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以2009年「哥本哈根峰會」為起點,思考與了解國際社會進入「責任政治」時代后的全球氣候傳播歷史、理論與實踐路徑。理論方面,基於傳播學視角,結合全球治理、國際關係等對全球治理研究中的領導力概念進行延伸,描繪全球氣候治理視閾下的氣候傳播基本圖景。實踐方面,對當前全球氣候傳播的基本格局進行描摹,回應全球氣候治理中的「南北矛盾」及我國未來開展全球氣候傳播的實踐路徑。
本書是跨學科研究,既關注國家層面的氣候傳播話語構造,也關注全球氣候治理背景下企業、科學家等多元主體參與氣候傳播的模式及現狀。主要讀者為新聞傳播學、國際關係、政治學等專業的學生及研究人員,亦可作為氣候治理各行業從業者、企業、科學組織等主體開展氣候傳播的參考書籍。
作者介紹
童桐|責編:梁斐
童桐
現任教於中國傳媒大學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英文期刊Global Media and China 執行編輯。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教育部公派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培養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傳播學碩士。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國際傳播、戰略傳播、氣候與環境傳播等。已在中英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代表性成果見於Media, Culture & Society、《國際新聞界》、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中國青年研究》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並出版譯著《新聞的發明》、教材《危機傳播與新聞發布(第二版)》。
目錄
引言
一、本書的學理和實踐價值
二、本書內容框架
第一章 全球氣候傳播的學術地圖
一、全球氣候傳播的相關概念與形成節點
二、全球氣候安全:全球氣候傳播的共同話語空間
三、領導模式:理解全球氣候傳播中的主體類型
四、「知識」的分享與協商:全球氣候傳播的過程視角
五、全球氣候傳播的兩個線索
第二章 全球氣候傳播的歷史脈絡與話語進路
一、從「變冷」到「變暖」:全球氣候傳播爭議歷史
二、中國開展全球氣候傳播的發展歷程
三、氣候安全與「緊急狀態」話語轉型
四、在爭議中轉型的全球氣候傳播
第三章 國際組織框架下的全球氣候傳播格局
一、「權威缺失」框架下的全球氣候傳播
二、UNFCCC的全球氣候傳播把關與框架變遷
三、國際組織框架下全球氣候傳播南北平衡困境
第四章 全球氣候傳播中的國家間協商
一、全球氣候治理的國家談判陣營
二、以國家為核心的氣候傳播關係網路
三、全球氣候傳播中的領導型國家類型學
四、構建全球氣候傳播的國家坐標
第五章 全球氣候傳播中的知識型領導與科學話語
一、從「迴避」到「協作」:IPCC的氣候傳播理念變遷
二、氣候傳播的科學「不確定性」
三、全球氣候傳播的科學失衡
第六章 全球氣候傳播的多元主體參與
一、全球氣候傳播中的多元主體類型
二、多元主體間的氣候傳播關係網路
三、企業氣候話語與「漂綠」倫理風險
四、破解全球氣候傳播的「階段性錯位」
第七章 全球氣候傳播「中國何為」
一、全球氣候傳播中的領導模式與知識協商
二、中國參與全球氣候傳播的可行路徑
三、本書研究不足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歷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及其主要議程(1992—2024)
附錄2 全球氣候治理中的代表性國家集團
附錄3 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後IPCC發布的相關評估報告
附錄4 UNFCCC新聞文本編碼表
附錄5 賓夕法尼亞大學環境領域智庫排名(2021)
後記