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28卷第1期)(精)

  • 作者:編者:王傑|責編:彭永強
  • 出版社:中央編譯
  • ISBN:9787511749888
  • 出版日期:2025/07/01
  • 裝幀:精裝
  • 頁數:513
人民幣:RMB 1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作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致力於深化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發展,並推動中國與世界各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者之間的對話與交流。本期收錄的論文緊跟學術與現實動態,涉及領域廣泛,包括現代性與生物多樣性、數字時代的美學與教育、文藝與中國式現代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經典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中國當代藝術批評等。

作者介紹
編者:王傑|責編:彭永強

目錄
卷首語
現代性與生物多樣性
  自然、情感與現代性在早期蘇聯喬治亞藝術與電影中的表現:以戴維·卡卡巴澤和尼莎·戈戈貝里澤為例/[英]杜尚·拉杜諾維奇著劉晉維葛榮凱譯
  何謂現代性?釋義、反思及展望/曾青
  對外來文化影響的揭示與反思:從越南傳統詩歌中的雁南飛和落葉談起/李哲罕傅航穎
  考德威爾的現代性與審美烏托邦——戴維·馬格利斯教授訪談錄/王傑胡漫
  當代社會的文化研究與馬克思主義面臨的挑戰——安德魯·羅斯教授訪談錄/楊東籬王傑
數字時代的美學與教育
  從聚焦性視覺到周邊知覺:論當代藝術感知模式轉變的現象學基礎/戴思明
  科幻敘事中的城市角色:空間美學與社會隱喻/周銘英
  杭州城市美好形象的國際傳播及其跨文化審美認同研究/沈邡楊若新
  歌師在壯族山歌審美體驗完整性中的意義/黃春紅
  演算法時代的技術追問——《逆行人生》的審美人類學解讀/丁功誼
文藝與中國式現代化研究
  馬克思主義實踐本體論及其美學的誕生——美學史的幾個節點/閻國忠
  1934年我國文壇「偉大作品」討論的思想交鋒與價值檢視/劉中望孫婷
  新時代文藝「現實主義精神」的世界視野和價值取向/張進徐滔
  新時期以來審美觀念的轉型及審美現代性的再思考/李慧
  青少年音樂亞文化與主流意識形態的交融及其審美表達/黃敏學郭克儉
  劇場氣氛的審美髮生機制研究——以新編現代黃梅戲《共產黨宣言》為例/張宏燕張子程
國外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作為活動的藝術:馬克思與美學批判/[法]伊莎貝爾·伽羅著艾士薇譯
  本雅明論悲劇的時代特徵/丁爾蘇
  韋爾默與哈貝馬斯之爭:后現代文化和藝術的真理有效性/李進書
  馬克思主義美學實踐話語的雙重維度闡釋/張敏
  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社會歷史化進路及其當代美學理論建構意義——以托尼·本尼特《文學之外》為中心的考察/翟志強
  「想象性解決」疑難與批評的形勢構造——重審列寧的托爾斯泰論/張鵬瀚
  西方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幽默概念史及其敘事建構/張穎王進
經典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美國新百科全書》中的「美」條目/無名氏著李鎖貴李英濤譯
  淺談《美國新百科全書》「美學」條目的作者歸屬/李鎖貴李英濤
中國當代藝術批評
  諸神的再生——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討論紀要/王傑趙聖之魏夢然顧盼楊東籬林瑋劉晉維葛榮凱
  激活人類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紀錄電影《里斯本丸沉沒》討論紀要/劉晉維魏夢然王傑高宏明陳奇佳劉慧梅楊東籬等
  回音壁:見證歷史,「打撈」經驗——紀錄電影《里斯本丸沉沒》的美學意義/魏夢然
  開拓中國女性研究的人,不想當女性主義者/張月
  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中國化的理據和路徑——以李小江及其相關論述為中心/楊霞楊引婷
書評與會議綜述
  西湖美學研究需要方法論的創新——「自然與城市:西湖美學研究」學術研討會綜述/王傑
  「馬克思主義美學關鍵詞的形成與演變」會議綜述/唐心誼余菲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的範式轉換與理論拓展——評《馬克思主義藝術理論的哲學範式與問題視域》/孫漢陽李岩
  賡續、新變與延展:馬克思主義美育觀的中國當代闡釋——以《審美教育的當代性》為中心的考察/史曉林鄭菀婕
  在「第二個結合」的理論視野中推進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柴焰張凱悅
  為人民大眾說話——《激濁揚清集》序/劉潤為
英文摘要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