給,構建地方性垂直化服務平台
    (一)多屏聯動,聚焦「文旅+」多元場景
    (二)日常嵌入,打造「大健康」服務平台
    (三)職能延伸,政務+ 智庫+ 公益綜合服務
第四章  傳播新矩陣:持續深耕本土化與國際化視聽傳播雙渠道
  一、視聽時空再造,場景化內容生產塑造「地方」之感
    (一)社交空間,媒體融合再造視聽「朋友圈」
    (二)城鄉意象,視聽聲景助力形象建設
    (三)家國情懷,集體記憶匯聚地方認同
  二、視聽資源整合,國際傳播共創模式助力精品「出海」
    (一)內容共創,做精國際傳播視聽產品
    (二)渠道共創,做強國際傳播多級聯盟
    (三)品牌共創,做好國際傳播服務平台
第五章  發展新格局:不斷優化技術基礎建設與視聽產業發展格局
  一、以技術為底座,通信與智能技術助力視聽「雲基建」
    (一)5G、4K 技術助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二)VR/AR、AI 技術變革視聽內容生產
    (三)大數據技術實現視頻垂直精準傳播
  二、全鏈條升級,建設全媒體視聽產業基地「新生態」
    (一)以新策略應用新技術,目標導向破除僵化思維
    (二)以新技術建強新平台,賦能視聽媒體融合生產
    (三)以新平檯布局新傳媒,打造智能化廣電產業園
第六章  著眼未來:發力頂層設計,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
  一、建設全媒體內容生產體系,提升視聽媒體影響力
    (一)以新思想新理念為基點,守好主流輿論陣地
    (二)以體制機制突破為引領,深化媒體融合發展

    (三)以移動優先為核心策略,提升網路傳播效力
  二、建設全媒體傳播評價體系,激發視聽行業新活力
    (一)依托高新技術,建立全媒體效果評價體系
    (二)引才育才用才,健全全媒體人才培養體系
    (三)深化正向激勵,完善全媒體管理考評體系
結 語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